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化学   1099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123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286篇
物理学   84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纳米镍(Ni/MWCNT)和纳米镍钴(Ni-Co/MWCNT)颗粒,然后将它们分别与氯化钯溶液反应,形成的钯纳米颗粒原位沉积在MWCNT表面,从而得到MWCNT负载的Pd-Ni/MWCNT和Pd-Ni-Co/MWCNT催化剂。SEM和TEM图像显示,MWCNT上的催化剂颗粒是由5~10 nm的小颗粒团聚而成的30~100 nm的大颗粒,三金属催化剂的粒径比双金属的粒径小,在MWCNT上的分散度更高。ICP和EDS分析显示,Pd直接还原并包覆在纳米镍和纳米镍钴表面;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d-Ni-Co/MWCNT催化剂对乙醇氧化具有强的电催化活性,乙醇氧化对应的峰电流密度达101.8 mA·cm-2,并且催化剂催化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72.
采用“虚源法”分析计算了浅海波导环境中接收点处点源总振速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侧重讨论确定性界面反射对总振速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振速方向和接收点与声源的水平距离、两者深度,海底、海面特性以及声速剖面等有关。在等声速均匀浅海波导中,由于确定性界面反射的影响,当直达声掠射角为1°~50°时,合成总振速方向偏离直达声方向达1.5°~10.5°,声速剖面呈负梯度时,偏离程度更甚.  相似文献   
73.
易莹  樊敏  李权 《化学教育》2021,42(21):1-6
铂是一种化学性质极其稳定的贵金属,铂、铂合金以及铂配合物在催化剂、医药、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简要介绍铂的发现史、自然分布与资源现状、铂的应用等3个方面,其中铂的应用,重点从铂基催化剂、铂合金纳米材料、发光铂配合物、铂类抗癌药物等4个方面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74.
Ti-doped hydrogenated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1 0 0) substrates by a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FCVA) method using Ar and CH4 as the feedstock.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IR spectroscopy. The internal stress was determined by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technique. The influence of the bias voltage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deposited films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aphite-like bonds was dominated in the Ti-doped DLC film deposited at 0 V bias voltage. When bias voltage was increased to −150 V, more diamond-like bond were produced and the sp3 content in film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after which it decreased and more graphite-like bonds feature produced 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negative bias voltage. The compressive internal in the Ti-doped DLC films also exhibited a maximum value at −150 V bias voltage. 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 bonded intensity reduced, and H atoms bonded with C atoms were substituted for the Ti atoms as the negative bias voltage increasing. All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change can be explained by considering the plasma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 of negative bias voltage applied to the substrate.  相似文献   
75.
陈之旸  倪友明  文富利  周子乔  朱文良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21,42(5):835-843,中插33-中插34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制得.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芳烃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非石油路线制备芳烃势在必行.因此,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出发,经合成气一步制芳烃(STA)广受关注.将合成气制甲醇的金属催化剂和甲醇制芳烃的分子筛催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反应可高选择性得到芳烃.然而,关于此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仍有争论.目前人们认为,生成芳烃的中间体主要分甲醇和其他含氧物种(乙烯酮,醛类)两种.本文以ZnCrAlOx和H-ZSM-5为模型催化剂,进行合成气制芳烃、甲醇制芳烃和丙烯制芳烃反应,确定了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路径不是合成气制芳烃中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质谱解释了STA反应中两种活性组分距离越近,芳烃选择性越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合成气制芳烃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通过比较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甲醇以及丙烯的反应性能发现,在甲醇和丙烯转化时,其芳烃选择性远小于合成气转化时的,由此可认为,在合成气制芳烃的路径主要不经由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而是通过烯烃聚合脱氢生成芳烃.红外表征和共进料实验表明,合成气可以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生成甲酸盐物种,它可与烯烃反应生成羧酸盐物种,再迁移到分子筛上反应生成芳烃,且羧酸盐物种在分子筛上的芳构化能力要高于丙烯;即使在氢气氛围下,当丙烯的芳构化能力受到氢气极大抑制时,羧酸盐物种仍能高选择性生成芳烃.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物理接近距离不同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合成气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制芳烃时,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二者组分的距离对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芳烃选择性急剧增加;通过GC-MS分析合成气转化时的停留物种,发现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的量明显增加,因此,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在生成芳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STA中一条新的芳烃生成路径,并证明了羧酸盐物种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种.它经由金属表面的甲酸盐物种和烯烃反应生成,随后迁移到分子筛上生成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再脱水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76.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得到链上含亚氨基和羰基官能团的硅氧倍半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载体,通过配位吸附和还原得到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15 nm)高度分散于硅氧烷聚合物表面的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银负载量(质量分数)约为13.66%,在水溶液中25℃、6 min内可将对硝基苯酚(4-NP)完全催化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且7次循环使用后依然保持95%以上的催化活性。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催化剂的最高活性达到33.0 g4-AP·gAg-1,表现出优异的催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77.
污染物甲胺为电子给体可见光下Pt/ZnIn2S4光催化制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越湘 《分子催化》2014,(5):466-473
用水热法制备了ZnIn2S4固溶体,并通过XRD和UV-vis漫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为给电子体,在Pt/ZnIn2S4上的可见光光催化制氢及自身的降解反应.3种甲胺都能显著提高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同时自身得到很好的降解.电子给体的放氢活性顺序为:TMADMAMMA.通过红外衰减全反射(ATR-IR)法检测电子给体在ZnIn2S4表面的吸附行为,吸附强度大小依次为MMADMATMA.光催化活性与分子结构和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有关.3种污染物浓度对放氢活性的影响都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可能的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8.
在pH 7.6的PBS介质中,且在PVA存在下,荧光桃红在其荧光发射峰555nm处的荧光强度因β-环糊精的加入而增强(荧光开),当在此体系中加入镍(Ⅱ)离子,其荧光发生猝灭(荧光关),其猝灭程度(ΔIf)与镍(Ⅱ)的质量浓度在5~3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75μg·L-1。应用此"开关"型荧光探针测定了污水和矿石样品中镍的含量,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8%~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2%~2.2%之间。对此荧光体系的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型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标题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性质特殊的化合物,提示其更广泛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
仪晓凤  杨环  王义  王璐璐  桑瑞利  徐立 《结构化学》2014,33(11):1697-1702
A new mixed-valence heterometal cluster Mo8VW2VIO26(C5H5N)8·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R, UV-vis and XPS spectroscopy.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1.708(3), b = 12.018(4), c = 13.316(4) , a = 112.184(4), β = 97.844(4), r = 110.043(3)o, V = 1551.9(8) 3 and Z = 1 at 293(2) K. The final full-matrix least-squares refinement converged to R = 0.0414 for 4460 observed unique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and w R = 0.1290 for all data(5352) and S = 1.015. In addition, its thermal stability and fluorescent property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