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1篇
  免费   2441篇
  国内免费   2084篇
化学   8810篇
晶体学   212篇
力学   754篇
综合类   150篇
数学   1337篇
物理学   528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973篇
  2012年   1257篇
  2011年   1240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富勒烯化聚环氧丙基咔唑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riedel-Crrafts反应制备了富勒烯化的聚环氧丙基咔唑,聚合物中C60的含量最高可达7.6wt%。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了聚合物分子量,并采用^上H和^13C-NMR,IR,热分析及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172.
A dyad-anthraquinone-methyl ester of fluorescein-and its model compound-butyl ester-were synthesized. The effects of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from fluorescein to an organic anthraquinone acceptor and injection into inorganic colloidal TiO(2)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ring to an organic acceptor is much faster than injecting into inorganic colloidal particles when fluorescein was excited by visible light. While inorganic colloidal TiO(2) was excited by UV, the electron of fluorescein will inject into TiO(2).  相似文献   
173.
利用Sol-gel法结合氧化铝模板技术制备了La0.8Ca0.2MnO3纳米线, 并研究了两种热处理方法对 La0.8Ca0.2MnO3纳米线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快速升温到800 ℃得到的La0.8Ca0.2MnO3纳米线较粗, 其直径大于氧化铝模板的孔径, 而经过缓慢升温到400 ℃预处理再升温到800 ℃得到的La0.8Ca0.2MnO3纳米线, 其直径和氧化铝模板的孔径相当, 都约为35 nm.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得到的 La0.8Ca0.2MnO3纳米线都是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属于单斜晶系的多晶材料.  相似文献   
174.
Nd—Al双金属活性体的组成及其对共轭双烯烃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逢束芬 《应用化学》1991,8(5):66-68
稀土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体对双烯烃配位聚合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作者曾从NdCl_3·3P_(350)~(**)-Al(i-Bu)_3体系分离出Nd-Al双金属活性体。本文从NdCl_3·3P_(350)-HAl(i-Bu)_2和Al(C_2H_5)_3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一系列Nd-Al双金属活性体,用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活性体的组成,并综合考察了在无助催化剂AlR_3存在下从不同烷基铝获得的活性体本身对共轭双烯烃的定向聚合能力。 单体、溶剂、HAl(i-Bu)_2、Al(C_2H_5)_5及活性体的合成,聚合方法,聚合物表征均按文献[4]。  相似文献   
175.
本文报道π-二苯铬(O)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它不溶于任何溶剂,对浓硝酸、浓硫酸和浓碱十分稳定。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差动扫描量热法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在空气中非常稳定,470℃时尚不发生氧化分解。在空气中聚全氟丁炔-2的热裂解活化能为56.5千卡/克分子。当聚合反应在甲苯溶液中进行时,用气液色谱检测到从π-二苯铬(O)分子失掉的苯分子。我们初步推测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6.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7.
PdH2、YH2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羽  蒋刚  朱正和  孙颖  高涛  王红艳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1):1380-1384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钯和钇原子采用SDD收缩价基函数,氢原子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对PdH2和YH2体系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得到PdH2分子最稳态为C2v构型,电子组态为1A1,平衡核间距RPdH=0.1692 nm,键角∠HPdH=29.4°,离解能De=5.5212 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70.1 cm-1、ν2(a1)=1007.9 cm-1、ν3(a1)=2907.0 cm-1.YH2分子最稳态也为C2v构型,电子组态2A1,RYH=0.1962 nm,∠HYH=114.3°,De=5.6691 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57.9 cm-1、ν2(a1)=476.0 cm-1、ν3(a1)=1506.3 cm-1.由微观过程的可逆性原理分析了分子的可能离解极限.并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分别导出基态PdH2和YH2分子的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地再现了PdH2和YH2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离解能,由此讨论了Pd + H2和Y + H2分子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8.
本文利用~(13)C NMR方法研究顺式环氧戊烯醛(1)的热异构化。测定了1在受热前后的~(13)CNMR谱,标识了它和它的热异构化产物的~(13)C NMR谱线;通过对异构化过程的动力学考察,表明1的热转化遵从一级反应规律,分别求出了80,100,120和140℃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并估算了活化能;同时也监测了异构化产物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9.
钴铬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o/Cr物质的量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用X-衍射、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光光度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Cr投料比为2到3时能形成结晶度好、纯度高的水滑石。初步推测了部分产物的组成及所含水滑石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80.
Tao G  Fang Z 《Talanta》1995,42(3):375-383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ultra-trace determination of tin by in situ preconcentration in a graphite tube using a flow injection hydride generation technique with on-line ion-exchange separation. The sample was prepared in 2M hydrochloric acid before being passed through an incorporated micro-column packed with a strongly basic anion-exchanger D-201. The tin was retained as its chlorostannate complex and subsequently eluted by de-ionized water into the hydride generation system. The hydride and hydrogen gases evolved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liquid phase in a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transferred into a palladium-coated graphite tube pre-heated to 300 degrees C to collect the analyte, which was later atomized at 2300 degrees C. With the reported system, tin was determined at a sampling frequency of 30/hr with a detection limit (3sigma) of 0.01 mug/l. using 10.7 ml sample. The precision was 1.5% RSD at the 0.5 mug/l. level.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in in tap water, hair, serum samples and geological reference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