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1153篇
化学   2183篇
晶体学   158篇
力学   214篇
综合类   115篇
数学   448篇
物理学   18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研究引入纳米氧化镱对熔融石英析晶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分析了纳米氧化镱的引入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率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纳米氧化镱的引入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机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其等温析晶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熔融石英陶瓷的晶粒向二维兼有一维及三维的方式生长,引入纳米氧化镱的熔...  相似文献   
992.
共掺杂效应对Y2O3:Eu3+和Gd2O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顾牡  刘小林  刘冰洁 《发光学报》2007,28(3):383-388
通过在Y2O3:Eu3 和Gd2O3:Eu3 发光材料中掺入Li ,Mg2 ,Al3 等离子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根据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的结果,认为这些离子多倾向于形成C2格位附近的间隙缺陷对,导致部分Y(Gd)-O的键长增加,提高了材料的量子效率的同时使得激发峰位出现红移,是引起材料发光增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在团簇近似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在Y2O3∶Eu3 中研究了随Li 掺杂浓度的变化,缺陷形成情况以及C2位处Y-O键长的变化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 掺杂浓度的增加,与C2格位相关团簇的Y-O键平均键长出现了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引起此类材料发光强度随Li 浓度出现类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配体 5-(二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dia)和咪唑(mdz)分别与锌(Ⅱ)和铜(Ⅱ)金属盐反应,制备了 3 例过渡金属配合物[Zn(dia)(mdz)2]·2H2O (1)、[Cu(dia)(mdz)2(DMF)] (2)和[Cu(dia)(mdz)2]·H2O (3)。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线状链,1中每个四配位的Zn(Ⅱ)处于变形四面体中心,2中Cu(Ⅱ)中心拥有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改变合成溶剂条件得到锯齿形一维链状配合物3,其四配位Cu(Ⅱ)中心展现出对称平面四边形构型。上述结果说明,金属离子几何构型以及合成溶剂可能对配合物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帮助3例配合物形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3例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荧光性,而配合物23荧光强度均远低于配体。  相似文献   
995.
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制备牛血清蛋白(BSA)-茜素红S(ARS)配合物。在420和530 nm处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含有BSA-ARS配合物和茜素红S的联立方程为:A420=4.89×103cARS 3.06×104cBSA-ARS,A530=4.60×102cARS 2.29×104cBSA-ARS;正交试验选择了合适的分离条件:柱直径1.0 cm,柱长30.0 cm,凝胶用量1.3 g,最佳进样浓度为ARS:5×10-3mol/L、BSA:1.49×10-4mol/L,进样体积1.5 mL,洗脱流速0.33 mL/min,分离度为1.25;测定了纯BSA-ARS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在530 nm。  相似文献   
996.
对水平和30°倾角放置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液滴运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分析了液滴在梯度表面上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滴大小和表面倾角对运动速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梯度表面能材料上,液滴能获得较大的宏观运动速度,并可以沿30°倾角放置的梯度表面材料上自下而上的运动;大液滴较小液滴的峰值运动速度大,运动距离更远;液滴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蠕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7.
将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示差与紫外检测器联用,测定了无规共聚丁苯橡胶和SBS三元嵌段共聚物中各级分的组成变化.实验方法选择中对比了两种浓度参数的确定方法,发现通过改变注射量来实现浓度变化的方法优于使用系列浓度样品的方法.分别测定标准样品在紫外和示差检测器上信号产生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两个检测器上信号的时间差.根据紫外-示差检测器联用可以看到SBR无规共聚物和三嵌段SBS共聚物样品中每一个级分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苯乙烯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凤仙花不同提取物中山奈酚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有效的山奈酚分离、纯化条件,并从凤仙花中提取山奈酚;分别采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方法对凤仙花红色花瓣进行了提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成分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9种提取物中均含有山奈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山奈酚的含量最高: 1 g凤仙花红色花瓣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含有8.1 mg的山奈酚.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高效化学发光试剂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羟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磷酸(AMPPD)作为检测底物, 并将传统的ELISA两步双抗夹心法改为一步法, 得到了高灵敏测定人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优化条件. 采用单因素变化法和方阵滴定法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捕获抗体包被浓度为10.0 μg/mL, 以pH=7.0的PBS作为免疫反应缓冲底液, 以含质量分数为1.0%的BSA pH=9.6的碳酸盐溶液缓冲液, 于4 ℃封闭过夜, 生物素-检测抗体(Biotin-IgG2)以及碱性磷酸酶-亲和素(ALP-Avidin)结合物均采用1:2000稀释度, 免疫反应条件为37 ℃, 孵育时间60 min, 以去离子水作为洗涤剂, 以1:100稀释的AMPPD作为发光反应底物, 发光反应时间10 min(37 ℃). 检出限为0.02 ng/mL, 比现行ELISA法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测定周期约75 min, 比两步法ELISA快得多; 线性范围(0.04~36.20 ng/mL)比ELISA法扩宽了两个数量级; 加标回收率97.5%~102.8%, 对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与用ELISA法的测定结果吻合; 重复性好, 3个样品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8.5%(n=12).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锌表面的成膜和缓蚀行为, 讨论了电位和pH值对咪唑分子和金属表面作用的影响. 锌电极上的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中性溶液中咪唑对锌的缓蚀作用明显, 它通过氮端垂直吸附在锌表面, 从而阻止锌的腐蚀, 其吸附取向不随电位的变化而改变; 在碱性溶液中咪唑和锌的作用较弱, 而且电位变化可以使其吸附取向发生改变, 在较正电位下咪唑以氮端垂直吸附, 在较负电位下以咪唑环倾斜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