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0篇 |
力学 | 1篇 |
数学 | 10篇 |
物理学 | 10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2篇 |
1958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42.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reveal a direct transformation from solar energy to solar electricity. Instead of using electricity in the process, we use concentrated solar rays with a crucibleless process to upgrade metallurgical silicon into solar-grade silicon feedstock.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讨论了半导体中载流子与laser光的相互作用。把电子运动分成带内运动与带间跃迁两部分后,我们证明了在强光下,电子在带内运动的状态仍可用准动量p来标志,但不再是通常的稳定态,波函数中包含一个描述强迫运动的因子。进一步以带间跃迁或其他带内过程作为微扰,由于在跃迁过程中强迫运动部分也改变,因此伴随着有多光子的吸收或发射。根据一般的讨论,我们计算了由电声子作用引起的自由载流子吸收及由价带到导带的直接多光子跃迁的吸收系数。粗略估计表明,在一些材料中,上述过程引起的双光子吸收是可以被观察到的,特别是Ge中的直接双光子吸收。我们还指出,利用一束laser光射到晶体上后,可以在红外区域看到激子吸收线,从而提高了分辨率,并具体地分析了CdSe中激子吸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讨论二价铁对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的影响。由于在尖晶石型铁氧体中,二价铁的基态是轨道单态,晶场的直接效应很小。二价铁对铁磁共振性质有显著影响的原因是各向异性交换作用引起二价铁磁矩不与总磁矩平行,因而使得文献[1]中所述的纵分支对共振性质起作用。我们推广文献[1]中的方法,使之适用于强交换耦合体系,并用之计算了二价铁对共振线宽的影响。计算表明,体系间的交换耦合的强弱对线宽的影响很小。对含二价铁反型尖晶石型铁氧体算得的结果解释了[100]方向线宽随温度的变化不出现极大,而在其他方向则出现极大的现象。导出的线宽的各向异性也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从哈密顿量出发,导出描写受激Raman过程的方程式:Laser光、一级Stokes与反Stokes光及相干的声子场的耦合方程,并唯象地引入弛豫耗散。在分子属于远共振情形及比介电常数近似更高一级的近似下,分析了方程的性质。由平衡点稳定性的讨论给出了Raman光激射器的阈值,发现反Stokes激射光的产生并不要求附加的阈条件,即在受激Raman效应中,反Stokes光总是必然出现的。对于Raman光激射器诸工作点的性质及工作过程也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在强激射光源辐照下,存在着Stokes与反Stokes成分几乎各占一半的唯一的稳定平衡点(Raman光激射器的工作点)。文中也顺便讨论了声子弛豫所起的作用及有长寿命的声子时Raman光激射器的行为。 相似文献
47.
48.
49.
C. MULLON J‐F. MITTAINE O. THÉBAUD G. PÉRON G. MERINO M. BARANGE 《Natural Resource Modeling》2009,22(4):564-609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drivers of change in the complex system relating small pelagic fisheries and fishmeal/fish oil markets, to identif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drivers and their overall impacts, we propose a bio‐economic model, coupling the ecological and the economic dynamics of these global commodities. The model enables an analysi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both global and local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of production systems.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pecific input parameters, we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overall system to such changes and show that local responses of production systems and markets cannot be considered in isolation from the set of interactions at global level.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