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9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10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大肠杆菌在低Ca~(2 )条件下对外源DNA的摄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一定浓度 Ca2 的 L B培养基 ,接种大肠杆菌 HB10 1,37℃振荡培养至 OD6 0 0 为 0 .5左右 ,培养前或培养后加入 p BR32 2质粒 ,4℃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和质粒检测发现 ,大肠杆菌不经过高 Ca2 下的冰浴处理和热激活等过程就能够直接摄取外源 DNA;通过对转化子质粒拷贝数和氨苄青霉素抗性测定发现 ,这种转化方式进入菌体内的质粒 DNA同样能够进行有效的复制和表达 ,与传统的人工转化结果无本质区别 ;在一定范围内 ,大肠杆菌的转化频率与环境中的 Ca2 浓度成正相关 ,并且这种准自然条件下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实验结果对揭示大肠杆菌可能具有自然遗传转化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估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2.
冶金级硅中杂质的表面吸附与去吸附除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冶金级硅的物理提纯因可望成为低成本太阳能级硅生产技术而受到各国高度关注.利用硅中杂质的表面吸附偏聚,对冶金级硅粉进行酸洗去吸附除杂.并尝试在此后进行高温退火以再次造成表面扩散偏聚,然后继以二次酸洗去吸附除杂.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对硅中金属杂质有一定除杂效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提纯前的预处理;高温退火后二次酸洗能够进一步降低杂质含量,但效果并不显著,难于生产应用.扩散计算表明,高温退火偏聚处理对较重金属杂质有效,而对B、P杂质则几乎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203.
在允许缺货和考虑资金机会成本情况下,根据时滞变质品的基本库存模型,分别构建了信用期下供应商为领导者(SL)和零售商为领导者(RL)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分析SL和RL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唯一均衡解,得到两个模型中均衡解的解析表达式。最后,根据数值算例分析得出:(1)在SL供应链中信用期并不总使整个供应链协调,然而在RL供应链中信用期的协调效果较好;(2)延长信用期或增加零售价格均能刺激零售商多订货;(3)在两个模型中,零售价格均随变质时刻递增,且整条供应链达到Pareto改进;(4)SL中供应商变动信用期与RL中零售商变动价格相比,SL供应链收益更高;而当信用期和价格固定,其他参数变动时,RL供应链收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4.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采用不同的溅射压强将同一掺钛氧化锌靶材在普通玻璃衬底上溅射出八个TZO(掺钛氧化锌)薄膜样品,测试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分析其薄膜性能与溅射压强之间的微观机理,从而获得制备性能优越的TZO薄膜所需的最佳溅射压强.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铅锌矿多晶纳米薄膜;溅射压强对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溅射功率为150 W,氩气流量为25 sccm,衬底温度为150℃,压强为0.5 Pa时制备的薄膜光电性能较好,具有较大晶粒尺寸,在可见光区(400 ~ 760 nm)有较高的平均透过率达91.48;,较低电阻率4.13×10-4 Ω·cm,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较大迁移率.  相似文献   
205.
Besides carbon solubility, the carbide formation possibility is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to differentiate various substrate materials in graphene growth. A recent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TMCs) can suppress carbon precipitation. In this study, Mo2C, a representative of TMCs,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rbide formation in graphene growth from first principles. Carbon diffusion in Mo2C bulk turns out to be very difficult and it becomes much easier on the Mo2C(001) surface. Therefore, carbon precipitation suppression and graphene growth can b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A direction depended diffusion behavior is observed on the Mo2C(101) surface, which makes it less favorable for graphene growth compared to the (001) surface.  相似文献   
206.
Fe based oxides ar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tability. Here,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s of pure and metal (Ni, Co) doped Fe-terminated Fe2O3(0001) ar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limiting step for OER is determined as the formation of O* by dehydrogenating surface hydroxyl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oping enhanc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2O3(0001) by reducing the free energy change of rate limiting step on doped Ni or Co atom. Especially, the calculated over-potential of Co-doped Fe2O3 (0001) surface is about 0.63 eV on Co site,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the theoretical over-potential of 0.56 eV for RuO2.  相似文献   
207.
纳米铁广泛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但由于其易团聚的特性,在地下水中迁移性差,使其修复效果降低。氧化石墨烯具有吸附重金属的作用,但由于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对带负电的高价铬(Cr_2O_7~(2-),CrO_4~(2-))吸附作用较弱。以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rGO-nZⅥ),在改善纳米铁的分散性的同时,利用nZⅥ将带负电的高价铬(Cr_2O_7~(2-),CrO_4~(2-))还原为带正电的三价铬(Cr~(3+)),增强了氧化石墨烯对其吸附的性能。利用XRD和TEM对制备的rGO-nZⅥ进行表征,表明制备的rGO-nZⅥ近似球形,粒径为20~100nm;零价铁负载在GO表面。应用rGO-nZⅥ处理Cr(Ⅵ)污染的地下水,Cr(Ⅵ)的去除效率可达到100%,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与Cr(Ⅵ)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铬和铁的存在形态,并通过XPAPEAK41分峰后证实,Cr(Ⅵ)首先被还原为Cr(Ⅲ),进而生成Cr(OH)3吸附到材料表面。由XPS图看出,经24h反应,69.8%的Cr(Ⅵ)转化为Cr(Ⅲ)吸附到材料表面,此时仍具有Fe0的峰,证实材料具有很强的还原吸附铬的能力,且仍具有缓慢释放电子的能力,有利于后续长时间的修复。该结果对于利用rGO-nZⅥ处理地下水Cr(Ⅵ)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8.
为了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准确度和稳健性,比较分析了基于全光谱的单一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和多模型共识PLS模型(cPLS)性能,并提出了基于特征光谱的多模型共识PLS模型(Si-cPLS) 。实验收集84份小麦种子,通过SPXY法将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样本66个,预测集样本18个。从训练集中随机抽取50个样本作为校正集建立一系列PLS子模型,选取其中性能较好100个子模型作为成员模型建立cPLS模型,取成员模型预测结果的均值来分析未知样本。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PLS)筛选特征谱区建立多模型共识PLS模型(Si-cPLS)。各模型均采用均值中心化预处理方法,PLS模型、cPLS模型以及Si-cPLS 模型对预测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进行50次重复预测的平均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5,0.949和0.967,平均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3.735%,12.533%和10.273%,RMSEP 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144%,0.096%和0.08%。实验结果表明cPLS模型较单一PLS模型更加稳定可靠,而基于特征光谱的Si-cPLS模型则进一步提高了cPLS的稳定性与预测精度,为建立性能优秀的小麦种子发芽率近红外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9.
由于爆炸螺栓解锁过程具有瞬时性、变形大等特点,同时接触爆炸过程中交界面处介质阻抗相差 较大,因此基于计及材料强度的SPH 方法,在控制方程的粒子近似过程中将其转化为粒子密度及质量对物理 量近似过程影响较小的形式,建立了爆炸螺栓三维SPH 数值模型,分析了爆炸螺栓解锁过程中的冲击特性。 同时,通过与LS-DYNA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0.
冷文华  朱红乔 《电化学》2013,19(5):437-443
半导体光催化在环境保护和未来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参与光催化反应的主体是光生载流子,并涉及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界面转移与复合,(光)电化学方法是研究光催化反应微观动力学和机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本课题组应用这类研究方法在液相光催化去污方面所获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并对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