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化学   2081篇
晶体学   141篇
力学   257篇
综合类   151篇
数学   449篇
物理学   152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Highly dispersed Ni catalysts on spherical SiO2 were prepared by simple impregnation of Ni(acac)2, [Ni-(NH3)6-n(H2O)n]^2+, [Ni(en)3]^2+ and [Ni(EDTA)]^2-. Pulse adsorption of H2 and TEM analysi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Ni was dispersed very well on the surface of SiO2 even after calcination (4 h) and reduction (1 h) at high temperature of 800 ℃. These highly dispersed and uniquely sized Ni crystallites were more stable and more reactive for both autothermal reforming and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fluidized reactor.  相似文献   
922.
从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相的基本反应原理出发,综述了聚丙烯酸酯/无机氧化物型杂化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讨论了无机氧化物对这类材料的热性能、阻燃性、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这些材料作为涂料、功能膜、生物材料以及光电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3.
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两种富勒烯C60和C70进行了构型优化. 在此基础上,并基于Gelius模型, 计算了这两种富勒烯的紫外光电子能谱曲线. 理论计算的曲线同实验曲线符合的很好.此外, 从理论曲线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 可以看到, C70分子上不同化学环境的的碳原子对紫外光电子能谱曲线的贡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24.
介绍了微分散射截面测量过程中的气压效应 ,通过深入分析得出了二次散射系数E(θ)与零度角的强度A0 成正比 ,随散射角θ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它的值可正可负 .通过与实验的对比 ,证实了前两条结论 ,并指出可把该结论用于指导实验. The pressure effec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is introduced and analysed in detail. Thre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e double scattered coefficient E(θ)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trength A 0 of the excitations measured at 0°; E(θ)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cattered angle; the values of E(θ)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The front two conclusions are tested by experiment, and it is pointed that they are helpful to the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相似文献   
92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结晶态的AlPO-5(磷酸铝分子筛),SAPO-5(硅磷酸铝分子筛)和MeAlPOs(金属取代型磷酸铝分子筛)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法、扫描电镜、粒度分布、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和热重-微分热重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环己烷亚硝化一步法制备己内酰胺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随着Si或金属原子引入AlPO-5结构中,催化剂的Lewis弱酸中心增加,同时出现了Brnsted强酸中心.相对于AlPO-5,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多酸中心的SAPO-5和CrAPO-5表现出较好的环己烷亚硝化反应活性,后者环己烷转化率为8.16%,己内酰胺选择性达68.17%.  相似文献   
926.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甲烷吸附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三跃  仲崇立 《化学学报》2006,64(23):2375-237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甲烷在MOF-5中的吸附位置、吸附构型和吸附能. 结果表明: 吸附位置主要有四种, Zn4O簇为最佳吸附位, 其吸附能为17.38 kJ•mol-1, 高于沸石中的甲烷吸附能. 从吸附能与MOF-5的结构关系分析得出: 在苯环中引入给电子基团, 有利于增强甲烷与MOFs的吸附作用; 引入含氧等极性官能团, 将增加甲烷吸附位, 有利于提高吸附储存量.  相似文献   
927.
将经过多级提纯、垂直无籽晶气相输运法生长的CdSe晶锭切割,获得沿生长轴向分布的1.3mm厚晶片系列,采用日本SHIMAZU公司的IRpresting-2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C36型高阻仪及X射线能谱仪对该晶片组的红外透过率、电阻率、成份百分含量进行了测试,依据晶片对红外光的吸收机理,讨论了CdSe晶片在中红外区域透过率的理论值和影响其红外透过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红外透过率与晶片性能的内在联系,为探测器级CdSe晶片的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8.
采用一步滴涂法在掺氟二氧化锡(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Bi1-xFexVO4(x=0, 0.05, 0.10, 0.25, 0.40)薄膜, 表征了其结构、 形貌、 光学以及光电化学方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掺入Fe后Bi1-xFexVO4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与 BiVO4薄膜相比均有所提高, 其中25% Fe-BiVO4薄膜表现出最优的光电化学性能. 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7.0)中, 1.23 V(vs. RHE)电势下25% Fe-BiVO4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50 mA/cm2, 与BiVO4薄膜的0.15 mA/cm2相比提高了3倍多. 结合X射线衍射(XRD)、 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证实Fe3+以FeVO4的形式存在于Bi1-xFexVO4薄膜中, 形成了BiVO4/FeVO4复合物薄膜.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结果显示, 所有Bi1-xFexVO4薄膜的禁带宽度均为2.4~2.5 eV. 25% Fe-BiVO4薄膜光电化学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光生载流子转移效率(ηtrans)和分离效率(ηsep)的提高. 能级结构图表明, BiVO4和FeVO4之间可以形成Type Ⅱ型能级结构排列, 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 是25% Fe-BiVO4薄膜光电化学性能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29.
钟卉菲  黄嫣嫣  金钰龙  赵睿 《色谱》2021,39(1):26-33
蛋白质泛素化是真核生物最普遍、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泛素化过程的失调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和研究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与功能,可望为认识生命、探索疾病调控内在规律和发现新的诊断策略提供重要信息。生命体系的高度复杂性,泛素化修饰位点、结构类型的多变和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等特点给蛋白质泛素化分析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亲和分离以其高选择性成为泛素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免疫亲和分离法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最为经典的分离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泛素化蛋白质或肽段的富集分离。源于天然泛素受体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iquitin binding domains, UBDs)可与泛素或多聚泛素链相互作用。UBDs和基于此发展起来的串联泛素结合实体(tandem ubiquitin-binding entities, TUBEs)已成为蛋白质泛素化功能研究的热门识别分子。各种多肽类化合物的发展也为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和功能解析提供新工具。此外,多种亲和识别配基的联合使用,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分析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为认识生命体内的泛素化修饰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文对亲和分离方法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30.
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是构建黏弹性流体的重要物质, 二者的相互作用对流体性质具有显著影响, 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此前的研究仅聚焦于水溶液中室温及以上温度范围, 而零下极端低温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尚未涉及. 本文以疏水缔合聚丙烯酸钠(HMPA)为模型聚合物, 研究了低温(-20~20 ℃)环境中其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N-(顺-二十二碳-13-烯酸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羧酸甜菜碱(ED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相互作用及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质. 先后考察了HMPA溶解于纯水和乙二醇/水混合溶剂时的流变行为和HMPA-ED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及自组装结构形貌. 研究发现, 加入50%(体积分数)的乙二醇会阻碍HMPA疏水支链形成缔合结构, 减弱其增黏性能, 但同时也会大幅降低体系的冰点. 在HMPA- EDAB混合体系中, HMPA疏水支链会进入EDAB胶束内核自组装形成混合胶束. 混合胶束的形貌取决于 HMPA和EDAB的浓度及环境温度, 进而影响体系的流变行为. 零下的低温有助于EDAB形成蠕虫状胶束, 因此HMPA与EDAB表现出更强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