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8篇
  免费   1320篇
  国内免费   2325篇
化学   4389篇
晶体学   247篇
力学   486篇
综合类   306篇
数学   859篇
物理学   32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组分单体接枝聚丙烯/尼龙6反应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到聚丙烯 (PP)上 ,制得具有较高GMA接枝率的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GMA co St) .将PP g (GMA co St)与尼龙 6 (PA6 )进行共混 ,利用扫描电镜 (SEM) ,差示扫描量热计 (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 (WAXD)对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进行了研究 .在共混过程中 ,PP g (GMA co St)与PA6反应原位生成了PP g PA6 ,有效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3 7的体系中 ,PP g (GMA co St)出现分级结晶现象 ,其在较低温度下的结晶属于均相成核结晶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7 3的体系中 ,由于PA6相分散细微 ,在通常结晶温度下不结晶 ,而是在低温下均相成核与PP g (GMA co St)同时结晶 .WAXD证实体系中接枝PP ,PA6为分别结晶 ,无共晶或新的晶型产生  相似文献   
52.
Five propiconazole(L) complexes (ML2Cl2, M=Zn(Ⅱ), Cu(Ⅱ), Co(Ⅱ); ML4Cl2, M=Ni(Ⅱ), Mn(Ⅱ))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These complexes exhibited favorable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y, it took 40 to 120 hours to release 85% amount of ligand in the water. The toxicity determination to Botrytis cinera, Rhizoctonia cerealis, Gibberella zeae, Fussrium moniliforme and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dicated that the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except Mn-complex to Rhizoctonia cereali. The EC50 of Zn-propiconazole were 0.045 2~0.144 1 μg·mL-1, Co- and Ni-propiconazole were 0.066 3~0.210 4 μg·mL-1 and 0.183 9~0.340 7 μg·mL-1, respectively, and Mn-propiconazole were only 0.353 6~0.538 0 μg·mL-1. The growth regulation experiment to wheat seeding by dressing treating indicated that inhibiting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es to root length and stem height were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igand.  相似文献   
53.
界面作用对HDPE/POEg/CaCO_3三元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g)/弹性体(POE)/CaCO3的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O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同未经表面处理的CaCO3复合材料相比,在相同的CaCO3含量的情况下,表面处理的CaCO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更强的界面粘结,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发生在较低的弹性体含量.  相似文献   
54.
采用TBA检测方法,体外观察了CaCl2对大鼠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毒性作用和对半胱氨酸-Fe^2 诱导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μmol/L~1mol/L CdCl2均能诱导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使MDA含量增加,但只有CdCl2浓度高于1 mmol/L时,诱导作用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Fe^2 -Cd^2 半胱氨酸共同对肝线粒体作用时,由于试剂加入顺序的不同,100~1000 mmol/L CdCl2对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可产生诱导或拮抗作用。结果提示,CdCl2可直接诱导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在做几种金属离子体外协同对肝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时,应考虑试剂加入顺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5.
新型聚丙烯酸酯类柴油降凝剂分子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前期工作得出的正构烷烃含量与浊点、冷滤点、凝点的定量关系模型基础上,选择柴油降凝剂的基团对柴油降凝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设计,得出了设计模型。结果表明,将含氮基团引入柴油降凝剂可以显著提高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根据设计模型合成了一系列聚丙烯酸单酯和混合酯柴油降凝剂,并通过对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和自行设计的计算程序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对柴油降凝剂的配比进行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0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greatattentionhasbeenpaidtosupramolecularchemistryandawidevarietyofnet鄄workshavealreadybeenconstructedbasedupontheprincipleofcrystalengineering[1~3].Usually,variousmultifunctionalorganicligands,bothrigidandflexiblemulticarboxyli…  相似文献   
57.
在微波辐射下,不用任何有机溶剂和无机载体,苯亚磺酸钠和卤代烃能迅速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S-烃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58.
以酒石酸为原料,经成环制酸、酯化、肼解、与芳香醛缩合,制备了7个4,5-咪唑双酰腙,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酰肼与芳香醛在冰醋酸中进行缩合酰腙化一步,具有反应快速、产率高、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采用分子量500万的聚氧化乙烯和无水溴化铜,通过混溶蒸发法制备成高聚物固体电解质P(EO)n-CuBr2薄膜,并在0.1~300MPa范围不同的流体静水压下详细测量其复平面阻抗谱,分别得到在不同压力下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与测量频率的关系.进一步解谱准确地求出P(EO)n-CuBr2(n=12、16)薄膜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静水压效应,并结合X-光物相分析,根据离子迁移通道的物理图象和高聚物的极化机构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添加20%的增塑剂碳酸丙烯酯,较大改进了压力下的导电性.120~300MPa的离子电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0.
钯催化α-炔醇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叶香  李金恒  尹笃林  江焕峰 《有机化学》2003,23(11):1241-1243
首次在一氧化碳存在下,以仲丁醇和苯为混合反应溶剂,氯化钯和氯化铜为催 化体系催化α-炔醇羰基化,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