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篇 |
免费 | 412篇 |
国内免费 | 56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06篇 |
晶体学 | 53篇 |
力学 | 128篇 |
综合类 | 67篇 |
数学 | 286篇 |
物理学 | 8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 (MEVVA)离子源将稀土元素Er离子掺杂到富硅热氧化SiO2 /Si薄膜中。卢瑟福背散射 (RBS)和X 射线电子能谱仪 (XPS)分析表明 ,Er浓度可达原子百分数 (x)~ 10 ,即Er的原子体浓度为~ 10 2 1·cm-3 。XPS研究发现 ,随着Si注量增大 ,退火态样品表面硅含量增多 ,热氧化硅含量减少。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RHEED)和原子灵敏度因子法 (AFM)研究表明 ,样品表面没有大量Er析出或铒硅化物形成 ,退火后表层中Si外延再生长、有针状微晶硅颗粒形成。在 77K及室温下 ,研究了Er掺杂富硅热氧化SiO2 /Si薄膜的近红外区 1 5 4μm附近光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12.
113.
Ag/AgCl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AgCl纳米粒子作晶种,在柠檬酸三钠存在条件下,AgCl纳米粒子表面结合的银离子被光化学还原而获得Ag/AgCl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AgCl纳米粒子的光谱特性,在310和590nm处产生二个共振散射峰,在400nm处产生一个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4.
高离化类铍离子2s2 1S0-2s2p 1P1(Z=10~103)光谱跃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平均能级(MCDF-AL)方法系统地计算了高离化类铍离子2s2 1S0-2s2p1P1(Z=10~103)跃迁的能级间隔和跃迁几率,计算中考虑了重要的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和QED修正,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跃迁几率明显超过了中性原子的电偶极E1的跃迁几率,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偶极E1跃迁几率过程相当强烈。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每毫米1000线的自支撑透射光栅配上背照射软X射线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组成了透射光栅谱仪,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3W1B光束线软X射线实验站上X射线源分别对透射光栅的衍射效率和软X射线CCD的响应灵敏度进行了准确的实验标定,获得了150eV到1500eV能区的绝对衍射效率和响应灵敏度的实验结果;同时在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透射光栅衍射效率理论计算模型和X射线CCD响应灵敏度计算模型,开展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标定结果比对工作,理论和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7.
118.
利用微波消解,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蕨麻中钾、钠、钙、镁、铜、锌、铁、锰8种人体必需矿物元素进行了测定。对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仪器的测定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测定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n=8),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6.5%—103.2%。 相似文献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