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3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2339篇
化学   4450篇
晶体学   321篇
力学   413篇
综合类   160篇
数学   865篇
物理学   28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e novel title compound 4-chlorobenzaldehyde (2-trifluoromethyl-5,6,7,8- tetrahydrobenzo[4,5]thieno[2,3-d]pyrimidin-4-yl)hydrazone monohydrate (C18H14ClF3N4SH2O, Mr = 428.86)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4-chlorobenzaldehyde with (2-trifluoromethyl-5,6,7,8-tetrahydrobenzo[4,5]thieno[2,3-d]pyrimidin-4-yl)hydrazin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7.4252(7), b = 26.344(2), c = 10.3095(9) , = 109.407(2)°, V = 1902.0(3) 3 , Z = 4, Dc = 1.498 g/cm3 , μ = 0.356 mm-1 , F(000) = 880, the final R = 0.0564 and wR = 0.1681 for 234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 (I).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itle hydrazone molecule is nearly planar except for the cyclohexene and trifluoromethyl moieties. In the crystal packing, the molecules form stacks by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which results from intermolecular N(3)-H(3)···O(1), O(1)-H(1B)···N(2), O(1)- H(1B)···N(4) and O(1)-H(1A)···F(1) hydrogen bonds via water molecules together with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Molecular geometry of the title compound in the ground state optimized by B3LYP functional with 6-311G** basis sets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ion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liminary bioassay suggested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exhibits relatively good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 and Dothiorella gregaria.  相似文献   
202.
分别以乙二醇/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水热法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主导晶面的BiOIO3/{110}BiOCl和BiOIO3/{001}BiOCl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制备的BiOIO3/BiOCl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对罗丹明 B和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 BiOIO3/BiOCl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25% BiOIO3/{110}BiOCl异质结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BiOIO3/{110}BiOCl较好的光催化性能是由于其在可见光区较强的光吸收,以及异质结结构和BiOCl所具有的(110)主导晶面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是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光催化性能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3.
采用后嫁接法制备了不同铝负载量的Al-MCM-41分子筛。运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FTIR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物性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其对噻吩的吸附性能。通过将分子筛吸附噻吩能力与分子筛的酸性质及织构性质进行关联,考察烯烃存在对Al-MCM-41活性位物种吸附脱硫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物种的引入即产生了B酸中心,也同时产生了两种类型的L酸中心L1和L2。引入低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B酸中心和L1型酸中心,引入高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L2型酸中心。其中,L2型酸中心对噻吩的吸附效果最佳。烯烃和噻吩在B酸中心发生竞争吸附和催化转化反应,且催化转化反应占主导地位。L2酸中心的存在促进了B酸中心上的催化转化反应,其所生成的大分子硫化物取代噻吩吸附在分子筛酸活性中心上提高了Al-MCM-41分子筛的饱和吸附硫容量。  相似文献   
204.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检测表层水中5类40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水样经过滤、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以乙腈-0.2%(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40种抗生素在1~200 μg/L水平下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41.3%~112.6%。采用该方法对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进行检测,共检出13种抗生素,含量为13.4~780.5 ng/L,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检出率达100%,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最高检出水平达739.4 ng/L。该法高效、灵敏、可靠,可用于实际水样中多种抗生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5.
以苯偶酰和硫脲为起始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了5,5-二苯基-2-硫代海因;再以5,5-二苯基-2-硫代海因为起始原料,与氯乙酸钠反应,在水相中合成了S-羧甲基-5,5-二苯基-2-硫代海因,考察了硫脲、氢氧化钠和水用量对合成5,5-二苯基-2-硫代海因产率的影响。考察了5,5-二苯基-2-硫代海因用量对合成S-羧甲基-5,5-二苯基-2-硫代海因产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工艺路线。产品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6.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MB)0.5(glu)]n(BIMB=1,4-二(咪唑基)苯,H2glu=戊二酸),用红外,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822 06(5)nm,b=0.774 38(5)nm,c=1.877 93(10)nm,β=107.966°,V=1.137 nm3,Z=4,F(000)=684。在配合物中,相邻的镉原子通过2个戊二酸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链状结构通过另一戊二酸拓展成二维层状结构,相邻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由BIMB配体拓展成三维骨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7.
本文结合球体颗粒交换模型(SPEM)与气-固表面交换模型设计了氢-氘交换反应模型, 采用FORTRAN语言进行计算机编程模拟, 研究了钯材料粒径、分离柱长度、填料密度、气体流速和温度等因素对氢氘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气体流速, 增大金属材料目数、填料密度、交换柱长, 以及升高温度, 可以提高交换速率;而在满足一维速率方程的条件下, 柱径的大小不影响交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8.
本论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将氧化石墨烯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进行修饰,得到1227非共价改性的氧化石墨烯(GO-1227)。用拉曼光谱、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表面能谱技术表征了其化学结构;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剥离情况和微观形貌;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季铵盐改性后,1227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插入到GO片层之间,使GO片层进一步剥离,且在极性较弱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增加。热失重分析表明,GO-1227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约70℃。将GO-1227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PMMA-b-PS)凝胶聚电解质复合,制备了纳米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NGPE),并用交流阻抗法测试其电性能,发现占聚电解质总质量2‰的GO-1227可以将其离子电导率提高8.6倍。  相似文献   
209.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色谱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清华  宋淑亮  梁浩  王伟莉  吉爱国 《色谱》2013,31(2):151-154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是生物领域常用的标记物。在前期成功克隆表达EGFP的基础上,本实验建立了两步分离纯化EGFP的色谱方法,并验证其分离纯化效果,检验EGFP的活性。首先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柱HisTrap HP对EGFP的重组菌体破碎上清液进行初步分离,再用葡聚糖凝胶排阻色谱柱Sephadex G-10 HR对其进行脱盐纯化。采用丙烯葡聚糖凝胶排阻色谱柱Sephacryl S-300 HR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离纯化后的EGFP纯度。最后通过荧光分光检测器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验证分离纯化后的EGFP是否具有荧光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分离纯化EGFP,纯度超过98%,同时保持了EGFP的荧光活性。  相似文献   
210.
采用活性可控的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硅片表面制备了聚3-(三甲氧基硅)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刷,其中产物侧链的三甲氧基硅基团提供相邻分子间相互交联的位点而形成聚合物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椭圆偏光测厚仪和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其厚度和水接触角,并利用微观和宏观摩擦磨损测试装置评价了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聚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良好的减摩抗磨特性,且其抗磨能力随着厚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