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1851篇
化学   3375篇
晶体学   163篇
力学   290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750篇
物理学   24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Naphthol green B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new mediator in an amperometric glucose biosensor. It is a good mediator, promoting electron transfer from glucose oxidase to graphite electrode. The biosensor shows high sensitivity to glucose at low potential with response time of 30 seconds. The linear range is from 1.5 to 18μmol/L glucose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0.5μmol/L glucose.  相似文献   
152.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六价铬与碘化钾反应生产了单质碘,碘可以使2′,7′-二氯荧光素(DCF)发生荧光猝来,从而间接测定六价铬。六价铬浓度在0.20-2.50μg/25m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六价铬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F=12.12 0.19,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为0.10μg/ml。方法简便,灵敏度较高,已用于合成样中六价铬的测定。回收率在100%-103%,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3.
丁磺酸内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及负极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添加剂丁磺酸内酯(BS)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性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 在初次循环过程中, BS具有较低的最低空轨道能量, 优先于溶剂在石墨电极上还原分解, 并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 在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高, 在70 ℃下储存24 h后, 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基本保持不变, 而在不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较差, 在70 ℃下储存24 h后, 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有明显的增加. 从BS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 加入少量的BS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室温放电容量、低温及高温储存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 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AA, AB, BB, BA二聚反应的反应途径, 找出了过渡态, 并确定了反应活化势垒。在假设两反应频率因子相同的前提下, 求出竞聚率, 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共聚物结构, 计算出共聚物配体中起催化活性的AB交替结构所占比率。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的活性, 并研究了温度及单体配比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制备了对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Ag-MoO3催化剂, 采用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丙烯、环氧丙烷及丙烯+氧气的混合气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 研究表明, 丙烯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 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而环氧丙烷吸附后在较高温度下则发生开环和聚合反应直至产生积炭. 与Ag催化剂相比, 在Ag-MoO3催化剂上, MoO3的加入在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物环氧丙烷的开环及深度反应, 使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提高. 另外,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滞留时间下, 环氧丙烷发生深度反应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6.
<正> 在铑催化剂的作用下,甲醇与一氧化碳经羰基化反应为乙酸和乙酸甲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但以往多是采用均相小分子铑催化剂,除我们的工作以外,迄今尚少见报道有采用以共聚物为配体的高分子铑催化剂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157.
使用硫杂冠醚、穴醚[2.2.2]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毛细管柱,考察两种固定相的使用比例、极性、热稳定性,并对甲苯-苯、乙苯-甲苯、甲基苯酚(o/p)、二氯苯(o/p,m)、硝基氯化苯(m,o)、苯-环己烷、庚醇-辛醇、苯胺-N,N二甲基苯胺等混合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在OV-1701中的比例均为15%时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都属于中等极性的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的平均极性分别为815、832,其中硫杂冠醚固定相的热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185℃),而穴醚[2.2.2]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20℃,因此穴醚[2.2.2]的使用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它们较好的分离性能看,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8.
The kinetic study of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acetic acid mixture to acet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over a cis-dicarbonylrhodium complex (MVM' Rh) coordinated with the ethylene diacrylate (M') crosslinked copolymer of methyl acrylate (M) and 2-vinylpyddine (V)shows that the rate of reaction is zero order with respect to both reactants methanol and carbon monoxide, but first order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moter methyl iodide and rhodium in the complex. Polar solvents can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Activati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eing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homogeneous system. A mechanism similar to that of soluble rhodium catalyst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9.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0.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属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以香花著称.桂花喜湿润,亦耐旱;喜阳光,亦耐阴;喜温暖,亦耐寒[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桂花叶形较小,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