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6篇
  免费   3868篇
  国内免费   6285篇
化学   17870篇
晶体学   678篇
力学   1216篇
综合类   677篇
数学   2565篇
物理学   888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900篇
  2015年   1094篇
  2014年   1369篇
  2013年   1804篇
  2012年   1880篇
  2011年   2094篇
  2010年   1739篇
  2009年   1756篇
  2008年   2010篇
  2007年   1810篇
  2006年   1672篇
  2005年   1403篇
  2004年   1125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887篇
  2001年   824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7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合成了一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长链烷基表面活性剂Nα-十二烷基-L-谷氨酸.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体系在较温和条件下催化纤维素模型物甲基-β-D-纤维二糖苷(MCB)水解的反应. 研究表明此功能胶束对MCB水解为葡萄糖的反应在较低的温度(90℃)下就表现出明显的催化作用, 在pH 5.0附近具有最佳的催化水解效果.根据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获得MCB水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m).研究了胶束与组氨酸(His)或谷氨酸(Glu)所组成的复配体系对MCB的催化水解作用. 结果表明: 氨基酸小分子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水解反应的进行, 而胶束与氨基酸在1:1的摩尔浓度配比时催化效果最好. 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以及副产物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 在130℃, pH 5.0的水溶液中, 胶束与谷氨酸的复配体系催化MCB水解反应1.5 h后的葡萄糖收率可达到36.6%. 本文也对此催化体系催化MCB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催化反应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kobsd), 计算得到催化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活化能(Ea)为97.18 kJ·mol-1.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缓冲液/正己烷为反应体系,比较了几类表面活性剂(CTAB,SDS,SDBS,Tween 20)对酶活的影响.并在该反应体系中,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苷的反应中底物转化率以及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混合体系的适宜含水量.结果表明,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HLB值较高的SDS对酶的失活体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余表面活性剂均对酶失活起了不同程度的加速作用.在几类表面活性剂各自最适添加浓度下,CTAB,SDS,Tween 20三组均将底物转化率从9.2%提高到11%左右.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所测得的初始反应速率最高,Tween 20组次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添加组最低.对于SDS添加组,当其含水量为10%时,底物转化率可以达到22.3%.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氮化钨-钨/掺氮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WN-W/NOMC),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且价格低廉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通过适量添加尿素来改变复合材料中的氮含量,在掺氮量为7%(w/w)时,实验发现材料能够保持完整有序介孔结构,测试其比表面积高达835 m2·g-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显示其催化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氮掺杂有序介孔碳载体上。在O2饱和的0.1 mol·L-1 KOH溶液中测试了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性能(ORR),显示其起始电位为0.87 V(vs RHE),极限电流密度为4.49 mA·cm-2,氧还原反应的转移电子数为3.4,接近于20%(w/w)商业Pt/C的3.8,说明该材料表现出近似4电子的氧还原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WN-W/NOMC的催化性能虽然稍弱于商业铂碳(0.99 V,5.1 mA·cm-2),但其具有远超铂碳的循环稳定性和耐甲醇毒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以SiO2为成核中心,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分别以多羟基化合物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和聚乙烯醇为联接剂,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碳掺杂和包覆的多孔SiO2/TiO2-xCx/C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对不同结构样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次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废水,对样品的吸附性能和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多羟基化合物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碳的掺杂和包覆使材料的吸收光谱包含了整个可见光区,而多孔结构使材料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以聚乙烯醇为原料所得样品吸附性能最好,30 min内吸附率达到70%;而以丙三醇为原料所得样品具有最好的可见光催化性能,40 min内次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995.
以生物质废弃物桔子皮为原料, 直接氨化后得到OW-NH2生物吸附剂, OW-NH2对Mo(Ⅵ)的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对其他共存离子Re(Ⅶ)、Pb(Ⅱ)、Fe(Ⅲ)、Zn(Ⅱ)、Mn(Ⅶ)、Ca(Ⅱ)和Cu(Ⅱ)基本不吸附, 尤其是对Mo(Ⅵ)、Re(Ⅶ)的分离具有高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阴离子形式的H3Mo7O243-、H2Mo7O244-、HMo7O245-、Mo8O264-、Mo7O246- 和MoO42-与引入在纤维素上的RNH3+发生离子缔合反应。OW-NH2吸附Mo(Ⅵ)的过程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 最大吸附量为1.71 mol·kg-1。另外, OW-NH2对工业实际料液的动态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Mo(Ⅵ)回收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共沉淀法以不同的滴加混合顺序制备了新型高效无铬Cu-Zn-Al-Ba催化剂,通过XRD、SEM、BET、H2-TPR和TG等表征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其前驱体、焙烧后和还原后催化剂物相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滴加混合顺序对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C12~C18脂肪酸甲酯加氢制醇的催化性能以及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以混合盐溶液滴加沉淀剂所制备的无铬Cu-Zn-Al-Ba催化剂R-cat具有较好的酯加氢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230℃,3MPa氢压的反应条件下,R-cat催化C12~C18脂肪酸甲酯加氢制醇的收率和选择性都高于90%,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7.
N-((3-吡啶基)磺酰基)天冬氨酸(H2L)为配体,采取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HL)2]n(M=Co,1;Zn,2;Cd,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它们的晶体同构。1的磁性分析表明,1的Curie常数为4.66cm3·mol-1·K,Curie-Weiss常数为-21.23K;与配体H2L相比,23的发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可能归因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998.
利用Hummer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氧化石墨烯的NaBH4化学还原法和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用乙二胺还原后可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含氮基团,增加片层间的距离,提高分散性。采用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发展了一锅法制备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简易方法。对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负载CdSe量子点的同时自身被还原,氧含量显著减少,而还原后的石墨烯表面引入了含氮基团。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过程影响不大,而反应时间的影响相对明显。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石墨烯的还原程度越高,石墨烯表面负载的CdSe则由量子点由颗粒逐渐长大成为纳米棒和支化的星状纳米结构。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在控制氧化石墨烯还原程度的同时改变石墨烯表面所负载CdSe量子点的形貌,这为形貌可控的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Motivated by the recent LHCb collaboration measurements of charmless three-body decays of ■s meson, we calculate the branching fractions of ■ s →K0π+π-, ■s→K0K+K-, ■s→K0π+K- and ■s→K0K+π- decay modes using the factorization approach.Both the resonant and nonresonant contributions are studied in detail. For the decays ■s→K0π+π- and ■s→K0K+K-, our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former is dominated by the K*, while the latter one is dominated by the nonresonant contribution. Considering the flavor S U(3) symmetry violation, the sum of branching fractions of ■s→K0π+K- and ■s→K0K+π-could accommodate the data well too.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both branching fractions are sensitive to the scalar density Kπ|ˉsq|0.Furthermore, the resonant contributions are dominated by the scalar K*0(1430). We hope that these branching fractions could be measured individually in the experiments so as to test the factorization approach and the flavor S U(3) asymmetry. Moreover, the direct C P asymmetries of these decays are also investigated, which could be measured in the running LHCb experiment and Super-b factor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一个产出不确定的供应商与一个社会计划者组成的两级流感疫苗供应链决策问题,其中社会计划者在分散无契约情形时仅知道随机产量的部分信息,而在集中控制情形时知道随机产量的全部信息。供应商在初始供货时由于生产的不确定性而出现短缺,此时供应商将采用紧急生产方式来弥补短缺量,其中紧急生产成本依赖随机产量。文章在分析了分散无契约与集中控制情形后提出用短缺惩罚与成本分享契约来完美协调流感疫苗供应链。最后给出数值算例,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