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84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25篇 |
综合类 | 57篇 |
数学 | 99篇 |
物理学 | 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超临界苯类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间歇反应器中,温度340~370℃,以苯、甲苯、乙苯和对二甲苯为超临界溶剂研究了聚苯乙烯(PS)的降解特性.苯类物质是聚苯乙烯的优良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其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使聚苯乙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在不同超临界溶剂中降解转化率相近,而降解产物组成差别很大,分析了不同超临界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甲苯对降解过程影响最小,苯乙烯收率最高.聚苯乙烯降解过程中,高分子链断裂和解聚同时进行,结合连续分布理论建立了聚苯乙烯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在超临界甲苯中聚苯乙烯链端解聚活化能为138.4 kJ.mol-1. 相似文献
132.
13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残留的10种β2-兴奋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并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动物组织中马布特罗、特布他林、卡布特罗、克伦特罗、西马特罗、沙丁胺醇、clenpenterol、苯氧丙酚胺、班布特罗、莱克多巴胺等10种β2-兴奋剂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动物组织中添加同位素内标D9-克伦特罗、D3-沙丁胺醇、D5-莱克多巴胺,经无水乙醇提取、正己烷脱脂、SLS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衍生,再进行GC-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动物组织中添加2.0~10.0 μg/kg水平的β2-兴奋剂,回收率为72.8%~1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2%~11.3%,最低检测限为0.5~1.0 μg/kg。 相似文献
134.
嵌段共聚物离聚体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固体及溶液性质 ,在热塑性弹性体、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共混相溶剂和粘度调节剂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文献报道较多的是聚苯乙烯 乙烯 丙烯[1] 、聚苯乙烯 乙烯 丁烯 苯乙烯[2 ] 、聚苯乙烯 异丁烯 苯乙烯[3 ] 等共聚物中 ,聚苯乙烯链段部分磺化后所得离聚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众所周知 ,含氟聚合物具有低表面能和高表面活性等特性 ,因而将含氟基团引入到嵌段共聚物离聚体中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特殊功能材料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自 1 995年问世以来 ,已成功… 相似文献
135.
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2/1,10-邻二氮菲(phen)为复合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St和MMA的梯度共聚合,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0).用1H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MMA链节占主导地位,表明确实形成了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6.
137.
含羧基的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及随后的大分子链中叔丁酯基团的水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含氟量和羧基含量的二嵌段共聚物,并分别通过GPC, 1H NMR和FT-IR对共聚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含羧基或羧酸钠基团的含氟嵌段共聚物在吡咯烷酮或水中的溶解性能、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达到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在表面所占据的面积,以及成膜后的临界表面张力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含氟嵌段共聚物能显著降低吡咯烷酮和水的表面张力,成膜后表现出与聚四氟乙烯极为接近的低表面能特性. 相似文献
138.
蛋白质的还原-烷基化是蛋白质酶切中的重要步骤,常用的烷基化试剂是碘乙酰胺(IAA),但是IAA除了和半胱氨酸发生反应,也可能和其他多种氨基酸发生副反应。我们模拟常规的酶切条件,系统地研究了蛋白质真实酶切时所有酶切肽段发生烷基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多种氨基酸可以发生烷基化,其趋势为:半胱氨酸>肽段N端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酪氨酸,同时也发现同一肽段上的氨基酸烷基化具有排他性和聚集性。根据定性结果,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技术对多个肽段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了过烷基化对蛋白质定量分析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的烷基化修饰对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本处理流程中,应避免样本的过烷基化。 相似文献
139.
140.
A new lead(Ⅱ) carboxylate-sulfonat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and elemental analyse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8.1573(6), b=9.4663(7), c=12.7488(9) (A), α=89.2320(10), β=80.7380(10), γ=77.9760(10)°, Z=2, V=950.10(12) (A)3, Mr=599.57, Dc=2.096 g/cm3, μ=9.032 mm-1, F(000)=572, the final R=0.0412 and wR=0.1035. It has a 1D chain structure, and the Pb(Ⅱ) is six-coordinated. Two PbO6 polyhedra are interconnected via edge-sharing into a two-core unit. Such units are further interconnected by 3-sulfonato-benzoic acids into 1D chains which are linked by hydrogen bonds into a layer structure. The 4,4'-bipyridines are located at the interlayer space and link the layers into a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by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