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化学   416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53篇
物理学   2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8篇
  1970年   8篇
  1967年   8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document. It unifies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enables the consistent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regardless of who obtained these measurements and where they were obtained. Since the document was published in 1995, it has been realised that its recommendations do not properly address an important class of measurements, namely, non-linear indirect measurements. This drawback prompted the initiation of the revision of the GUM in the Working Group 1 of the Joint Committee for Guides in Metrology, which commenced in October 2006. The upcoming revision of the GUM provides the metrological community with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is important document, in particular, to reflect developments in metrology that have occurred since the first GUM publication in 1995. Thus, a discussion of the directions for this revision is important and timely. By identifying several shortcomings of the GUM and proposing direc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we hope this article will contribute to this discussion.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section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pinion of the Editors, the Editorial Board and the Publisher.  相似文献   
12.
Fou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finding the values of the thermal slip coefficient of gases. The values obtained, kt = 1.05 ÷ 1.13, tally well with the value kt = 1.17, calculated by Ivchenko and Yalamov (4) for the case of full accomodation, and with the value kt′ = 1.17, derived from 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s by Bakanov, Derjaguin and Roldugin (23) for the same case.  相似文献   
13.
14.

涡轮盘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轻量化设计对航空发动机效率提升至关重要。基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算法(bidirectional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BESO)拓扑优化模型,使用灵敏度过滤的方法抑制棋盘格现象,用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APDL)编写拓扑优化程序,对离心载荷作用下的涡轮盘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施加叶片等效载荷的方式,考虑叶片对于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编写的算法进行拓扑优化迭代步数减少,显著提升优化效率,在减重26%的条件下,拓扑出的新的结构模型结构总应变能降低48%,结构刚度提升,最大等效应力降低25%且应变能和应力分布更均匀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以模具工业45^#钢摩擦学设计及性能要求为基础,分析了激光毛化模具钢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采用灯泵浦Nd:YAG脉冲激光器在试样表面进行激光毛化工艺试验,获得了合理的激光毛化参数范围:激光峰值功率0.8~1.6kW,离焦量-1.4~-0.4mm、+0.4~4-1.4mm,辅助气体压力〉0.2MPa,脉宽1.8ms。采用功率增益和氧气保护,可加工出预先设定的微火山口状毛化形貌。微凹坑形貌的成功获得对于提高拉伸模具的摩擦磨损性能,进一步掌握激光毛化参数与材料的作用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Crystallography Reports - The noncrystallographic symmetries of chains of regular tetrahedra are determined by mapping the system of algebraic geometry and topology designs to the structur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老化温度(80、100、120和150℃)合成了一系列KIT-6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CeO_2/KIT-6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CO_2程序升温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详细考察了老化温度对KIT-6结构以及CeO_2/KIT-6催化剂直接催化CO_2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老化温度下制备的KIT-6均保持其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随着老化温度升高,KIT-6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老化温度为100℃时,KIT-6比表面积达到最大(683 m~2·g~(-1))。KIT-6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CeO_2分散度,进而提高暴露的活性位点数量,催化活性随催化剂表面中等碱/酸性吸附位数量和Ce~(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CeO_2/100-KIT-6催化剂中CeO_2颗粒尺寸最小(5.9 nm),暴露的活性位数量最高,催化活性最佳。随后,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CeO_2/100-KIT-6催化活性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提高,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反应温度为140℃时,催化活性最高;且催化活性随反应压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在反应温度为140℃、压力为6.8 MPa条件下,催化剂经6次循环后,DMC收率由15 mmol·g_(CeO_2)~(-1)逐渐降低至2.8 mmol·g_(CeO_2)~(-1),原因归结为反应过程中CeO_2纳米颗粒发生团聚,使暴露出的活性位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手性Schiff Base-Ti(OR)4配合物催化醛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Ti(OR)4配合物催化剂,用其催化一系列醛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得到了e.e.值为22.4%~87.1%的氰醇.催化剂中抗衡离子的Lewis碱强烈地影响催化活性,但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很小,并探讨了其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沉积和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以树枝状金属Cd颗粒为模板和前驱体,在乙二胺溶剂中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表面修饰剂,制备出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元素组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当不加入HMTA时,得到的产物是无序的CdS纳米线;而在HMTA的作用下,则生成的是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通过分析溶剂热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并结合产物形貌演变规律,提出了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树枝晶CdS的形成机理。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具有三维树枝晶CdS纳米阵列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贵金属M(=Pd,Pt)为主要活性成分,掺加过渡金属Fe和Ni作为助剂,采取浸渍和氢气还原法制备了椰壳活性炭(ACcs)负载的单元金属(M/ACcs)、二元金属(M-Ni/ACcs、M-Fe/ACcs)和三元金属(M-Ni-Fe/ACcs)系列催化剂;通过CC_l4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反应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Pd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基催化剂,但后者对氯仿的选择性优于前者;在前5 h加氢反应时段,两系列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Pd-Ni-Fe/ACcsPd-Fe/ACcsPd/ACcsPd-Ni/ACcs和Pt/ACcs≈Pt-Fe/ACcsPt-Ni/ACcsPt-Ni-Fe/ACcs;总体上,引入Fe对于催化性能的改善效果要优于Ni,Ni的单独引入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催化活性。综合考量成本、活性和选择性等因素,优选Pd-Ni-Fe/ACcs作为催化剂,在393 K下反应5 h,可实现CC_l497.6%的转化率以及接近100%氯仿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