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13篇
  免费   6541篇
  国内免费   4333篇
化学   27031篇
晶体学   472篇
力学   2116篇
综合类   270篇
数学   3836篇
物理学   1406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1078篇
  2021年   1360篇
  2020年   1627篇
  2019年   1570篇
  2018年   1324篇
  2017年   1178篇
  2016年   1884篇
  2015年   1751篇
  2014年   2260篇
  2013年   2808篇
  2012年   3374篇
  2011年   3493篇
  2010年   2377篇
  2009年   2238篇
  2008年   2507篇
  2007年   2258篇
  2006年   2118篇
  2005年   1638篇
  2004年   1325篇
  2003年   1028篇
  2002年   1034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613篇
  1997年   579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473篇
  1994年   385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激光调Q CAI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激光调Q速率方程出发,分析推导了激光调Q过程中,腔内光子数与工作物质内反转粒子数间的关系.再根据激光调Q的过程中,对腔Q值控制方式不同,将激光调Q技术分为:转镜调Q、声光调Q、电光调Q、饱和吸收调Q和脉冲透射式调Q.用C语言进行了激光调Q CAI软件的开发研制,获得了将文学、图形、动画和计算融为一体的,直观而生动地将调Q的理论和过程再现于屏幕的CAI课件.介绍了课件的内容、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2.
The role of magnetoelastic coupling effects in nanocrystalline ferromagnets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igh-field magnetization and Doppler-broadening spectrum measurements. For the nanocrystalline Fe73 5Cu1Nb3Si13.5B9 allo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nning effects resulting from the quasidislocation dipole intensely influence the movement of domain wall; by coupling with the magnetostriction the defects-induced stress fields determin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crystallization. In view of the effective anisotropy and magnetoelastic coupling energy the optimal annealing conditions of alloy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13C NMR图谱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13C NMR图谱特征及化学位移规律.对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骨架上不同位置碳原子化学位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于黄酮类天然产物13C NMR图谱智能解析的知识库.  相似文献   
124.
杨宇  黄醒良 《发光学报》1995,16(4):285-292
采用固源Si分子束外延,在较高的生长温度于Si(100)衬底上制备出Si1-xGex/Si量子阱发光材料。发光样品的质量和特性通过卢瑟福背散射、X射线双晶衍射及光致发光评估。背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应变超晶格的反常沟道效应;X射线分析表明材料的生长是共度的、无应力释放的,结晶完整性好。低温光致发光主要是外延合金量子阱中带边激子的无声发射和横光学声子参与的激子复合。并讨论了生长温度对量于阱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对嵌入式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主要体系结构进行剖析.研究设计出了维吾尔文本地化环境,利用资源编译器编译和反编译功能,构建了基于Windows CE.Net平台的维吾尔文图形用户界面资源库,实现Windows CE.Net的界面维文化和基于Windows CE.Net的应用程序的维文支持;开发了输入法程序,实现Windows CE.Net的维吾尔文字键盘输入和软键盘输入;通过编制维吾尔文字库,为Windows CE.Net平台下维吾尔文字的显示、打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羟基苯基卟啉与与Fe^2+,Co^2+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在室温下,将其与分子O2作用,提纯后得到两种固态氧合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电导、热分析(TG/DTA)、紫外光谱(UV)等测试手段确定了氧合配合物的组成为[Co·THPP·O2](NO3)2·2H2O、[Fe·THPP·O2]Cl2·2H2O],可知1mol配合物吸收了1molO2,采用失重法测定了氧合配合物中的配位氧,确定1mol金属配合物吸收1molO2形成超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8.
Yb:FAP和Yb:C3S2-FAP晶体光谱的温度特性和选择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9.
LaAlO3 (LAO) gate dielectri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s by low-pressure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econdary-ion mass spectroscopy (SIMS), and Auger-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HRTEM confirms that there exists an interfacial layer between LAO and Si in most samples. AES, SIMS, and XPS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facial layer is compositionally graded La–Al silicate and the Al element is severely deficient close to the Si surfac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LAO films were evaluated. No evident difference in electrical properties between samples with and without native SiO2 layers was observe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LAO growth mechanisms,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PACS 73.40.Qv; 81.15.Gh; 77.55.+f; 68.35.-p  相似文献   
130.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