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6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848篇
化学   3371篇
晶体学   166篇
力学   294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769篇
物理学   25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特硬铅合金中硒和碲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硝酸和酒石酸溶解,硫酸沉淀分离基体铅元素。移取部分试液,在40%盐酸介质中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硒;另移取部分试液,加入氢溴酸挥发除去砷、锑、锡、硒等元素,在40%盐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碲。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铅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硒和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5%~9.3%和3.6%~13.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92%和98%~102%。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2.
碟形弹簧支承圆形瓦推力轴承热动力润滑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忠  袁小阳  朱均 《摩擦学学报》1999,19(2):135-139
对碟形弹簧支承圆形瓦推力轴承在稳态运行时的热动力润滑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考察了弹簧弯曲刚度,载荷和转速对轴承的油膜厚度为分布,压力分布,温度分布,功耗及油膜压力中心位置的影响,并提出了温度因子概念,研究表明,较小的弹簧弯曲刚度和载荷有利提高轴承的热动力润滑性能,油膜温度随温度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当轴承转速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时,温度因子基本为常母,油膜温度敢基本不变,油膜压力中心位于瓦几何中心的上游区  相似文献   
973.
Hg2+处理对经NBS修饰前后BSA光谱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pH7.0时Hg^2 处理导致BSA紫外吸收增加,出现LMCT带,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蛋白质内源荧光强度下降。而Hg^2 处理对经NBS修饰的BSA的紫外吸收LMCT带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278nm波长光激发所得最大荧光发射峰位置出现蓝移,也与处理时间相关。表明重金属Hg^2 对BSA除Trp残基附近外还有多个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974.
唐点平  袁若  柴雅琴  刘颜  钟霞  戴建远 《化学学报》2004,62(20):2062-2066,F009
将巯基乙胺 (AET)固载到玻碳电极 (GCE)表面 ,进而化学吸附纳米金 (NG) ,并通过半胱氨酸 (Cys)用戊二醛 (GA)作交联剂将白喉抗体 (anti Diph)固定在玻碳电极上 ,从而制得高灵敏电位型白喉类毒素 (Diph)免疫传感器 .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传感器对白喉类毒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 2 4~ 60 0ng·mL-1,斜率为 3 8.9mV/decade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79,检出限为 5 .2ng·mL-1,并将其用于生物制品中白喉类毒素的检测 ,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75.
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双促进W/MCM-22基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CM-22分子筛为载体,H2SO4酸化的(NH4)2WO4为W组分前驱物,以Zn和/或Ca,Co,Mo为促进剂,研制两系列促进型W/MCM-22基催化剂.在常压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GC测试系统评价其对CH4无氧脱氢芳构化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在双促进的W-Co-Mo(或W-Ga-Zn)/MCM-22催化剂上,常压、1073 K、原料气空速GHSV=1500 mL(STP)·h-1·(g-cat.)-1的反应条件下,苯选择性最高达到70%~72%,相应甲烷转化率为~15%;反应450 min后,甲烷转化率降低到~5%水平;7.5 h平均积炭选择性~20%.H2-TPR和NH3-TPD表征研究显示,在W/MCM-22基质催化剂中适当添加少量Co3+/2+/Mon+或Ga3+/Zn2+,一方面导致Wn+物种还原活化温度下降及可还原W6+物种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消去最强的一些B酸位同时诱生相当数量的中强酸位,这两方面的促进效应都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提高及结炭减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76.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分别求得(CH3)2S…ClOH卤键复合物和(CH3)2S…HOCl氢键复合物势能面上的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 与单体HOCl相比, 在两种复合物中, 10Cl—11O和12H—11O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显著的红移. 经MP2/6-311++G**水平计算的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气相中相互作用能分别为-11.69和-24.16 kJ·mol-1. 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表明, 在(CH3)2S…ClOH卤键复合物中, 引起10Cl—11O键变长的因素包括两种电荷转移: (i) 孤对电子LP(1S)1→σ*(10Cl—11O); (ii) 孤对电子LP(1S)2→σ*(10Cl—11O), 其中孤对电子LP(1S)2→σ*(10Cl—11O)转移占主要作用, 总的结果是使σ*(10Cl—11O)的自然布居数增加0.14035e, 同时11O原子的再杂化使其与10Cl成键时s成分增加, 即具有与电荷转移作用同样的“拉长效应”; 在(CH3)2S…HOCl氢键复合物中也存在类似的电荷转移, 但是11O原子的再杂化不同于前者. 自然键共振理论(NRT)进行键序分析表明, 在卤键复合物和氢键复合物中, 10Cl—11O和12H—11O键的键序都减小. 通过分子中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复合物中卤键和氢键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  相似文献   
977.
<正> 随着生物工程高技术的发展,功能高分子微球作为一类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最难以合成的粒径在微米级、粒度分布窄的高分子微球合成的报道至今仍很少。本文报道了用相分离法(即静止的分散聚合法)合成含有DEAE基团的高分子微球的研究。探讨了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及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聚合条件对生成微球的影响。相分离聚合法的特点是利用了随着在聚合过程中单体的逐渐聚合,分子量长大,聚合体与反应体系间相容性变差而最终分相成球的原理,因而所形成的微球粒度圆,粒径比较均一。与一般的分散聚合法相比不仅生成微球的粒径较大,且不需要搅拌,使反应装置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978.
 介绍了几年来在研究生弹性力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着重在自学能力的培养、局域网的 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将课堂上讨论的一些问题 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979.
比较了有机溶剂的加入及温度变化对染料高效吸附青霉菌(BX1)解吸染料效果的影响,并对解吸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的解吸效果与有机溶剂的极性,以及溶剂的官能团有关,丙酮和甲醇解吸效果最好.解吸过程与吸附过程类似,可分为快速解吸和缓慢解吸两个阶段,整个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的拟合,其表观活化能约为10.64kJ/mol.△H°和△G°的计算表明,在甲醇作用下RB19染料的解吸为吸热和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0.
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Co2+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醛、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 (AECTS) 对Co2 的吸附热力学行为,用FTIR、WXRD对吸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溶液中介质种类的不同对Co2 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ECTS主要以配位吸附和物理吸附形式吸附Co2 ;树脂与Co2 配位后,结晶度下降;AECTS对Co2 的吸附行为同时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为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小过程;不同介质对树脂吸附Co2 的影响大小顺序为HCl>CdCl2>MgCl2>NaCl,前两者使吸附量减小,后两者使吸附量增加,作用机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