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5篇
  免费   6049篇
  国内免费   11242篇
化学   21712篇
晶体学   1188篇
力学   2164篇
综合类   1492篇
数学   4983篇
物理学   1472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934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887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321篇
  2016年   942篇
  2015年   1414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2298篇
  2012年   2140篇
  2011年   2516篇
  2010年   2466篇
  2009年   2786篇
  2008年   2926篇
  2007年   2671篇
  2006年   2757篇
  2005年   2391篇
  2004年   1908篇
  2003年   1336篇
  2002年   1344篇
  2001年   1546篇
  2000年   1658篇
  1999年   955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191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21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ovel hexadecyl 3- { 4-[2-hydroxy-3(isopropylamino)propoxy]phenyl }propionate (HPP)was synthesized and its effect on delivery of liposomes into cultured cardiomyocytes was examined. The structure of HPP was characterized by IH NMR, 1R and MS. The amount of cardiomyocytes uptake of HPP-liposome was 3.9-fold higher than plain-liposome, and the increase was 6.2-fold when hypoxia happens. It indicated that HPP was a potential ligand for liposome targeting to ischemic myocardium.  相似文献   
992.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中氢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聚硅氧烷与聚脲嵌段共聚物中所存在的各类氢键.特别探讨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极性氰丙基对体系成氢键能力的影响和两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软段分子中引入极性氰丙基有利于增加聚硅氧烷分子与聚脲链段的相互作用,这一相间作用力使两相间界面层厚度随着硬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宽,并发现在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中硬段的聚集形态随溶液浓度改变变化不大,其中氢键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3.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rTi0.9M0.1O3-δ (M=Mg,Al, Zr)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oxygen(O2-TPD) metho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oping the cations of lower valence (e.g. Mg2+, Al3+) to the B site of SrTi0.9M0.1O3-δ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results in the higher content of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s and thus higher C2-selectivity for OCM rea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xygen vacancies of SrTi0.9M0.1O3-δ (M=Mg, Al, Zr)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are the sites responsible for oxygen activation, and the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SrTi0.9M0.1O3-δ catalysts are the main active species for OCM reaction.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和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考察了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五个重金属元素的宏观结合形态,并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上述五个重金属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行为。研究发现,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均主要与非黄铁矿类矿物质相伴生, 且高达40%~60%赋存在硅酸盐类矿物质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束缚的离子可交换态600℃前即可分解转化,而其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才能分解挥发;Co、Ni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可部分转换为有机结合的离子可交换态;而Cr、V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部分转化生成了新的热稳定相。在500℃~900℃范围内,Pb属半挥发性元素,Cr, Co, Ni, V属难挥发性元素。微量元素的挥发性极大地受其伴生环境、共存活泼元素等的影响,硅铝酸盐类矿物质对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几种不同粒径的TiO2在CH3CCH和H2O的光催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离子注入法可以拓展纳米TiO2催化剂的光吸收区域,使其吸收带向可见光方向偏移,且偏移程度随着TiO2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注入V离子使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光催化活性.V离子注入后,TiO2催化剂在紫外区域的光催化活性没有下降,但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在五种光催化剂中,具有中等粒径大小的P-25注入V离子后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这些光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6.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发现在强碱性介质维生素 B1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为1.0×10-8~6.0×10-6g·ml-1,检出限为3.2×10-9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2%(n=1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用于片剂中的维生素B1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7.
用引发转移终止剂制备嵌段和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的概念及其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原理。综述了Iniferter在制备ABA型三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乙烯基硅烷-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HEMA浓度的增大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VTES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由实验得出恒速阶段聚合反应速率R_p与乳化剂浓度C_E、引发剂浓度C_1及有机硅单体浓度C_(VTES)的关系为R_p∝C_E~(0.35)C_I~(0.48)C_(VTES)~(-0.64),表观活化能E_a为81.1kJ·mol~(-1)。  相似文献   
99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 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中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的4-H和5-H原子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的可能途径,优化了反应体系的平衡态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 离子液中的EMIM+首先通过4-H和5-H原子吸附丁烯, 进而催化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 EMIM+的4-H和5-H催化1-丁烯异构为2-丁烯的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4.2和207.3 kJ•mol-1,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20.9和223.8 kJ•mol-1, 反应为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高效阳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蛋清中的溶菌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蓉  陈国亮 《色谱》2002,20(3):259-261
 建立了用高效阳离子交换分离纯化蛋清中溶菌酶的新方法 ,讨论了纯化的工艺条件。蛋清样品匀浆后 ,用氯化钠初步纯化 ,然后用弱阳离子交换柱XIDACE WCX分离。结果表明 ,被纯化的溶菌酶和杂蛋白得到很好分离。经活性检测 ,溶菌酶过柱后的活性回收率为 10 7% ,蛋白的比活为 15 4 6 7U/mg ,纯化倍数提高了 5 6倍。用尺寸排阻 (SEC)鉴定 ,得到的溶菌酶呈均一性。该法较传统软基质低压离子交换分离速度快 ,纯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