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439篇
化学   988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62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7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氢氧化镁的结晶习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模型探讨了NaOH水热介质中Mg(OH)2晶体的结晶习性。提出了Mg(OH)2的水热改性属溶解-结晶机制、生长基元为Mg(OH)6^4-八面体的观点。Mg(OH)2-NaOH-H2O体系高温热力学计算和电阻在线检测结果间接验证了生长基元论点。理论推导表明:Mg(OH)6^4-八面体的共棱连接方式决定了Mg(OH)2的结晶习性。  相似文献   
112.
具有邻位羟基的酮肟化合物(1)作为过渡金属螯合剂已在铜的萃取-电积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如:LIX 64N(1a),LIX84(1b)及LIX 860(1c)。从萃取动力学行为来衡  相似文献   
113.
液相放电法合成氮化碳晶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 Cohen等 [1,2 ] 预言了一种碳氮化合物 ( β- C3N4 )可能具有比金刚石还高的硬度和其它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能以来 ,人们竟相采用各种技术手段 (如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离子束沉积和激光刻蚀等 )尝试合成这种新材料 [3,4 ] .但是 ,大多数合成的氮化碳材料为非晶或者是少量的晶体包埋在非晶的碳和 CNx 材料中 ,尚未制得可以精确地研究其晶体结构的足够大的单晶 .1 999年 ,Fu等 [5] 将液相电沉积技术应用于氮化碳材料的合成 ,从乙腈中沉积了氮含量为 2 5 %的氮化碳薄膜 .目前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氮化碳薄膜多为非晶膜 [6~ 9]…  相似文献   
114.
采用氟碳-有机溶剂两相催化体系,考察了1,1,3,3-四(全氟己基乙基)二锡氧烷二聚体(1)在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1)在氟碳-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使环氧苯乙烯和甲醇的开环反应产率高达95%,13CNMR谱表明,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为100%.在氟碳-有机溶剂两相催化体系中以一锅法制备了3-苯基丙酸2-甲氧基-2-苯乙醇酯,收率高,方法简便,催化剂几乎可以定量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5.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制备了担载型PtSn纳米催化剂,对其微观形貌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以MWNTs为载体提高了PtSn金属粒子的分散度,粒径分布范围在1.5-6.5nm之间,PtSn/MWNTs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3.6nm.循环伏安、计时电流及DEFC单池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MWNTs具有独特的结构及丰富的表面基团和较高的导电率,PtSn/MWNTs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表现出比PtSn/XC-72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6.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其对中药虎杖提取液活性成分的分离;分子印迹聚合物;白藜芦醇;虎杖;结合能力;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DHODH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药效团模型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DHODH)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为DHODH抑制剂的虚拟筛选提供新的方法.以31个具有DHODH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为训练集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范围为7~63000 nmol/L,利用Catalyst/HypoGen算法构建DHODH抑制剂药效团模型,通过对训练集化合物多个构象进行叠合,提取药效团特征及三维空间限制构建药效团模型.利用基于CatScramble的交叉验证方法及评价模型对已知活性化合物的活性预测能力,确定较优药效团模型.模型包含1个氢键受体、3个疏水中心,表征了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时可能发生的氢键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4个药效特征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概括了DHODH抑制剂产生活性的结构特点.所得较优模型对训练集化合物及测试集化合物的计算活性值与实验活性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5和0.8788.利用药效团模型对来源于微生物的系列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筛选出59个预测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药物研发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还原温度对Fe-Mo催化剂性质及费托(F-T)合成性能的影响。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H2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升高,金属铁晶粒粒径增大,金属铁上的H2吸附量先升后降;催化剂还原度提高,反应态催化剂碳化铁含量递增。催化剂F-T合成性能在280 ℃、1.5 MPa、2 000 h-1、合成气H2/CO比为2.0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反应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提高,催化剂接近稳态时的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C5+)先升后降,而甲烷选择性则先降后升。350 ℃还原催化剂具有最佳F-T合成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9.
多孔配位框架材料(porous coordination frameworks,PCFs)是一类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可设计性、结构可调控性、比表面高和孔容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CO:捕集与分离材料.本文综述了PCF材料CO2捕集与分离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功能导向的材料设计与合成策略:即“多尺度模拟设计一实验制备一性能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案.最后也提出了可以提高PCF材料CO2捕集分离性能的策略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0.
The mechanism of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sil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CCSD(T)//MP2/6-31G method. From the potential energy profil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reaction has two competitive dominant reaction pathways. One consists of two steps: (1) the two reactants (R1, R2) firstly form a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585.9 kJ/mol; (2) Then intermediate (INT4) isomerizes to CH3-transfer product (P4.1)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4.1) with energy barrier of 5.3 kJ/mol. The other is as follows: on the basis of intermediate (INT4) created between R1 and R2, intermediate (INT4) further reacts with acetone (R2) to form the intermediate (INT5)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166.3 kJ/mol; Then, intermediate (INT5) isomerizes to a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product (P5)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5), for which the barrier is 54.9 kJ/mol. The presented rule of this reaction: the [2+2] cycloaddition effect between the π orbital of silylene carbene and the π orbital of π-bonded compound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The unsaturated property of C atom from carbene in the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results in the generation of CH3-transfer product (P4.1) and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compound (P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