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7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8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10篇 |
物理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The quasi-elastic scattering excitation function of the doubly magic ^16O+^208 Pb system at a backward angle is measured at sub-barrier energies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diffuseness parameters extracted from both the singlechannel and the coupled-channels calculations give almost the same value a = 0.76 ± 0.04 fr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 is negligible for the spherical system. The obtained value is smaller than the extracted value from the fusion excitation function, but larger than the value of a -- 0.63 fm, which is from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lastic scattering data. 相似文献
62.
63.
电子束光刻是下一代光刻技术中的有力竞争者,在微纳加工尤其是光刻掩膜制造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开发高性能的光刻胶并优化出最佳的显影条件和工艺是提升电子束光刻效率的基础。 本文在前期开发出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电子束光刻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正性聚碳酸环己撑酯(PCHC)胶的显影条件对电子束光刻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了显影剂以及显影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筛选出了最优显影剂正己烷,最佳显影温度0 ℃,最佳显影时间30 s。 在该条件下,PCHC的灵敏度和对比度分别为208 μC/cm2和3.06,并实现了53 nm的分辨率,超过了当下广泛使用的PMMA-950k电子束光刻胶,有望为科研院所和半导体加工车间提供一种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新型电子束光刻胶。 相似文献
64.
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制备了Cu-Na2SO4·10H2O,Al-Na2SO4·10H2O及C-Na2SO4·10H2O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探讨纳米Cu粉,纳米Al粉及纳米C粉对Na2 SO4·10H2O过冷及相分层的影响,并对CNa2 SO4·10H2O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比热,相变潜热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添加使得Na2 SO4·10H2O的过冷显著降低,分别为1.8℃,2.1℃,1.2℃;纳米Cu粉及纳米Al粉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循环后失效,而纳米C粉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无明显相分层现象;随着纳米C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增高,热扩散系数增高,比热降低,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融化和结晶状态下,导热系数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变循环50次后的4; C-Na2SO4·10H2O复合材料相变潜热值为188.3 J/g. 相似文献
65.
66.
利用水流分级原理对冶金硅废弃物微硅粉进行除杂试验研究,确定微硅粉水流分级的最佳固液比为1∶2g/mL,最佳分级次数为4次;使微硅粉纯度提高了4.65;.同时分析了水流分级对微硅粉元素组成、回收率、粒径分布、粒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分级使微硅粉中C元素的含量从4.5;降低为0.4;,去除率超过90;,其他杂质元素以硅酸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没被除去;最佳水流分级工艺下微硅粉的回收率为84.5;;水流分级后微硅粉平均粒径由0.334 μm变为0.557 μm,小颗粒被去除;颗粒尺寸更均一,并保持原有的光滑球状形貌.这种方法相比于焙烧除碳,能耗小、对形貌无破坏性,是一种绿色、环保废物再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和酸碱化学介质对微纳米碳化硅粉体中Fe2 O3,Si,SiO2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 kW,微波频率2450 MHz时,反应温度90℃,盐酸浓度3 mol·L-1,反应时间10 min,液固比4∶1,Fe2O3去除率达到97.4;;反应温度90℃,氢氧化钠浓度180 g·L-1,反应时间10 min,液固比3∶1,Si的去除率达到97.31;,SiO2达到97.26;;除杂后SiC粉体的纯度达到98.1;;通过碳化硅粉体形貌分析,除杂后SiC粉体表面附着物质明显减少,较除杂前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68.
SE-HPLC-ICP-MS联用技术在富硒蛹虫草硒蛋白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富硒培养的虫草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质, 经过(NH4)2SO4分级盐析, 采用ICP-MS对不同盐析组分中蛋白及硒分布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富硒蛹虫草的可溶性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69.3%以上, 在所得的各级蛋白组分中, 除A组分(0~30%饱和度的盐析)外, 其它各组分均存在含硒蛋白, 其硒含量高低顺序为B组分(30%~50%饱和度的盐析)>C组分(50%~75%饱和度的盐析)>D组分(75%~100%饱和度的盐析)>A组分. 采用SE-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样品中的硒蛋白进行分离检测, 结果表明, 其分子量分布在114000和1000之间, 且含量各异.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硒在虫草体内参与了蛋白的合成, 这对于以蛹虫草为载体将无机硒有机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从富硒培养的金针菇中分离得到含硒化合物, 并采用SE-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浸提液中的含硒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 同时对样品中的硒蛋白在特定条件下水解, 采用RP-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水解液中硒代氨基酸进行确认, 并测定其中硒的含量. 结果表明, 可溶态硒是富硒金针菇中硒的主要存在形式, 其中小分子含硒有机化合物中的含硒量占浸提液中硒的71.87%; 而含硒蛋白所占比例为4.88%; 进一步确定富硒金针菇中含有硒代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由二者组成的含硒多肽等, 各形态硒的含量为总硒量的12.3%, 17.6%和36.8%. 本方法将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色谱技术与高灵敏度的元素检测技术成功结合, 用于含硒生物分子中硒的在线分析, 具有快速、灵敏及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0.
Optical Potential Parameters for Halo Nucleus System ^6He+^12C from Transfer Reaction ^11B(^7Li, ^6He)^12C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optical potential parameters for the halo nucleus system ^6He+^12C are extracted from fits to the measured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11B(^7Li, ^6He)12C reaction at energies of 18.3 and 28.3MeV with distorted-wave Born approximation analysis. The characters of the obtained optical potentiM parameter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extracted from the fits to the elastic-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