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59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63篇 |
综合类 | 11篇 |
数学 | 51篇 |
物理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1.
Dr. Hong-Qing Liang Dr. Yi Guo Yanshu Shi Prof. Xinsheng Peng Dr. Bin Liang Prof. Banglin Chen 《Angewandte Chemie (Weinheim an der Bergstrasse, Germany)》2020,132(20):7806-7811
Mimicking biological proton pumps to achieve stimuli-responsive protonic solids has long been of great interest for thei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fuel cells, chemical 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 devices. Now, dynamic light-respons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brid membranes can be obtained by in situ encapsulation of photoactive molecules (sulfonated spiropyran, SSP), as the molecular valve, into the cavities of the host ZIF-8. The configuration of SSP can be changed and switched reversibly in response to light, generating different mobile acidic protons and thus high on/off photoswitchable proton conductivity in the hybrid membranes and device. This device exhibits a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fast response time, and extremely large on/off ratio upon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This approach might provide a platform for creating emerging smart protonic solid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remote-controllable chemical sensors or proton-conduc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相似文献
112.
Hong‐Qing Liang Yi Guo Yanshu Shi Xinsheng Peng Bin Liang Banglin Che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in English)》2020,59(20):7732-7737
Mimicking biological proton pumps to achieve stimuli‐responsive protonic solids has long been of great interest for thei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fuel cells, chemical 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 devices. Now, dynamic light‐respons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brid membranes can be obtained by in situ encapsulation of photoactive molecules (sulfonated spiropyran, SSP), as the molecular valve, into the cavities of the host ZIF‐8. The configuration of SSP can be changed and switched reversibly in response to light, generating different mobile acidic protons and thus high on/off photoswitchable proton conductivity in the hybrid membranes and device. This device exhibits a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fast response time, and extremely large on/off ratio upon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This approach might provide a platform for creating emerging smart protonic solid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remote‐controllable chemical sensors or proton‐conduc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Jinghui Yang Zhenxin Xia Fantao Kong Xinsheng Ma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10,95(1):53-58
Titanium-based catalyst and ethylene glycol antimony were used as catalysts to prepar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the effect of the catalysts on the discoloration of PET in thermo-oxidative degradation was studi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Hydroxylation was found during thermo-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both the titanium- and antinomy-containing PETs. However, more hydroxylated products were further changed into quinonoid species in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catalyst, which directly results in obviously enhanced coloration of the PET. It indicates that the PET synthesized with titanium-based catalysts is more susceptible to formation of quinonoid groups and discoloration than the PET prepared with ethylene glycol antimony. 相似文献
116.
苯在固定电化学反应氧制备对苯二醌,阳极和阴极分别为多孔铅合金和铅粒。是解液是1mol/l硫酸水溶液,苯分散于电解液中。最佳电解条件:电解液流速u=0.19m.s^-1,反应器厚度L=10mm,电极电位E=1.6V,电流I=10A和苯含量CB=24%,电流效率CE是62.9%。 相似文献
117.
118.
CO2是一种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的可再生 C1资源.以 CO2为原料的羧化反应可将 CO2高效转化成羧酸及其衍生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例如, CO2和环氧化物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属于“原子经济”反应,是有效利用 CO2的方法之一,其产物环状碳酸酯广泛用于极性有机溶剂、电池电解液和化妆品等.由于 CO2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活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传统方法是以金属卤化物或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因此,开发出操作简便且能耗低的绿色技术用于合成环状碳酸酯面临巨大挑战.
最近研究表明,电催化技术可使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环状碳酸酯.已报道的电催化反应研究重点都是如何通过多相或均相电催化还原 CO2的方式使环氧化物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羧化反应.然而, CO2电还原生成的 CO2?-自由基非常活泼,在其扩散到溶液中与环氧化物反应之前易在电极上直接转化为 CO和碳酸盐等副产物,从而导致羧化反应较低的电流效率.
Ema课题组报道环氧化物与 CO2羧化反应经历三个步骤,即开环反应、CO2插入反应和闭环反应,其中开环反应活化能最大,是羧化反应决速步骤.与已报道的电催化途径不同,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由电化学反应和羧化反应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旨在通过降低开环反应活化能来促进环氧化物羧化反应.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牺牲阳极提供羧化反应必需的路易斯酸,即电制镁盐;在羧化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制镁盐和咪唑溴盐的协同作用实现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率地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实验首先选取环氧苯乙烷为反应原料,考察了电制镁盐、共催化剂的阳离子以及羧化反应温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如果羧化反应过程中没有镁盐或直接用等量溴化镁代替电制镁盐,羧化产率仅为5.4%和35.5%,而电制镁盐条件下羧化反应产率高达90.7%,表明电制镁盐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对提高羧化反应产率是必不可少的.比较了在 N2和 CO2气氛中分别电解制备得到的镁盐的催化性能. N2气氛中电制镁盐更高的催化性能可能与溶剂乙腈或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在阴极发生电还原生成的物质有关.该电还原产物可部分代替溴离子与电制镁盐配对,由于其体积更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有利于羧化反应进行.如果用四丁基溴化铵代替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羧化反应产率从90.7%降为65.5%.羧化反应过程中溴离子对电制镁盐的配对能力受共催化剂阳离子静电引力的牵制而减弱,共催化剂的阳离子对溴离子的静电引力越强,溴离子对电制镁盐亲电性的影响就越弱.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在乙腈溶液中咪唑阳离子对阴离子的静电引力明显强于季铵阳离子,由此可认为当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时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促进了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提高羧化反应温度虽然可以降低环氧化物开环反应的活化能,但也会降低 CO2在乙腈溶液中的溶解度,50°C反应较为合适.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对其他环氧化物羧化反应的普适性,所得环状碳酸酯产率为48.3%–90.7%. 相似文献
最近研究表明,电催化技术可使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环状碳酸酯.已报道的电催化反应研究重点都是如何通过多相或均相电催化还原 CO2的方式使环氧化物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羧化反应.然而, CO2电还原生成的 CO2?-自由基非常活泼,在其扩散到溶液中与环氧化物反应之前易在电极上直接转化为 CO和碳酸盐等副产物,从而导致羧化反应较低的电流效率.
Ema课题组报道环氧化物与 CO2羧化反应经历三个步骤,即开环反应、CO2插入反应和闭环反应,其中开环反应活化能最大,是羧化反应决速步骤.与已报道的电催化途径不同,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由电化学反应和羧化反应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旨在通过降低开环反应活化能来促进环氧化物羧化反应.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牺牲阳极提供羧化反应必需的路易斯酸,即电制镁盐;在羧化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制镁盐和咪唑溴盐的协同作用实现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率地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实验首先选取环氧苯乙烷为反应原料,考察了电制镁盐、共催化剂的阳离子以及羧化反应温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如果羧化反应过程中没有镁盐或直接用等量溴化镁代替电制镁盐,羧化产率仅为5.4%和35.5%,而电制镁盐条件下羧化反应产率高达90.7%,表明电制镁盐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对提高羧化反应产率是必不可少的.比较了在 N2和 CO2气氛中分别电解制备得到的镁盐的催化性能. N2气氛中电制镁盐更高的催化性能可能与溶剂乙腈或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在阴极发生电还原生成的物质有关.该电还原产物可部分代替溴离子与电制镁盐配对,由于其体积更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有利于羧化反应进行.如果用四丁基溴化铵代替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羧化反应产率从90.7%降为65.5%.羧化反应过程中溴离子对电制镁盐的配对能力受共催化剂阳离子静电引力的牵制而减弱,共催化剂的阳离子对溴离子的静电引力越强,溴离子对电制镁盐亲电性的影响就越弱.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在乙腈溶液中咪唑阳离子对阴离子的静电引力明显强于季铵阳离子,由此可认为当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时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促进了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提高羧化反应温度虽然可以降低环氧化物开环反应的活化能,但也会降低 CO2在乙腈溶液中的溶解度,50°C反应较为合适.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对其他环氧化物羧化反应的普适性,所得环状碳酸酯产率为48.3%–90.7%. 相似文献
119.
基于聚合物分子间物理相互作用和统计平均场理论,引入附加共聚焓定义,使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得到量化,同时推导出二元共混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和三元共混体系混合焓关系式.利用所导出的公式解释一些常见聚合物共混体系和增溶体系.导出的关系式很好地解释了聚合物的热力学混溶性,但不能解释聚合物共混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型顶空气相色谱的快速检测污水氨氮含量新方法。首先在顶空瓶中用过量的甲醛与NH4+反应产生等物质的量的强酸,再用NaHCO3与新生成的酸反应产生CO2,最后经过气相色谱定量CO2,间接得出样品中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氨氮含量与气相色谱信号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定量限为0.786 mg/L(以N的质量浓度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与国标纳氏试剂法相比,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该方法检测效率高,适用于快速批量检测污水中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