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23篇
  免费   17044篇
  国内免费   24521篇
化学   62482篇
晶体学   3006篇
力学   6211篇
综合类   2508篇
数学   12921篇
物理学   39660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1069篇
  2022年   2821篇
  2021年   2986篇
  2020年   3122篇
  2019年   3135篇
  2018年   2858篇
  2017年   3744篇
  2016年   3396篇
  2015年   4434篇
  2014年   5461篇
  2013年   6982篇
  2012年   7493篇
  2011年   7975篇
  2010年   7128篇
  2009年   7437篇
  2008年   8152篇
  2007年   7145篇
  2006年   6936篇
  2005年   5709篇
  2004年   4340篇
  2003年   3350篇
  2002年   3306篇
  2001年   3223篇
  2000年   3147篇
  1999年   2014篇
  1998年   1141篇
  1997年   936篇
  1996年   860篇
  1995年   753篇
  1994年   780篇
  1993年   686篇
  1992年   639篇
  1991年   442篇
  1990年   422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355篇
  1987年   284篇
  1986年   276篇
  1985年   193篇
  1984年   170篇
  1983年   161篇
  1982年   113篇
  1981年   93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105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30篇
  1974年   18篇
  196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不同方法掺杂Au对纳米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紫外辐照法制备了掺杂不同Au含量的α-Fe2O3纳米粉体,并制作了旁热式厚膜型气敏元件.用XRD、TG-DTA和TEM技术对纳米晶的晶型、晶粒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方法、Au含量及焙烧温度对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方法掺杂适量Au后,都使α-Fe2O3的气敏性有了显著提高,其中采用共沉淀法,在400℃焙烧的Au质量分数为1.5%的α-Fe2O3的气敏性最佳.  相似文献   
95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中微量杂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精对-苯二甲酸(PTA)中微量杂质4-羧基苯甲醛(4-CBA)、对-甲基苯甲酸(P-TOL)和苯甲酸(C7H6O2)含量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Shim-PackWAX-1柱,流动相为0.1mol/L NH3H2PO4 6%CH3OH,(pH4.5),检测波长为254nm。PTA中微量杂质4-CBA、P-TOL和C7H6O2的含量分别为0.59-235.20mg/kg、4.52-392.00mg/kg和0.28-24.55mg/kg时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7和0.9999。苯甲酸加样平均回收率99.03%,RSD0.37%。  相似文献   
953.
以5-氨基-3-巯基-(1H)-1,2,4-三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α-氯代苯乙酮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54.
TCDD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3LYP/6-311G~(**)方法全优经计算22个四氯二苯并对二(左口右恶)英( 简称TCDD)分子,得到几何构型、总能量、标准熵、标准焓和标准自由能。将2, 3,7,8-TCDD的计算构型与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总 能量、标准焓和标准自由能与氯原子量换位置的相关性很高(r > 0.997).1,3,6, 8-TCDD的总能量处自由能最低,即最稳定,以此参照,得到异构体的总能量的相对 稳定性顺序和自由能的相对稳定性顺序。1,3,7,9-TCDD的稳定性次之,1,3,7,8- TCDD居第三,将这二个顺序与焚烧炉产生的TCDD异构体和合成的异构体对的生成面 分比进行了比较,说明焚烧炉中产生的TCDD和合成的TCDD对的分布主要受热力学控 制。  相似文献   
955.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56.
射流携带床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射流携带床液体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液体流量、气体流量和气体动量对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液体流量使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变得高而窄,且平均停留时间变短;气体流量增大使得停留时间出峰略有提前,气体流量大于4L/min时,继续增大气体流量对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影响较小;当液体流量小于60L/h时,气体动量对液体停留时间的影响较明显,主要表现气体动量越大液体平均停留时间越长。基于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中观测的现象,将射流携带床内液体流动结构分为中心区和壁面区进行研究,建立了描述射流携带床内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57.
Nanosized copolymer latex of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 (HPMC) grafted with ethyl acrylate (EA) and 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DMAEMA) has been prepared by acidifying submicron-sized latex 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soap-free emulsi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n the diameter of the latex particle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example concentration of DMAEMA, amount of HPMC, and ratio of HCl to DMAEMA for acidif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mole ratio of HCl to DMAEMA to 1.0 and increasing the DMAEMA content both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particle diameter, whereas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HPMC resulted in larger particle sizes. Measurement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revealed the diameter of the latex particles was >200 nm before acidification and <100 nm after acidification. Evidence of grafting was obtained by use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polymer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acidification.  相似文献   
958.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以 2 溴异丁基酰溴封端的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 (HP 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 ,采用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催化体系 ,在丁酮与丙醇的混和溶液中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大量羟基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HP g PHEMA) ,并考察了其羟基的活性 ,发现羟基还可以与苯甲酰氯发生反应 .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1 H NMR、FTIR、GPC、TGA、DS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959.
环丙烯基自由基是我们熟知的最小环状化合物。人们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对它进行了预测。一般认为平面构型(D_(3h)对称性)要经受Jahn-Teller畸变以消除π轨道的简并性,畸变过程如图1所示。我们研究了此类三元环自由基引起的键的“弯曲效应”,以便对这类“张力”分子的成键特性及Jahn-Teller畸变、芳香性等给出某些理论信息,探讨其理论计算结果所能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0.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