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316篇
化学   2480篇
晶体学   148篇
力学   233篇
综合类   130篇
数学   419篇
物理学   16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891.
电极用纳米Ag2O的电化学性能研究Ⅲ.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涛  夏熙 《应用化学》2002,19(5):441-0
研究了3种具有不同组成的氧化银(Ⅰ)电极在2种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循环伏安(CV)行为,发现在较慢扫速(0.5mV/s)条件下,不同组成电极的峰形相差较大。各电极的峰电流值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即具有合适配比的混配电极展示出良好的循环可逆性能,而纯纳米粒子组成的电极接受电荷的能力明显较强。对于各极峰位的偏移及峰电流的涨消做了对比解析,表明最佳混配电极中的电活性粒子具有合理的分布,电极极化小,活性物质利用率高,因而能够展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92.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呈现出从表到里递减的梯度分布 .以该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虽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能有效地降低Mn2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 ,而且对Jahn_Teller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包覆的LiMn2 O4 尖晶石正极材料比未包覆的有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93.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 of ethene diffusion in the lattice of H[Al]ZSM-5 was perform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300 K to 700 K. 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crease with the temperature from 2.60×10-9 m2/s at 300 K to 12.78×10-9 m2/s at 700 K. The Arrhenius plot gives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6.31 kJ/mol. The anisotropy of the diffusion process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894.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相对感光度可提高4倍左右,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先经过388 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缓冲液处理的提高4倍左右,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Ag2S)n的存在有关,与(Ag)m是否存在无关.  相似文献   
895.
采用新型热可逆共价交联剂 ,以溶液反应法使氯化聚乙烯 (CPE)交联制得了凝胶量在 80 %左右的共价交联CPE ,研究了不同牌号CPE、催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交联剂用量对CPE交联程度的影响 ,并测定了共价交联CPE的热可逆转化特性  相似文献   
89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Pd(111)表面含有N(N=1-4)个Au原子数目时的表面形成能,选取最优构型进一步研究了噻吩在Au/Pd(111)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模式及加氢脱硫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当Pd(111)表面含有1个Au原子时,其形成能最低. 在Au/Pd(111)双金属表面噻吩初始吸附于Pd-Hcp-30°位时,其构型最稳定. 在各加氢脱硫过程中,反应总体均放出热量. 对于直接脱硫机理,其所需活化能较低,但脱硫产物较难控制;对于间接脱硫机理,反应最有可能按照顺式加氢方式进行,C―S键断裂开环时所需活化能最高,是反应的限速步骤. 此外,与单一Au(111)面及Pd(111)面相比,Au/Pd(111)双金属表面限速步骤的反应能垒最低,表明AuPd双金属催化剂比Au、Pd单金属催化剂更有利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97.
离子排斥色谱法同时测定果汁中11种有机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德华  夏琳 《色谱》2001,19(3):276-278
 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实现了对果汁中 11种有机酸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琥珀酸、甲酸、乙酸、戊二酸、富马酸 )的分离测定。以 17mmol/L硫酸为淋洗液 ,样品在ICE ION 30 0离子排斥柱上分离后 ,用紫外检测器在 2 10nm处测定其中的有机酸。各组分质量浓度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 1.5 %~ 9.8% (n =10 )。  相似文献   
898.
膜反应器中萘普生甲酯的动态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碱催化连续原位消旋条件下,利用CRL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催化的萘普生甲酯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动态拆分制备(S)-普生。使用硫水硅橡胶膜隔离生物催化拆分反应和碱催化消旋反应,解决了常规动态拆分反应中生物催化剂难以承受原位化学消旋苛刻反应条件的难题。为了利于从水-有机溶剂乳化体系中分离产物和克服产物抑制,将亲水半透膜引入搅拌罐反应器,在该膜反应器中进行动态拆分反应。当转化率超过60%时,产物(S)-萘普生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仍在96%以上,在反应过程中还发现CRL脂肪酶同工酶的转化。  相似文献   
899.
水体中重金属形态的毒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国内外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科技文献为资料来源,总结了阳极溶出伏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膜滤方法等各种化学方法测定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的结果与毒性的相关性,评价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并提出了测定重金属毒性的新发展方向。参考文献共45篇。  相似文献   
900.
Recently, the liquid-phase synthesis of small organic compounds has been a preferable strategy due to its combination with the advantage of solution-phase and solid-phase methods1. Among the various soluble polymers,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s the most useful as support.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PEG bound substrates could also play the role of phase-transfer catalyst (PTC) in some reactions2. Herein we reported that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s could be taken place smooth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