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8篇
  免费   2158篇
  国内免费   3689篇
化学   9095篇
晶体学   333篇
力学   662篇
综合类   428篇
数学   1367篇
物理学   439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938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71.
新型含氟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芳醚酮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电性能及机械性能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宇航、电子及核能等高技术领域 [1] .氟元素的引入可以降低材料介电常数、折光指数和吸水率 ,提高热稳定性、溶解性和阻燃性 ,增加材料透明度 ,使这类聚合物在光电子、光学和微电子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倍受关注 [2~ 4 ] .本文在合成含三氟甲基苯侧基的聚芳醚酮 [5] 的基础上 ,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含氟量更高的单体和聚合物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  [3,5 -二 (三氟甲基 ) ]苯代对苯醌 (自制 ) ;锌粉 ,A.R.级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产品 ;…  相似文献   
172.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现:不同结构的微多相体系如胶束,乳...  相似文献   
173.
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作用领域的研究成就,重点就活性中心在核附 近的树枝状大分子和表面含催化官能团的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与催化作用进行了讨 论,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4.
A kind of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18‐molybdodiphosphate nanoparticles ([(C4H9)4N]6P2Mo18Q62·4H2O) was firstly used as a bulk‐modifier to fabricate a three‐dimensional chemically 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PE) by direct mixing.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solid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in the CPE in acidic aqueous solu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and square‐wave voltammetry. The hybrid 18‐molybdodiphosphate nanoparticles bulk‐modified CPE (MNP‐CPE) displayed a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the reduction of nitrite, bromate and hydrogen peroxide. The remarkable advantages of the MNP‐CPE over the traditional polyoxometalates‐modified electrodes are their excellent reproducibility of surface‐renewal and high stability owing to the insolubility of the hybrid 18‐molybdodiphosphate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5.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6.
聚环氧氯丙烷氨酯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般来讲,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来源于分子链运动带来的内摩擦力以及分子间物理键的破坏与再生,分子链运动所产生的阻尼在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最为有效。因此具有极性较强、体积较大的一CH_2Cl侧基的环氧氯丙烷聚合物应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专利文献[1—2]报道过由多羟基(官能度≥2)聚环氧氯丙烷预聚物为原料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作者在聚环氧氯丙烷氨酯阻尼材料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7.
用双氧水绿色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 钨酸钠与含N或O的双齿有机配体(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 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剂的条件下, 研究了环己酮氧化制己二酸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 最佳反应条件为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比为2.0∶3.3∶100∶350, 在92 ℃下反应12 h, 可制得80.6%的己二酸; 用GC-MS跟踪了氧化过程中三种主要物质环己酮、己内酯及己二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出了其主要氧化机理为环己酮首先经Bea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己内酯, 己内酯进一步氧化成己二酸.  相似文献   
178.
黄超群  陈钦可  陈丽  王云宇  马喆  沈咪  黄佳波 《色谱》2019,37(10):1048-1052
建立了酱油中1,3-二氯-2-丙醇、2,3-二氯-1-丙醇、3-氯-1,2-丙二醇和2-氯-1,3-丙二醇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经N-丙基乙二胺净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定量限为0.5~10 μg/kg。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8%~103%;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8.8%。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9.
This paper reports a prototype for a standard connector between a microfluidic chip and the macro world. This prototype demonstrate a fully functioning socket for a microchip to access the outside world by means of fluids, data signals and energy supply. It supports up to 10 channels for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liquids or gases, as well as compressed air or vacuum lines for pneumatic power lines. The socket has built-in valves for each flow channel. It also contains 28 pins for the connection of electrical signals and power. Built-in valves make it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flow in each channel independently. A chip ( 11.0 x 11.0 x 0.9 mm) can be mounted into or dismounted from the socket with one touch. The fluidic connectors of the socket are designed to contact vertically on the top of chip. And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s (the spring array) of that physically support the chip and contact lead pads at the bottom of chip. No adhesives or solders are used at any contact points. The pressure limit for the connection of working fluids was 0.2 MPa and the current limit f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was 1 A. This socket supports both serial and paralle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It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microfluidic systems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80.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自Lagourette和Lagues发现了W/O型微乳液电导渗透(Percolation)现象后,人们开始了微乳液导电机理的研究。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界面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阴离子在微乳颗粒碰撞时发生跃迁而使W/O型微乳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