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48篇 |
晶体学 | 46篇 |
力学 | 36篇 |
综合类 | 20篇 |
数学 | 88篇 |
物理学 | 27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以灵芝及11种伪品为研究材料,比较了样品的紫外光谱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灵芝及其伪品进行鉴别分析。结果显示,薄盖灵芝、广西假芝、黑假芝、昆明灵芝、小孔栗褐灵芝、假芝和多分枝灵芝的紫外光谱在220~255 nm范围与灵芝的差异较大;树舌灵芝、橡胶灵芝、褐孔灵芝和亮盖灵芝的整体化学成分与灵芝有较大差异。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薄盖灵芝、广西假芝、小孔栗褐灵芝、假芝的紫外光谱与传统中药灵芝的相似度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rr)分别为0.949,0.961,0.948和0.919;橡胶灵芝、褐孔灵芝与灵芝的紫外光谱相似度最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和0.299。对13批样品的紫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SG+SNV为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经SG+SNV处理后,PCA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4.24%,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6.45%,累计贡献率达90.69%,较其它光谱预处理方法有明显提升。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所有样品聚为7类,灵芝与伪品可被明显区分。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灵芝的真伪鉴别,为灵芝药材的质量评价与用药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2.
803.
为实现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合成了对甲氨蝶呤和伏立康唑具有普适性响应的金纳米复合(AuNPS-PDDA)基底,借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甲氨蝶呤和伏立康唑的光谱信号转换到小波空间,依据小波空间特征匹配分析混合物的拉曼光谱,显著减轻信号中基线变化和随机噪声的影响,成功地识别出混合物中1.0×10~(-8)mol/L甲氨蝶呤和2.86×10~(-4) mol/L伏立康唑。其中,甲氨蝶呤和伏立康唑的小波特征匹配系数均大于0.96,高于传统的命中质量系数,且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成功实现了两种物质含量比例的确定,实验的组分比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相关性大于0.98。实验结果表明,小波空间特征匹配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能有效地识别且半定量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804.
以生物质废弃物桔子皮为原料,直接氨化后得到OW-NH2生物吸附剂,OW-NH2对Mo髩的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其他共存离子Re(Ⅶ)、Pb(Ⅱ)、Fe(Ⅲ)、Zn(Ⅱ)、Mn(Ⅶ)、Ca(Ⅱ)和Cu(Ⅲ)基本不吸附,尤其是对Mo(Ⅵ)、Re(Ⅶ)的分离具有高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阴离子形式的H3Mo7O243-、H2Mo7O244-、HMo7O245-、Mo8O264-、Mo7O246-和MoO42-与引入在纤维素上的RNH3+发生离子缔合反应。OW-NH2吸附Mo(Ⅵ)的过程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71 mmol·g-1。另外,OW-NH2对工业实际料液的动态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Mo(Ⅵ)回收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805.
稀散元素材料已成为当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其中铟应用于液晶材料(ITO)的研究与开发[1,2].烷基二硫代磷酸酯具有优良的配位性能,可用作石油添加剂和高聚物防老化剂[3,4].因此,目前对稀散元素烷基硫代配合物研究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806.
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准确认识我国温室气体浓度时空格局以及变化对于评估“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成效非常重要。当前我国近地面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主要依赖进口的光学监测主机,单台仪器成本高且监测要素有限。为此,该研究基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自主设计了一套三通道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单台仪器上实现了5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的高精度监测。对该系统的精密度、线性响应情况和准确度进行的针对性测试实验表明系统检测性能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控标准。针对环境浓度的CH_(4)、CO、CO_(2)、N_(2)O和SF_(6)的连续分析精密度分别达0.08%、1.90%、0.05%、0.08%、0.66%。准确度测试中,5种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使用回归方程计算所得值与标称摩尔分数间的偏差分别达0.15×10-9、0.20×10-9、0.37×10-6、0.35×10-9、0.02×10-12(摩尔分数),CH_(4)、CO、CO_(2)、N_(2)O和SF_(6)仪器响应值与标称摩尔分数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均为0.9999,线性拟合残差和准确度基本达到WMO/GAW拓展质控目标。该系统对杭州城区大气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5~7月期间大气CH_(4)、CO、CO_(2)和N_(2)O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综合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研发系统具备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稳定性,与目前国内广泛进口的仪器相比,具有技术自主可控、运行成本更低、自动化水平更高等优势,能满足多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807.
采用氧化还原法合成了层状锰氧化物(OL),并以OL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Cu_x/OL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TG(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等技术对所制催化剂进行结构和织构表征,并对其催化氧化CO及乙酸乙酯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OL具有典型的层状锰氧化物结构,适量掺杂Cu对OL的结构和织构影响不大,但Cu的掺杂明显影响Cu_x/OL的还原性、氧移动性及催化剂表面Cu~(2+)/CuO、(Mn~(2+)+Mn~(3+))/Mn~(4+)和Oads/Olatt的比例。Cu_x/OL的催化性能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在Cu_x/OL样品中,Cu_5/OL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CO催化氧化,T_(50)=70°C和T_(90)=100°C;乙酸乙酯催化氧化T50=160°C,T90=200°C)。同时,Cu_5/OL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还原性能、氧移动性能和最多的Cu~(2+)、(Mn~(2+)+Mn~(3+))和表面吸附氧浓度。Cu_x/OL催化性能与铜锰之间相互作用、还原性和氧移动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8.
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及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促进了烃类催化氧化反应的绿色化发展.但常规TS-1分子筛狭窄的孔道限制了其在大分子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多级孔TS-1分子筛为包含不同尺度的孔道结构的晶体沸石,兼具微孔分子筛晶体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介孔材料优异的扩散传输性能,因此其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多级孔TS-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后处理法,其中直接合成法包括硬模板法、软模板法和自组装法,而后处理制备主要为碱处理法.我们在对多级孔TS-1分子筛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分子筛中钛硅物种分布、孔道结构及催化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合目前TS-1分子筛应用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09.
Kinetics of reaction between Na2S2O3 and peroxide compound ( H2O2 or Na2S2O8) in a batch reactor and in a continuous stirring tank reactor (CSTR) were studied.Steady oscillations in uncatalyzed reactions in a CSTR were first discovered.In Na2S2O3-H2O2-H2SO4 reaction system,Pt potential and pH of higher and lower flow rutes beyond oscillation flow rates were in around the same extreme values.The reaction catalyeed by Cu2+ corsist of the catalyzed oscillation process and the uncatalyzed osciliation one.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 reaction mechanism consisting of three stages was put forward.The three stages are H positive-feedback reactions,proton negative-feedba k (uncatalyzed negative-feedback and catalyzed negative-feedback) reactions and transitional reactions.The mechanism is able to explain reasonably the nonlinear chemical phenomena appearing in the thiosulfatc oxidation reaction by peroxide-compounds. 相似文献
810.
肾上腺素氧化反应的研究——生成肾上腺素红及其进一步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肾上腺素(Adin)在Cu(Ⅱ)离子催化下,用H2O2氧化产生肾上腺素红(Adorn)及其进一步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有关反应的速率随Adin的初始浓度、Cu(Ⅱ)高子浓度和H2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提出有关反应可能的机理,半定量地解释了相应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