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76篇 |
免费 | 3965篇 |
国内免费 | 726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218篇 |
晶体学 | 987篇 |
力学 | 1364篇 |
综合类 | 877篇 |
数学 | 3029篇 |
物理学 | 9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620篇 |
2021年 | 605篇 |
2020年 | 591篇 |
2019年 | 555篇 |
2018年 | 534篇 |
2017年 | 788篇 |
2016年 | 566篇 |
2015年 | 895篇 |
2014年 | 1011篇 |
2013年 | 1426篇 |
2012年 | 1375篇 |
2011年 | 1496篇 |
2010年 | 1509篇 |
2009年 | 1672篇 |
2008年 | 1964篇 |
2007年 | 1698篇 |
2006年 | 1664篇 |
2005年 | 1425篇 |
2004年 | 1170篇 |
2003年 | 880篇 |
2002年 | 809篇 |
2001年 | 896篇 |
2000年 | 967篇 |
1999年 | 592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248篇 |
1996年 | 273篇 |
1995年 | 253篇 |
1994年 | 228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45篇 |
1990年 | 148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127篇 |
1987年 | 103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OLED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液晶显示的全新技术,而OLED中的有机电致磷光器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发光层往往采用主客体掺杂体系,主客体分子内的能量传递是磷光发光体分子被激发的主要途径,因此选择吸收能量和传递能量好的主体材料是改进有机电致磷光器件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分别以PVK和CBP作为主体材料,以磷光材料Ir(PPY)3和荧光材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器件,研究了主体材料和掺杂剂之间的能量传递特性.结果发现,这两种主体材料分别通过Ir(ppy)3向Rubrene传递能量是主要的能量传递机制,而且CBP作为主体时能量传递比PVK更充分.另外掺入Ir(ppy)3后的器件比不掺Ir(ppy)3的器件在相同电压下的光功率明显增强.当我们增加Ir(PPY)3的浓度时,相同电压下的光功率下降,浓度猝灭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923.
924.
基于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处于高密度条件下氮分子之间的两体排斥势和三体关联势,并采用球面平均近似求得了它们各自的高温平均势能值,得到了包括三体关联效应的等效两体势函数与分子间距的解析关系。借助分子流体微扰变分理论,并考虑van der Waals长程作用,分别采用总平均两体势和总等效两体势,计算了液氮的冲击压缩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不需要考虑分子离解的压缩范围内(1~35 GPa),三体关联效应的贡献使分子间总等效两体势函数比单独两个分子间总平均作用势函数明显软化,与实验Hugoniot数据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25.
926.
光学非接触廓形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轮廓、几何尺寸、各种模具及自由曲面的精确测量是提高零件数字化制造水平的重要环节。对光学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光学非接触廓形测量的两种方法:光学被动式廓形测量法和光学主动式廓形测量法。对光学非接触廓形测量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光学非接触测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7.
二维空间紫外LED阵列实现单光斑辐照固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大功率紫外LED具有电光转化效率高、光谱纯度高和体积小等优点,但单管LED功率仍很难满足光固化的要求,针对单光斑辐照要求,提出采用空间阵列UV-LED排布实现能量累加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单管LED聚光系统与集成阵列系统综合设计实现了各单元单光斑辐照度在辐照面上的合成,最终得到的光斑辐照度分布均匀、尺寸合理,阵列系统后工作距离长,完全满足现场应用的具体指标要求。通过外围电子线路控制阵列LED的电流强度及通断状态可实现光斑辐照度在(1000~1800) mW/cm2可调,光斑尺寸为1cm2,后工作距离为10cm。 相似文献
928.
线激光束均匀化整形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核物理工程、表面热处理、激光加工、激光通信中传输激光束的均匀性问题,提出采用三角楔柱透镜改善线激光均匀性的新方法,并在ZEMAX开发环境下建立了整形光路系统的理论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整形柱透镜在不同半径、斜面夹角、透镜介质折射率等参数下光束的均匀性。研究表明:在远场条件下,通过改变整形柱透镜的参数,能够得到能量分布均匀的线激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1个半圆柱和2个相同三角楔胶合成型的简单工艺。进一步模拟发现,两种整形系统所得到的均匀度和线宽一致。 相似文献
929.
分子印迹材料选择性截留卷烟烟气中芳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对1-萘胺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应用固相萃取吸附试验研究了该聚合物对1-萘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选择特性,表明印迹聚合物材料对4种芳胺类物质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将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按不同剂量添加到卷烟嘴棒中,考察其对卷烟烟气中芳胺的截留效果。结果显示,该分子印迹材料能选择性截留卷烟烟气中的1-萘胺、2-萘胺、3-氨基联苯和4-氨基联苯等烟气有害成分;当印迹聚合物添加量为50mg时,卷烟烟气中芳胺的降低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930.
新型苯基吡唑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种新型铱配合物(ppz)2Ir(LX)(ppz=1-苯基吡唑,LX=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BTZ),2-(3’-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3-MeBTZ),2-(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4-MeBTZ),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4-TfmBTZ)),并对其分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配合物的最大发光峰分布在583~615 nm,并都在400 nm左右出现一个弱发射带。400 nm的弱发射被认为是金属离子微扰的辅助配体BTZ的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长波段的光发射被认为是Ir(BTZ)的3MLCT三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而Ir(ppz)2的3MLCT的三重态激子在室温下被猝灭。最强激发带位于250~310 nm,表明这些配合物的发射主要源于ppz和BTZ配体的跃迁,而不是3MLCT跃迁。与Ir(ppz)3相比,不仅实现了室温磷光,也通过第二配体的修饰实现了对发光颜色的调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