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36篇
化学   1256篇
晶体学   62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82篇
数学   230篇
物理学   9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制备高性能人造蜘蛛丝和蚕丝,人们在蜘蛛丝蛋白的基因重组、再生蜘蛛丝蛋白或蚕丝蛋白的仿生纺丝,以及蜘蛛与蚕的人工强制纺丝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了人工强制纺丝,比较了蜘蛛牵引丝和蚕丝在不同纺丝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纺丝速率有利于提高蜘蛛丝和蚕丝的力学性能,此外,环境温度、纺丝状态等条件对丝的性能也...  相似文献   
952.
The titl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e crystal is of orthorhombic system(C21H18ClNO4,Mr = 383.81),space group Pca21 with a = 13.913(3),b = 10.273(2),c = 26.488(5),V = 3786.1(13) 3,Z = 8,Dc = 1.347 g/cm3,F(000) = 1600,μ = 0.228 mm-1,the final R = 0.0550 and wR = 0.1278 for 5065 observed reflections(I > 2σ(I)).The title compound in a racemic form was found to exist as a mixture of two enantiomers in an equal ratio in the unit cell.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link the molecules in a head-to-end manner to generate an infinite chain.  相似文献   
953.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锌黄锡矿结构的Cu2ZnSnS4(CZTS)纳米晶,使用L-半胱氨酸作硫源和络合剂,以金属氯化物作前驱体,在180°C下反应16h成功获得了CZTS微球.使用X射线衍射(XRD)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谱(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为纯相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纳米颗粒,CZTS微球直径为400-800nm,并可观察到微球是由大量厚度约20nm的纳米片构成;将CZTS颗粒均匀分散在异丙醇中,测试后估算其禁带宽度约1.58eV,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禁带宽度相近.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4.
采用一步法成功制备出多孔氧化铜空心微球,用SEM、XRD和FTIR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碳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uSO4浓度等实验条件在多孔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孔氧化铜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制备的多孔氧化铜空心微球的比表面积为409 m2.g-1,平均孔径为3.15 nm,总孔体积为0.256 cm3.g-1,这种空心微球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并对罗丹明B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55.
蛋白质和变性蛋白质二级结构的FTIR分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蛋白质在发生变性后,二级结构会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活性丧失,这些与医药学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方法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TIR对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作一初步概述,主要介绍FTIR研究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方法、红外光谱的谱学特点。  相似文献   
956.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环糊精(CD)超分子包络物的相变温度与热释出行为和主客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些文献中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气相色谱耦合时间飞行质谱等方法提供的CD超分子包络物的热力学数据比较发现,在超分子包络物中CD与客体的相变温度及客体的释出形式依赖于客体被包结前的物相与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客体的类型如:形态、结构、极性和体积等都会影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包络物展现不同的相变和热释出温度.而且,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越强,超分子包络物的释出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957.
建立了直接测定辐照酒中2,3-丁二醇3种异构体:(2S,3S)-(+)-丁二醇(d-BT)、(2R,3R)-(-)-丁二醇(l-BT)以及meso-(R,S)-丁二醇(meso-BT)的手性柱分离气相色谱法。葡萄酒中的2,3-丁二醇采用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溶液(4∶1)振荡提取,石墨化碳黑柱固相萃取净化提取液,经Varian CP-Chirasil-DEX CB手性毛细管柱分离后,以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d-BT、l-BT和meso-BT分别在10~75、60~300、20~1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0.999 6和0.999 9。3种异构体在葡萄酒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0%~113%,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7.2%;在白酒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6%~99%,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8%;方法检出限为1.0 mg/L。将该方法用于白酒样品和葡萄酒样品辐照前后(剂量为10 kGy)d-BT、l-BT、meso-BT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白酒样品辐照后产生了d-BT,而葡萄酒则无此变化。这为鉴定白酒是否经过辐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牛宇敏  张晶  张书军  邵兵 《分析化学》2012,40(4):534-538
建立了动物性食品肉、蛋和奶中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检测方法.比较了固相萃取法(SPE)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两种前处理技术,探讨了前处理过程中目标化合物背景污染的来源.最终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超声提取,经GPC净化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3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25~1600 μg/L,相关系数R2> 0.999;对肉和鸡蛋样品,方法的定量限( LOQ)为0.2μg/kg;奶粉样品的LOQ为0.4 μg/kg.目标化合物在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5.9%~117.0%,RSD< 20%.应用本方法对市售动物性食品肉、蛋和奶进行了分析,壬基酚的检出率最高,含量为0.27~1357 μg/kg,此外还检出了双酚A.  相似文献   
959.
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的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Longa L)的根茎(中药姜黄)和块根(中药郁金)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对样品的提取方法、气相升温条件和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确定采用石油醚索氏提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色谱图中主要化合物的精密度为1.2%~5.7%;重现性为2.18%~6.27%;回归系数R2=0.699~0.972.数据处理采用SIMCA P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通过主成分得分图( Score plot)可以明显区分姜黄的根茎及块根样品,说明在根茎和块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表达存在差异;通过载荷图(Loading)和t检验(t-test)发现了14种表达差异显著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姜黄根茎与块根具有不同药性和临床用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60.
A unitary transformation-based framework is explained for varying the one-particle density matrix in a non-orthogonal expansion basis while preserving both the idempotency and electron number constraints. The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in a compact tensor formulation that permits the use of any representation for the matrices. A connection with the LNV method is established. Curvy steps, which are high order line searches along a chosen descent direction, are defined. Calculations with two toy model system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nature of the displacements in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