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75篇
化学   731篇
晶体学   59篇
力学   108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179篇
物理学   5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向列相液晶中光学相位共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总结了向列相液晶中光学相位共轭过程的机理与实验方法,并对向列相液晶中的光学相位共轭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An easy and delicate approach using cheap carbon source as conductive materials to construct 3D sequential porous structural Na3V2(PO4)3/C(NVP/C)with high performance for cathode materials of sodium ion battery is highly desired.In this paper,the NVP/C with 3D sequential porous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by a delicate approach named as“cooking porridge”including evaporation and calcination stages.Especially,during evaporation,the viscosity of NVP/C precursor is optimized by controlling the adding quantity of citric acid,thus leading to a 3D sequential porous structure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Furthermore,the NVP/C with a 3D sequential porous structure enables the electrolyte to interior easily,providing more active sites for redox reaction and shortening the diffusion path of electron and sodium ion.Therefore,benefited from its unique structure,as cathode material of sodium ion batteries,the 3D sequential porous structural NVP/C exhibits high specific capacities(115.7,88.9 and 74.4 mA·h/g at current rates of 1,20 and 50 C,respectively)and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107.5 and 80.4 mA·h/g are remained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C after 500 cycles and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 C after 2200 cycle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3.
配体C9H7R(R=CH2CH2CH3 (1),CH2(CH3)2 (2),C5H9 (3),CH2C6H5 (4),CH2CH=CH2 (5))分别与Ru3(CO)12在二甲苯或庚烷中加热回流,得到了6个双核配合物[(η5-C9H6R)Ru(CO)(μ-CO)]2(R=CH2CH2CH3 (6),CH2(CH3)2 (7),C5H8 (8),CH2C6H5 (9),CH2CH=CH2 (10))和[(η5-C9H6)(H3CH2C)CHCH(CH2CH3)(η5-C9H6)] [Ru(CO)(μ-CO)]2 (1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6,9,1011的结构.  相似文献   
4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评述和探讨了目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几种常见的聚合方法,包括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光引发聚合,对各聚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各种方法的产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光引发聚合法的发展前景,认为有必要深入开展光引发聚合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5.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缓冲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扫描速率等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B-R缓冲溶液中,大豆甙元与BSA在相互作用20min后形成1∶1型的单一的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两者的结合常数β=8.29×105 L·mol-1,转移系数α=0.367 9,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1.39s-1.  相似文献   
46.
聚炔、累积多烯与全碳环分子的模糊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 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 聚炔作为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 我们曾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虽然对于聚炔分子骨架的分析比较全面, 但由于繁冗的计算使我们对分子轨道(MO)模糊对称性的分析只限于少数典型分子. 本文将对不同的聚炔分子MO模糊对称性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包含不同碳原子数目的分子轨道模糊对称性参数值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相关体系分子的MO进行分析, 累积多烯分子虽然并非线型分子, 但其π-MO相关的碳原子处于线性位置, 可依模糊一维周期的G11体系处理. 按Born-Karman近似, 即n个单元的一维周期对称群与Cn点群同构, 本文还分析了相关的全碳环分子的MO的对称性和模糊对称性. 努力寻求与一维周期性相关的模糊对称性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47.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为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氧化剂(臭氧等)及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它们在静稳天气下积累,导致低能见度的灰霾现象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气候.大气复合污染中同时存在高浓度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的气态及颗粒污染物,这为细颗粒表面非均相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反应物;而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氧化性及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物化性质和光学性质,从而可能对大气复合污染和灰霾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利用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单颗粒显微拉曼原位在线技术,我们对大气气态污染物NO2、SO2、O3、甲醛在CaCO3、高岭石、蒙脱石、NaCl、海盐、Al2O3和TiO2等大气主要颗粒物表面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动力学和机制研究,我们发现反应主要产物为硫酸盐、硝酸盐或甲酸盐,它们可极大改变颗粒物吸湿性和消光性质.通过分析这些非均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我们识别出NO2-颗粒物-H2O、SO2-颗粒物-O3、有机物/SO2-颗粒物-光照等三元反应体系的协同作用机制,这些协同机制对于阐明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的反馈机制和非线性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苝二酰亚胺(PTCDI)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广泛用于有机光伏器件领域的研究.以PTCDI为光敏剂制备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用以降解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苝二酰亚胺(PTCDI)和四磺酸酞菁铜(CuPcTs)敏化的TiO2复合样品.利用XRD、TEM、UV-Vis和荧光光谱对复合样品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以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为模型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染料敏化能够有效地拓宽样品的吸收光谱范围,提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电子收集型的共敏化复合样品体现出了优于单一染料敏化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应用能带结构理论,阐明了单一染料敏化和共敏化样品的光生电子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49.
以Mn(NO_3)_2、Fe(NO_3)_3·9H_2O、NH_4H_2PO_4、LiOH·H_2O为原材料,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Li Mn_(0.6)Fe_(0.4)PO_4/C材料。该方法通过金属和多种配体配位构筑的框架,把得到的一次纳米颗粒构筑为类球形的二次颗粒,即发挥了纳米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又提高了材料的压实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可提升约30%。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交流阻抗谱(EIS)、振实密度、粒度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LiMn_(0.6)Fe_(0.4)PO_4/C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电压平台,还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振实密度为1.3 g·cm~(-3),且在1C倍率下,放电中值电压为3.85 V,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有142.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9.4%。  相似文献   
50.
超大硅胺基取代的低价锗化合物可以构建新颖的化学结构, 提供有学术价值的新发现。二配位的超大硅胺基氯锗宾Ge(N(SiiPr3)2)Cl (1)具有空的 4p轨道和孤电子对。针对这 2个特点, 研究了化合物 1 的热构型转换和菲醌氧化加成反应。1的温热分解生成了立方四锗卡宾 Ge4(NSiiPr3)4 (2), 与菲醌(L)定量氧化加成生成了胺基一氯菲二酚合锗(Ⅳ):[Ge(N(SiiPr3)2)(L) Cl] (3)。表征了 2个产物的单晶结构与组成。四锗卡宾 2本质上是锗异腈的四聚体, 分子呈现出畸变的立方体构型, 4个 Ge原子和 4个N原子构成了中心立方体的 8个顶点。其中 Ge-N键长为 0.203 6(3) nm, N-Ge-N与 Ge-N-Ge的键角分别为 85.51(18)°和94.32(16)°, 立方体的侧面接近平行四边形。理论计算首次揭示了四锗卡宾 2的成键面貌。自然键轨道(NBO)给出 Ge4N4骨架上的 20个分子轨道。轨道定域化的计算结果完好地呈现出 4对 Ge孤对电子、12个 Ge-N键和 4个 Si-N键的定域轨道, 能量分别为-12.22、-15.12 和-20.12 eV。Ge 孤对电子主要保留了 4s 电子的特性, 而 Ge-N 键主要由 N 的 2s 轨道(18.4 %)和 2p 轨道(71.3 %)、Ge的 4s轨道(0.75 %)和 4p轨道(9.43 %)综合贡献形成。在化合物 3的分子中, Ge采取 sp3杂化, 由于空间位阻与非对称配位, 与另外 4个配位原子形成非对称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