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6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1258篇
化学   2876篇
晶体学   179篇
力学   304篇
综合类   128篇
数学   686篇
物理学   19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的问题,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装甲装备特点,确定了通用质量特性初始评价指标及指标筛选要求,运用QFD将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需求映射为评价指标筛选要求,采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RST)确定了指标筛选重要度,考虑到关联度的不确定性及多个专家估计值的平均值和估计值的波动程度,将贝叶斯理论引入关系矩阵的确定中,用区间数确定了关联度,进行了评价指标筛选,构建了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解决胶囊内窥镜分辨率与景深相互制约的问题,将一种单液体、电控、可变焦液体透镜应用到内窥镜光学系统中进行光学设计,在保证分辨率的同时,扩大了系统景深.采用CODE V软件进行设计,建立系统初始结构,构造液体透镜模型,基于液体透镜中液体的体积不变,曲率、孔径和厚度可变的结构约束特点,在MATLAB中计算出不同物距下透镜的曲率、孔径和厚度数据,将其导入CODE V的系统模型中,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流程.设计并优化带有液体透镜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实现了系统在3~100mm景深范围内的清晰成像,视场角大于110°,全视场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在40lp/mm频率下均大于0.3.  相似文献   
93.
从实验上系统研究了在强电场下处于介质中的大量金属小球从不同初始状态通过自组织演化为分形的过程;用Sandbox方法定量分析了最终形成的稳定树枝状分形的维数。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状态形成分形的过程完全不同,但最终的树枝状分形的维数基本相同。分析认为,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临界作用距离,不同初始状态相邻小球之间的平均间距不同,因而演化过程不同;而维数相同正是系统耗散相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94.
利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模拟计算了聚乙烯慢化球和辅助材料慢化球对低能中子到高能中子的响应函数曲线。结果表明,对纯聚乙烯球来说,随着聚乙烯层厚度的增加,响应曲线峰逐步右移,峰值在高能区有所下降,对20 Me V以上的中子,无论纯聚乙烯球的尺寸有多大,其响应均下降到很低的程度;对辅助材料慢化球来说,中子能量小于1 Me V时,辅助材料慢化球与聚乙烯慢化球的响应曲线相似,但当中子能量大于20 Me V时,中子与辅助材料层发生(n,xn)反应,慢化球的响应呈显著上升趋势。分析计算结果,最终能够确定宽能谱多球中子谱仪的尺寸组合。  相似文献   
95.
96.
苏策  夏淑娇  王蕊 《应用化学》2014,31(2):0-170
以空气为氧化剂,研究了在N-杂环卡宾催化下,对硝基苯甲醛与9种醇的氧化酯化反应。考察了不同卡宾前体、卡宾前体的用量以及溶剂对收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对硝基苯甲醛摩尔分数10%的溴化3-乙基-4-甲基-5-羟乙基噻唑鎓盐为催化剂,过量的原料醇为溶剂时,可以有效地催化氧化对硝基苯甲醛进行酯化反应,收率为36%~64%,但当使用与对硝基苯甲醛等摩尔比的醇时,收率仅为9%~29%。  相似文献   
97.
提出用带有非接触电导检测的微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片剂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取盐酸二甲双胍片20片,剥除糖衣后混匀研细,称取0.100 0g,用水超声溶解、过滤,滤液定容至100mL供毛细管电泳分析。十字通道芯片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清洗。试验中采用含5%(体积分数)乙醇和0.1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的2.0mmol·L-1柠檬酸缓冲溶液作为分离介质,进时间为10.0s,分离电压为1.3kV,可在1min内实现分离和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质量浓度在10.0~110.0mg·L-1范围内与相应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mg·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个片剂样品,并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4.5%~10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3%~1.1%之间。  相似文献   
98.
Single-ligand-based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metal–organic frameworks (EC-PCPs/MOFs) fail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umerous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ir limited tunability in terms of both conductivity and topology. In this study, a new 2D π-conjugated EC-MOF containing copper units with mixed trigonal ligands was developed: Cu3(HHTP)(THQ) (HHTP=2,3,6,7,10,11-hexahydrotriphenylene, THQ=tetrahydroxy-1,4-quinone). The modulated conductivity (σ≈2.53×10−5 S cm−1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0.30 eV) and high porosity (ca. 441.2 m2 g−1) of the Cu3(HHTP)(THQ) semiconductive nanowires provided an appropriate resistance baseline and highly accessible ar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cellent chemiresistive gas sensor.  相似文献   
99.
采用超声法制备g-C3N4/NiO复合催化材料,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g-C3N4/NiO/GCE催化电极。采用电聚合方法,以马尿酸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构建M IP/g-C3N4/NiO/GCE传感器。采用时间-电流法对传感器制备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复合催化材料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分子印迹传感器对马尿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马尿酸质量浓度在0.05~2 mg/L范围内,电极电流响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1μg/L。将电极用于尿液中马尿酸的检测,回收率在87.3%~95.3%之间。  相似文献   
100.
Molecular ferroelectric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s because of their eas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ing, low acoustical impedance and mechanical flexibility. Herein, a molecular thermochromic ferroelectric, N,N′‐dimethyl‐1,4‐diazoniabicyclo[2.2.2]octonium tetrachlorocuprate(II) ([DMe‐DABCO]CuCl4) is reported, which shows both excellent ferroelectricity and intriguing thermochromism. [DMe‐DABCO]CuCl4 undergoes a ferro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 from Pca21 to Pbcm at a significantly high Curie temperature of 413 K, accompanied by a color change from yellow to red that is due to the remarkable deformation of [CuCl4]2? tetrahedron, where the ferroelectric and paraelectric phases correspond to yellow and red,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multiple bistable physical properties, [DMe‐DABCO]CuCl4 w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next‐generation smart devices, and should inspir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molecular ferroelectr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