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1229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化学   4186篇
晶体学   376篇
力学   437篇
综合类   169篇
数学   947篇
物理学   30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丁基黄原酸根合镉(Ⅱ)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原酸配合物以及它们与各种路易斯碱反应的产物得到广泛的研究犤1~4犦。可溶性的黄原酸碱金属盐广泛用于汞、银、镉等金属的萃取分离犤5~7犦,并且这类盐对于汞中毒具有解毒作用犤8犦。E.D.Zelmon等犤9犦对过渡金属黄原酸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对黄原酸镉配合物与路易斯碱的反应与结构研究较少。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种配位聚合物犤Cd(S2CO-n-C4H9)2犦n晶体,然后利用吡啶与犤Cd(S2CO-n-C4H9)2犦n反应破坏其原有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得到了犤Cd(C5H5N)2(S2CO-n-C4H9)…  相似文献   
102.
流动注射在线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用盐中的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锌与 1 (2 吡啶偶氮 ) 2 萘酚 (简称PAN)形成的配合物可被氯仿萃取 ,从高盐基体样品中分离富集锌 ,利用自行设计的分相器 ,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流动注射在线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锌的流路系统和化学反应条件。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 ,其RSD和检出限分别为 4 3 % (c=0 6 μg/mL ,n =1 1 )和0 0 3 μg/mL ,测定速度为 2 5样 /h。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 97%~1 0 6 %。  相似文献   
103.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4.
接枝和交联对纳米Si02改性NR/PP共混型热塑弹性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硫化制备纳米二氧化硅(SiO2)改性天然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NR/PPTPE).研究了马来酸酐,苯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MAH/St/DCP)多单体“就地”熔融接枝、交联对TPE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分析了TPE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MAH/St/DCP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375/0.0188/0.00375时,MAH/St/DCP接枝、交联改性NR/PP/纳米SiO:TPE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最佳.MAH/St/DCP“就地”接枝、交联通过细化交联NR分散相、改善交联NR分散的均匀性和增加两相之间的共交联,使NR与PP两相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NR/PPTPE的综合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5.
微波萃取花生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福建产花生壳进行了微波萃取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微波萃取的工艺条件是 :以pH =3,体积分数 70 %的乙醇水溶液作提取剂 ,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 1g∶5mL ,微波辐射功率为 12 0W ,辐射时间2 4 0s.对该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属黄酮类色素 ,适用pH值范围比较宽 ,尤其碱性状态效果最佳 ,对光、热稳定性好 ,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对氧化剂H2 O2 的耐受能力较差 ,对还原剂Na2 SO3 的耐受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6.
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AFS,XRD和DTA方法研究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活性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23K时,Ni-B和Ni-Ce-B样品的苯加氢催化反应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3%和81%,0.3%Ce的掺入提高了Ni-Ce-B的催化活性.DTA结果表明,Ni-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598和653K有两个晶化峰,而Ni-Ce-B样品有548,603,696和801K四个晶化峰.XAFS和XRD结果进一步说明,在573K退火时,Ni-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此时Ni-Ce-B仅有少量晶态Ni3B生成.在673K退火时,Ni-B样品中的Ni3B开始分解生成晶态Ni,同时纳米晶Ni聚集并形成大颗粒晶态Ni,而Ni-Ce-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在773K和更高的温度退火处理后,Ni-B样品中Ni的局域环境结构与金属Ni箔基本一致,但Ni-Ce-B样品晶化生成的Ni晶格有较大畸变,同时Ni3B并未分解.说明0.3%的Ce对提高Ni-Ce-B样品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苯加氢催化活性中心为纳米晶Ni和类似于金属Ni的Ni-B非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107.
Thepyrimidinesasaclassareknowntopossessextraordinarybiologicalpropertiesthataregenerallydistinguishedqualitativelybytheirapplicationsinpesticide,herbicide,bactericide,andmedicineinter-mediates犤1犦.Asurveyoftheseapplicationsandanum-beroftherelatedvariationsthataredevelopedrecent-ly,suchastheextraordinaryeffectiveherbicideofsulfonylsulfourea,revealsthebroadbiologicalimpor-tancejustbecauseofthewideoccurrenceofpyrimi-dinesringsystemsinthesemolecules犤2犦.Ithasbeenshownthatthemedicineintermediates…  相似文献   
108.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利用(S)-3-羟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S)-TicOL)和Ph2PCl缩合,得到六元N-杂环配体(S)-TIAMPP.研究了(S)-TIAMPP与Rh(I)形成的手性催化剂[Rh((S)-TIAMPP)(COD)]BF。在脱氢氨基酸的衍生物中不对称催化加氢的对映选择性和适应性,以及该催化剂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过程中温度、压力、反应溶剂、底物与催化剂比例(S/C)对光学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100,15℃,1.0MPa的甲醇溶液中,反应24h,[Rh((S)-TIAMPP)(COD)]BF。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的光学收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09.
高稳定性CaO-ZrO2固体碱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  刘水刚  张文郁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6,64(24):2409-2413
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焙烧制备了CaO摩尔分数从10%至50%的CaO-ZrO2系列催化剂, 将其应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 并通过XRD, FT-IR, BET, ICP, CO2-TPD, 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性及其催化性能随组成变化的的规律. 结果表明, 当CaO摩尔分数高于30%时, 表面出现游离的CaO, 虽然具有强碱性和高活性, 但是稳定性差; 而当CaO摩尔分数低于30%时, Ca2+进入ZrO2晶格, CaO与ZrO2形成连续固溶体, 并且随着CaO含量的增加, 晶格氧的电荷密度增加, 催化剂的碱性增强, 使得CaO-ZrO2催化剂在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获得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选用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VElm]BF4,一种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以Co2+为介导离子,结合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二甲基亚砜(DMSO)二元致孔体系制备了绿原酸印迹整体柱。经过对制备参数的考察,确定最佳比例为绿原酸:Co2+:[VElm]BF4:ED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摩尔比)=1:1:5:20,[BMIM]BF4:DMSO=3:1(V/V),最大印迹因子达2.10。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最终在乙腈:20 mmol/L乙酸钠缓冲液(pH 4.2)=70:30(V/V)时实现了绿原酸及其类似物的完全分离。由此可见,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及致孔剂,在金属介导策略下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实现绿原酸的特异性识别及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