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85篇 |
免费 | 9842篇 |
国内免费 | 178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3917篇 |
晶体学 | 2276篇 |
力学 | 3907篇 |
综合类 | 2045篇 |
数学 | 7869篇 |
物理学 | 250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490篇 |
2022年 | 1827篇 |
2021年 | 1752篇 |
2020年 | 1665篇 |
2019年 | 1629篇 |
2018年 | 1498篇 |
2017年 | 2390篇 |
2016年 | 1594篇 |
2015年 | 2477篇 |
2014年 | 2996篇 |
2013年 | 3987篇 |
2012年 | 3832篇 |
2011年 | 4053篇 |
2010年 | 4262篇 |
2009年 | 4413篇 |
2008年 | 5015篇 |
2007年 | 4389篇 |
2006年 | 4365篇 |
2005年 | 3817篇 |
2004年 | 2900篇 |
2003年 | 2085篇 |
2002年 | 2062篇 |
2001年 | 2126篇 |
2000年 | 2219篇 |
1999年 | 1254篇 |
1998年 | 663篇 |
1997年 | 529篇 |
1996年 | 487篇 |
1995年 | 433篇 |
1994年 | 513篇 |
1993年 | 476篇 |
1992年 | 405篇 |
1991年 | 284篇 |
1990年 | 283篇 |
1989年 | 318篇 |
1988年 | 257篇 |
1987年 | 206篇 |
1986年 | 159篇 |
1985年 | 124篇 |
1984年 | 120篇 |
1983年 | 134篇 |
1982年 | 113篇 |
1981年 | 97篇 |
1980年 | 70篇 |
1979年 | 63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16篇 |
1971年 | 16篇 |
195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探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作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辅助分类工具的可行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6种华溪蟹属淡水蟹类78个样本,采用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以及ITS2核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同属序列片段,经DNA提取、引物筛选、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和所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华溪蟹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选择。在本实验涉及的淡水蟹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16SrRNA和ITS2基因片段不适宜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而COI基因片段结合GenBank部分华溪蟹属序列数据分析,可区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75%的物种。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可作为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物种鉴定的辅助分类工具。 相似文献
152.
手性农药对映体常具有不同的杀虫活性、人体毒性和环境行为。手性农药的残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利用自制的脲基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SBA-15手性固定相(UCDS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己唑醇对映体,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pH值、柱温等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30nm时,己唑醇对映体的分离度2.26,分析时间在15min内。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快速测定苹果中己唑醇对映体含量的新方法。苹果中的已唑醇用乙腈提取,然后用氨基柱净化。己唑醇对映体在0.5125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8),按3倍于噪声信号推算,苹果中己唑醇最小检出量均小于25μg·kg-1,两种对映体的加标回收率为88.0%9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98%和1.2%(n=5)。该环糊精柱制备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对已唑醇有较高的手性选择性,不仅分析时间短,且回收率和重现性较高,在果蔬中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分析中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 更多 相似文献
153.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4.
运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命名为ScCu/Zn-SOD)基因,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804bp,开放阅读框为465bp,编码15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2个Cu/Zn-SOD标签序列、7个铜锌金属结合位点、2个半胱氨酸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其与胞内Cu/Zn-SOD(icCu/Zn-SOD)和胞外Cu/Zn-SOD(ecCu/Zn-SO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0.13%~92.21%和33.77%~42.21%。在系统进化树中,ScCu/Zn-SOD与其它物种的icCu/Zn-SOD聚成一支。ScCu/Zn-SOD的蛋白晶体结构主要由2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组成,呈β折叠构象,通过结合1个Cu2+和1个Zn2+构成其酶活性中心。ScCu/Zn-SOD的mRNA在翘嘴鳜肌肉、鳃、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将该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与pET-30a表达载体重组,热激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诱导后菌液的超声上清中有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5.
研究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 mg·kg-1蚌肉多糖组、200mg·kg-1蚌肉多糖组、护肝片组。实验组小鼠预防给药每天灌胃一次,连续8d。末次灌胃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他各组注射0.15%CCl4调和油溶液。测定血清ALT活性,肝匀浆NO含量和肝体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200mg·kg-1蚌肉多糖能显著抑制血清ALT活性和降低肝组织NO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蚌肉多糖明显改善了肝细胞的水样变和脂肪变,阻遏炎性反应的发生,但对肝体指数无明显影响。因此,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6.
对鱼糜漂洗水中可溶蛋白的综合回收技术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 主要包括絮凝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膜分离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蛋白资源的再利用, 而且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7.
异构网络引起的视频传输失真是影响视频终端感知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只能在解码端进行评估和补偿。因此在编码端建立一个面向内容的立体视频传输失真模型,考虑错误隐藏和错误扩散两种失真,通过近似估计视频中各帧对终端质量的贡献度,从而实现每帧重要性的区分。新模型综合考虑了视频帧编码位置以及表征内容的编码模式、运动矢量、视差矢量等关键信息,可以作为视频在异构网络中传输策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对一类无穷维空间上带来未知参数的随机偏微分方程,基于连续样本轨道,给出了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证明了当Fourier系数的个数趋于无穷时,参数估计量的强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159.
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是影响植物和微生物体内3种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1阶段的关键性酶,已证实其为一种重要的除草剂靶标,并被广泛应用.禾谷镰刀菌是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为了探索以ALS为靶标,开发禾谷镰刀菌病害防治药剂的可能性,根据已有ALS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14种嘧啶氧苄胺类化合物,以双草醚为对照,测定了它们对水稻、油菜和禾谷镰刀菌ALS的抑制效果.发现4种化合物对镰刀菌ALS都有抑制作用.并且,这4种化合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稻ALS的活性,其中2种化合物能抑制油菜ALS的活性.通过分析这4种化合物对镰刀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可知它们对ALS与菌体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总体上对ALS的抑制效果更强.此外,针对化合物12#进行不同浓度的抗菌活性测定,发现该化合物的浓度与对镰刀菌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研究还表明,ALS对不同类型生物的抑制具有特异性,这为进一步开发以ALS为靶标的禾谷镰刀菌病害防治药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0.
以刺参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实验对影响刺参种子后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了其影响水平.采用2.50mg·L-1 GA3和2.60~2.80mg·L-12,4-D混合溶液浸泡48h,将种子与河砂(1∶3)混合,变温处理140~147d,白天温度为(22±2)℃,处理14h,夜间温度为(8±2)℃,处理10h.结果表明,心形胚发生率为98.6%,子叶胚发生率为95.7%,播种后发芽率达96.0%.获得了刺参种子的后熟条件,可应用于刺参的育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