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2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2241篇
化学   4246篇
晶体学   217篇
力学   396篇
综合类   284篇
数学   813篇
物理学   29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高空核电磁脉冲模拟波形的双指数函数拟合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标准和公开出版物中都用双指数函数描述高空核电磁脉冲典型波形。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双指数函数一项重要的性质。根据该性质,详细讨论了高空核电磁脉冲模拟波形数值拟合中,双指数函数特征参数与脉冲峰值、前沿、后沿以及半宽等物理参数的关系,从而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脉冲参数计算方法。通过IEC标准中规定的高空核电磁脉冲参数的估计与一个实测高空核电磁脉冲模拟波形的数值拟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能够适应多种峰值、前沿和半宽的高宽核电磁脉冲模拟波形的数值拟合。  相似文献   
212.
黑米花色苷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降解致使局部分子结构破坏而使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所下降。利用有机酸提供酰基对黑米花色苷进行修饰来提高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经咖啡酸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官能团区3 650~3 200和1 680~1 620 cm-1处均有吸收峰,且其于指纹区1 282.68和1 277.51 cm-1处出现酚羟基吸收峰,于1 056.07和1 054.03 cm-1处出现醇羟基吸收峰,719.90和719.71 cm-1处出现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后主要结构框架仍为花色苷的芳环结构。此外,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1 900~1 650 cm-1间1 714.28和1 728.13 cm-1处均出现共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对应于可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α-羰基结构,由此说明黑米花色苷结构中存在着酰基基团。黑米花色苷经酰化修饰后红外图谱于1 517.20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其正好处于1 800~900 cm-1双键(不含氢)伸缩振动区,指纹区876.65 cm-1处亦出现了苯环上的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与之相呼应在经二阶导数处理后红外光谱图中在2 500~2 000 cm-1间出现了新的波动,此波段为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而官能团区3 650~3 200 cm-1间3 370.20 cm-1处的吸收峰正好处于多分子缔合区。由此可见,在咖啡酸作为酰基供体,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时由于分子间的重新缔合于结构中引入了新的酰基基团而呈现出一种双酰化的空间结构。黑米花色苷酰化结构中有机酸与糖链相连,将有机酸置于2-苯基苯并吡喃骨架的表面,这种堆积作用模式可以较好地抵抗水的亲核攻击和其他降解反应进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13.
本文利用一种绿色合成工艺,采用巯基乙酸作为配体,在水溶液中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Cu∶CdS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分析(FE-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样品的晶体学性质、结构、形貌、成分、吸收光谱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研究了掺杂浓度对Cu∶CdS纳米晶的晶体学性质及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Cu∶CdS纳米晶为立方相,通过谢乐公式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 nm;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产物的晶胞参数也逐渐增大,表明Cu离子已经掺入到CdS纳米晶中,该发现与EDX结果相吻合。FT-IR红外光谱发现,配体巯基乙酸成功包覆在纳米晶的表面。UV-vis吸收谱表明,掺杂后的Cu∶CdS纳米晶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红移主要是Cu离子在CdS纳米晶中的掺杂而形成电子能级跃迁所致。  相似文献   
214.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fra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 with nonlocal fractional boundary conditions. We derive the Green's function for this problem and show that it satisfies certain properties. Some existenc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nonlinear alternative of Leray-Schauder type theorem and Krasnosel-skii's fixed point theorem.  相似文献   
215.
In response to aggravated fossil resources consuming and greenhouse effect, CO2 redu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ly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 becaus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value-added feedstock for application in alternative energy supply. Photoelectrocatalysis, achieved by combining optical energy and external electrical bias, is a feasible and promising system for CO2 reduction. In particular, applying graphene in tuning photo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has arous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graphene is advantageous for enhancing CO2 adsorption, facilitating electrons transfer, and thus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electrodes. In this review, we elaborat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basic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rece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 variety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nto solar fuels and chemicals. We also present a perspective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booming area 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evolution strategies for advancing the research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16.
217.
磁共振图像的重建、后处理及可视化是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开发了一个新的用于磁共振图像重建、后处理及可视化的开源框架YAP(Yet Another Pipeline),利用此框架可以方便地构建图像处理流水线.与现有的一些其他开源框架相比,本文开发的框架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基于接口的设计,可使用基于接口的插件对流水线的功能进行扩展;(2)允许用户使用编写脚本的方式构建图像处理流水线,编辑与修改流水线都很方便;(3)支持带有分支结构的流水线,便于流水线的构建与调试.目前,该框架已经在商用系统中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218.
通过水热法,在黑磷(BP)纳米片表面生长FeOOH纳米材料,制备出FeOOH/BP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电化学析氧反应(OER)催化剂,该复合材料在20 m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191 mV,Tafel斜率为49.9 mV dec-1;在循环1 000圈后,过电位仅仅增加了3 mV,且循环过程中元素价态不变,表现出优秀的稳定性。纳米FeOOH负载于BP表面,客观上能隔断氧气对BP的氧化,保护BP的载流子传导性能。同时,生长的FeOOH颗粒尺度小,结晶性弱,这有利于丰富其活性位点,增大活性面积。  相似文献   
219.
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e limiting spectr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formation-plusnoise type sample covariance matrices Cn =1/N (Rn + σXn) (Rn + σXn)*,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ntries of Xn are ...  相似文献   
220.
建立了修饰金纳米通道分离β-雌二醇和雌酮的新方法。以聚碳酸酯膜为模板,基于模板合成-化学沉积原理,在其表面及膜孔内壁均匀沉积纳米金层,得到一定孔径的金纳米通道,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其进行研究表征,制备得到均一、可靠的金纳米通道膜。在制备好的金纳米通道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将β-雌二醇核酸适体修饰在金纳米通道内,得到对β-雌二醇具有选择性的纳米通道。β-雌二醇较容易通过修饰后的纳米通道,而雌酮不易通过。考察了β-雌二醇和雌酮在β-雌二醇核酸适体修饰的金纳米通道的迁移特性,以此实现二者的分离。利用50 nm聚碳酸酯膜沉积金3 h,得到孔径约20 nm金纳米通道膜,在0.5 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 7.4)中,进样池浓度为1.76×10!5mol/L的β-雌二醇和雌酮,分离度达到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