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48篇
  免费   13983篇
  国内免费   22139篇
化学   53335篇
晶体学   2795篇
力学   5448篇
综合类   2320篇
数学   11327篇
物理学   34745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865篇
  2022年   2455篇
  2021年   2583篇
  2020年   2578篇
  2019年   2504篇
  2018年   2342篇
  2017年   3251篇
  2016年   2723篇
  2015年   3676篇
  2014年   4422篇
  2013年   5837篇
  2012年   6113篇
  2011年   6647篇
  2010年   6020篇
  2009年   6218篇
  2008年   6905篇
  2007年   6260篇
  2006年   6096篇
  2005年   5029篇
  2004年   3897篇
  2003年   2922篇
  2002年   2835篇
  2001年   2774篇
  2000年   2888篇
  1999年   1907篇
  1998年   1134篇
  1997年   968篇
  1996年   977篇
  1995年   849篇
  1994年   888篇
  1993年   746篇
  1992年   727篇
  1991年   537篇
  1990年   450篇
  1989年   438篇
  1988年   392篇
  1987年   319篇
  1986年   301篇
  1985年   228篇
  1984年   202篇
  1983年   178篇
  1982年   137篇
  1981年   105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103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27篇
  1974年   19篇
  196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Embedding endohdedral metallofullerenes (EMFs) into electron donor–acceptor systems is still a challenging task owing to their limited quantities and their still largely unexplore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we have performed a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a corrole‐based precursor with Sc3N@C80 to regioselectively form a [5,6]‐adduct ( 1 ). The successful attachment of the corrole moiety was confirmed by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electronic ground state, absorption spectra suggest sizeab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electron acceptor and the electron donor. Moreover, the addition pattern occurring at a [5,6]‐bond junction is firmly proven by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with 1 . In the electronically excited state, which is probed in photophysical assays with 1 , a fast electron‐transfer yields the radical ion pair state consisting of the one‐electron‐reduced Sc3N@C80 and of the one‐electron‐oxidized corrole upon its exclusive photoexcitation. As such, our results shed new light on the practical work utilizing EMFs as building blocks in photovoltaics.  相似文献   
22.
23.
24.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a new,explicit approach by means of which forms of the large strain elastic potential for multiaxial rubberlike elasticity may be obtained based on data for a single deformation mode.As a departure from usual studies,here for the first time errors may be estimated and rendered minimal for all possible deformation modes and,furthermore,failure behavior may be incorporated.Numerical examples presented are in accurate agreement with Treloar's well-known data.  相似文献   
25.
Ding  Hao  Wang  Jin-Ting  Lu  Li-Qiao  Pan  Jian-Wen 《Nonlinear dynamics》2021,104(4):3365-3384
Nonlinear Dynamics - Conventional 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 (TLCDs) are deficient in multidirectionality. In contrast, toroidal TLCDs are design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to multidirectional...  相似文献   
26.
陈雅琼  宋洪东  吴懋  陆扬  管骁 《化学进展》2022,34(10):2267-2282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壁材,有着人工合成聚合物或无机物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多重优势。本文就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形成传递系统的多种形式进行了综述,以及对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蛋白质和多糖的结构特点,二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分为非共价结合的物理共聚,和共价结合的美拉德偶联、化学交联、酶催化交联等方式,文中分别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阐述。以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为壁材对活性物质的传递形式大体上分成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分子复合物以及壳核结构等系统。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特征和传递需求,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结构的蛋白质和多糖种类以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传递系统的形式。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步发展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智能化和靶向性的方向进行。目前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传递系统,还依然面临着系统设计、评价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全面更深入了解认识其对活性物质影响和功效的基础上,安全合理地设计和深入细致地评价活性成分的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27.
尚坤  高艺欣  赵乐  王力彬  岳昌武 《合成化学》2022,30(10):819-826
以1,4-二溴-2,5-二甲基苯和4-吡啶硼酸为原料,经两步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含吡啶基团的二羧酸配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配体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对配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溶剂热法对配体的单晶进行培养,并考察反应温度、时间、pH和溶剂等条件对单晶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12 h、溶剂为蒸馏水、溶液pH=5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单晶。该配体为单斜晶系,属于C2/c空间群,结构中含有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可为金属离子的配位提供足够的位点,有望应用于配合物的设计或催化、吸附和医药载体等行业。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可见光船舶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是通过改进大型的网络结构来提高检测性能,因此加大了对更高计算机性能的需求。此外,可见光图像难以在云、雾、海杂波、黑夜等复杂场景检测到船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红(red, R)、绿(green, G)、蓝(blue, B)和近红外(NIR)4个波段光谱信息的由粗到精细的轻量型船舶检测算法。与现有的方法中根据光谱特性利用水体检测算法提取水体区域不同之处是该算法是利用改进的水体检测算法来提取船舶候选区域。为获取更准确的候选区域,对船舶、厚云、薄云、平静海面、杂波海面5种场景中4个波段的像素值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近红外大于阈值作为辅助判断,并以其中心点获取候选区域32×32大小的切片,并对切片进行非极大值抑制,由此获得了船舶粗检测结果。随后构建了轻量级LSGFNet网络对船舶候选区域切片进行精细识别。构建的网络融合了1×1卷积提取的波谱特征与3×3的提取几何特征,为防止光谱特征与几何特征的信息在融合时“信息不流通”,在LSGFNet网络中引入了ShuffleNet中的通道打乱机制,并减小了模型结构,与典型的轻量级网络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模型较小。最后,利用Sentinel-2卫星多光谱10 m分辨率数据构建了512×512大小的1 120组数据进行粗检测,以及32×32大小的6 014组数据进行精细网络训练,其中候选区域粗提取的查全率为98.99%,精细识别网络精确度为96.04%,不同场景下的平均精确度为92.98%。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抑制云层、海浪杂波等干扰的复杂背景下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且训练时间短、计算机性能需求低。  相似文献   
29.
静止轨道卫星差分吸收光谱仪采用摆扫成像方式对大气进行探测,针对其工作时CCD成像系统信噪比大于1 000、高速探测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0min、高分辨率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h的要求,进行CCD成像系统设计.选取CCD47-20作为探测器,设计成像电路实现光谱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上传.分析了帧叠加和像元合并对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结合帧转移CCD的特点设计了每个位置最后一帧读出时摆镜转动的成像方式,并合理设置了帧叠加数和像元合并数,达到优化成像周期的目的.1s曝光时间条件下,该CCD成像系统的高速、高分辨率模式探测周期分别为515s和3 315s,图像信噪比均大于1 000,污染物观测实验中未出现失帧或重复的现象.该CCD成像系统方案满足静止轨道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探测需求,为静止轨道环境监测仪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