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3篇
  免费   4095篇
  国内免费   8419篇
化学   16175篇
晶体学   987篇
力学   1469篇
综合类   845篇
数学   3436篇
物理学   1084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1002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1088篇
  2014年   1286篇
  2013年   1751篇
  2012年   1686篇
  2011年   1914篇
  2010年   1928篇
  2009年   2015篇
  2008年   2134篇
  2007年   2072篇
  2006年   1992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351篇
  2003年   929篇
  2002年   987篇
  2001年   1020篇
  2000年   1065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4篇
  1974年   10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用高活性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得到一类新型高质量聚醚。对产物进行IR和NMR表征和分析,并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调节单体与调节剂的比例,控制反应温度在100 5℃,压力在0.15 ~ 0.25 MPa ,可得到不饱和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醚产品。  相似文献   
962.
The molecular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contour (MICC)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turning point of electron movement in a molecule. Three typical organic molecules, I.e. Methane, methanol and formic acid, were employed as examples for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our method. Investigations on the cross-sections of MICC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atomic size changing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molecules.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s on the MICCs of these molecules were calculated and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on the MICC correlates closely with molecula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t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molecular boundary.  相似文献   
963.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 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 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且, 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 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 但比单一C10E6的小. 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相似文献   
964.
4,4′-二(硬脂酰胺基)二苯甲烷(BSDM)能在乙烯基类单体中进行聚集、自组装,并可使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凝胶化,形成相应的分子凝胶.凝胶/溶胶相变温度(TGS)与BSDM浓度有关,BSDM质量分数越大,凝胶体系中分子间氢键和π-π键越多,要破坏它们所需要的能量越高,TGS因而也就越高.透射电镜表明,BSDM在各种可聚合溶剂中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类似纤维状的聚集体结构.BSDM在可聚合溶剂聚合前后的偏光显微照片表明,BSDM在体系中的晶型结构是球晶.  相似文献   
965.
为研究配位聚合物{[Cu(H2bttc)(H2O)3]·3H2O}n(H2btt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ate)的热分解机理和非等温反应动力学进行了DSC和TG-DTG热分析。由热分析结果和FTIR光谱推测了其热分解机理;将Kissinger法、Ozawa法、积分法和微分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确定了第一个失重过程最可能的动力学模型函数。配位聚合物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由 [Cu(H2bttc)(H2O)3]n分子链组成,并有客体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附着在分子链上。这一结构特点与热分析结果相一致。还有一种氢键将分子链连接起来形成二维框架,这一框架在失去配位水和结晶水后到553 K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966.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在ITO和玻璃表面制备了纳米TiO_2薄膜,研究了纳米 TiO_2薄膜在254及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的循环伏安行为和光致超亲水性。在紫外 光的照射下,TiO_2薄膜电极可表现出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纳米TiO_2薄膜的光致超 亲水性转变及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的速率均取决于紫外光的波长,原因在于纳米 TiO_2薄膜对两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和光子的能量不同。提出了光电化学过程的机 理,认为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_2薄膜的超亲水性变化与产生Ti~(3+)的过程引起的 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存在的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67.
 以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体积分数分别为36.5%,48.7%,59.0%及71.2%,以下简称混合液)作为同轴传输线的绝缘介质,进行了μs级高电压负充电条件下的正电极击穿实验,研究了混合液的击穿电压、击穿时间、相对介电常数及电阻率与体积分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0kV时,71.2%的混合液比36.5%的混合液的平均击穿电压提高25.1%,平均击穿时间延长10.49%,而相对介电常数减小868%。同时,随着充电时间的缩短,混合液的击穿电压提高。  相似文献   
968.
高能工业CT用新型X射线源焦斑测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辩率,设计了一种新型小束斑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该加速器取消了加速腔中的鼻锥结构,而在耦合腔中设置鼻锥结构。用狭缝法代替小孔法测得X射线源的焦斑尺寸为1.4mm。讨论了射线源焦点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在高能条件下小孔法不适合用于焦点测量的物理原因,用4种测量方法测量了该高能X射线源的参数,测得该系统的成像极限分辩率为2.5 lp/mm,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9.
徐益升  凌昊  杨金凤  于锋 《化学教育》2018,39(10):29-32
设计了一个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实验,用以研究pH对生物小分子多肽分离的影响。5种多肽包括Bradykinin、[Hyp3]-bradykinin、Angiotensin I、Leucine Enkephalin和[Met5]-Enkaphalin,被用于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实验。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生物分析实验中最重要的2个因素即电渗流和样品吸附随pH的变化以及对于分离的影响。在pH=10的条件下,酸性多肽几乎没有吸附,少量的碱性多肽有吸附。在pH=6的条件下,碱性多肽具有非常强的吸附从而导致非常差的分离效果,在pH=2.3的条件下,5种多肽都能被很好地分离,由于多肽此时都带有正电荷因此几乎没有吸附。而在此pH,电渗流消失。对具有一定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物分析实验,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环境因素对仪器分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0.
In an accelerator-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ADS), a high-performanc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is used to feed the subcritical reactor. Neutron generation depends on the proton beam intensity. If the beam intensity is increased by a given factor, the number of generated neutrons will increase. The mechanism yielding a high rate of neutron production per energy is the spallation process, and this mechanism produces a very high-energy deposition in the spallation target material. Producing a high rate of neutrons is accompanied by creation of problems of decay heat cooling and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As a first step in designing a full-scale industrial ADS, a small-scale experimental ADS,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European experimental ADS (XADS) is analysed.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lead–bismuth eutectic (LBE) cooled XADS-type experimental reactors, designed during the European experimental (PDS-XADS) projec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spallation target. Steady state behaviour and shear stress transport turbulence model with the automatic wall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