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85篇
化学   596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155篇
物理学   555篇
无线电   9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金属银熔体快冷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由周期性边界条件控制的500个银(Ag)原子构成的金属Ag熔体快速冷凝过程.冷却速率为8×1013K/s.模拟在FS(Finnis-Sinclair)相互作用势的基础上,通过双体分布函数、键对分析技术、键取向序等多种方法,对液银快速冷凝过程的微观结构转变特性作了分析,给出了连续快速冷凝过程中液银原子间依靠相互作用力形成的独特的微观结构图像.并考察了冷却过程中体系能量和元胞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快速冷凝过程中液Ag没有形成bcc结构的倾向.  相似文献   
52.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索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学习转化。重视科学探究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几个要素。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教学方式;既是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又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探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们发现不仅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科学探究问题,而且物理竞赛也用越来越多的试题彰显科学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53.
从超导磁体气冷电流引线的热平衡方程出发,对电流引线进行分段,提出了一种较为精确计算电流引线长横比及由电流引线末端流入低温容器热量的计算方法;电流引线中氦气流阻是设计电流引线时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由于电流引线片形状很复杂,计算其中氦气流阻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CFD软件Fluent。氦气模型单元数很庞大,因此对氦气模型进行了简化和分段,相邻两段模型间采用流量和压力边界条件进行耦合。  相似文献   
54.
双原子分子在强红外激光场中的多光子解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世良  马杰  关大任 《物理学报》1996,45(10):1629-1635
研究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多光子解离,外场与分子的相互作用采用偶极近似,由Close-Coupling方法,可将体系的Schr?dinger方程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其中的系数矩阵具有时间周期性.因此,能够应用Floquet理论非常有效地减少计算工作量而得到方程的解.为了给出数字结果,详细计算了HF分子的多光子解离,所用红外激光场的强度为1.25×1012W/cm关键词:  相似文献   
55.
磁场中多原子极性晶体中体极化子的基态能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磁场中多原子极性晶体中体极化子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法,分别导出强,弱耦合情形下体极化子的基态能量。  相似文献   
56.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鸡蛋种类无损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光谱技术对鸡蛋种类判别进行研究,为鸡蛋种类无损判别提供科学方法。本研究利用400~1 000 nm高光谱系统采集3种鸡蛋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应用CARS、GAPLS和IRF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基于全光谱和特征波长的KNN和PLS-DA鸡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Detrend法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利用CARS、GAPLS和IRF分别选出31、52和71个特征波长;基于IRF提取的特征波长的PLS-DA模型最优,校正集正确率97.02%,预测集正确率85.71%。表明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的鸡蛋反射光谱对种类无损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低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单组份氰基对称二苯代乙烯(CS)纳米薄膜和罗丹明B(RB)纳米薄膜以及CS/RB叠层纳米薄膜。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薄膜样品的荧光性质、结构和表面形貌。与粉末晶态样品相比,薄膜样品的荧光发射峰数量变多,发射波长范围拓宽到120 nm。有机小分子的非晶聚集态和纳米叠层结构的的纳米效应导致了样品的荧光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9.
叶继辉  李超芬  丁群力 《应用数学》2015,37(4):300-303,316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CRAB 医院感染患者54 例作为病例组,按1:3 配对选择162 例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PCR 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与CRAB 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病情危重、入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14d、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7d、抗生素药物种类≥3 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情危重(OR:8.47;95% CI:1.56~46.0)、入住ICU 时间(OR:9.32; 95% CI:1.83~47.43)、住院天数≥14d(OR:13.89;95% CI:3.07~62.85)、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OR:18.86; 95% CI:4.38~81.31)、抗生素使用种类≥3 种(OR:6.16;95% CI:1.85~20.51)、抗生素使用时间≥7d(OR:5.41; 95% CI: 1.36~21.58)是CRAB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RAB 组中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59.3%)显著高于CSAB 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病情危重、入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抗生素使用时间≥7d 是CRAB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类整合子在CRAB 中普遍存在,需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早期防治CRAB 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Single event multiple-cell upsets (MCU) increase sharply with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s scaling. The impacts of several test factors on heavy ion single event MCU in 65 nm SRAM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buildup of MCU test data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including the heavy ion LET, the tilt angle, the device orientation, the test pattern and the supply voltage; the MCU physical bitmaps are extracted correspondingly. The dependencies of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CU percentage, MCU mean and topological pattern on these factor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is work is meaningful for developing a more reasonable single event test method and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MCU strategies on nanometer-scale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