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386篇
化学   2714篇
晶体学   197篇
力学   357篇
综合类   225篇
数学   561篇
物理学   20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合成了氨基聚酰胺-胺(PAMAM(G1.0))和酯基(PAMAM(G1.5))功能化的两种硅壳荧光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zeta电势)、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失重分析仪(TGA)进行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共聚焦显微镜(CLS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流式细胞计数法评价两种硅壳荧光纳米粒进入9L细胞能力的大小、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以及细胞毒性.TEM分析表明,修饰的硅壳纳米粒大小约为60 nm左右,pH=7.4,氨基功能化的纳米粒zeta电势为+19.08,酯基功能化的为-9.01;FTIR和TGA实验进一步证明两种纳米粒被氨基和酯基的功能化.TEM和CLSM结果表明纳米粒主要存在细胞浆中,且能被溶酶体吞噬.CCK-8结果显示两种纳米粒的浓度高达1 mg/mL时仍无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有促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细胞摄取纳米粒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氨基比酯基修饰的纳米粒更易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962.
Mg2+, K+//Cl-, B4O2-7-H2O四元体系288 K固液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288 K时Mg2+, K+//Cl-, B4O2-7-H2O四元体系的相平衡关系, 测定该体系在288 K时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和密度. 依据实验测定的平衡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平衡固相, 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平衡相图以及其密度-组成图. 研究结果表明, 四元体系Mg2+, K+//Cl-, B4O2-7-H2O 288 K时的固液相平衡实验中, 有复盐KCl·MgCl2·6H2O生成, 平衡相图中有3个共饱点, 7条单变量曲线, 5个结晶区, 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MgB4O7·9H2O, K2B4O7·4H2O, KCl, MgCl2·6H2O, KCl·MgCl2·6H2O. 简要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63.
邹西梅  林竹光  彭淑女  陈招斌 《色谱》2009,27(2):169-175
开展了卷烟和烟叶中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3类29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GC-EI/MS)的分析方法研究。优化与选择了卷烟和烟叶样品的前处理条件,样品经正己烷-丙酮(体积比为1∶1)混合提取剂超声提取、Florisil硅土和中性氧化铝双净化剂固相萃取柱净化、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为95∶5)混合洗脱剂洗脱和浓缩后,以磷酸三苯酯(TPP)为内标物,采用GC-EI/MS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当样品的加标水平为20,50,100 μ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0%~110%,相对标准偏差在2%~8%之间;除了甲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1.85,1.74与2.54 μg/kg外,其余的26种农药的LOD均小于0.8 μg/kg;线性范围为5.0~500.0 μg/kg,相关系数都大于等于0.9994。此分析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卷烟和烟叶样品中3类29种痕量农药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4.
负载型LaNi5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甲苯加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燃烧还原法制备了LaNi5合金单体,并通过球磨法将其负载到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利用XRD,TEM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后的LaNi5颗粒粒径明显减小,粒径为几个到几十个纳米,制得了负载型纳米LaNi5催化剂.通过甲苯加氢反应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后的LaNi5催化剂催化活性比LaNi5单体有较大的提高,合金含量为40%时达到最大转化率.  相似文献   
965.
分析方法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化学实验室常用分析方法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常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数学模型,介绍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适当变换,实现了该数学模型在不同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6.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陈皮中砷和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陈皮样品,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陈皮中砷和汞.研究并优化了硼氢化钾的用量、消解介质的酸度、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等试验条件.荧光强度与砷及汞的质量浓度在20.0μg·L-1及2.00 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84μg·L-1(砷)和0.022 μg·L-1(汞).应用此法分析了6个陈皮试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0%,以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砷)和90.7%(汞).  相似文献   
967.
水热法合成ReMn2O5(Re=Gd,Sm,Yb)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水热法,以KMnO4和Mn(C2H3O2):为锰源,在250℃反应24 h合成了高各向异性的GdMn2O5、SmMn2O5和YbMn2O5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eMn2O5(Re=Gd,Sm,Yb)均为正交相结构.反应溶液中碱性矿化剂浓度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68.
A series of new pyrazolo[4,3‐f]quinolin‐7‐o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of equimolar amount of aromatic aldehydes with 2,2‐dimethyl‐1,3‐dioxane‐4,6‐dione and 1H‐indazol‐5‐amine in ethylene glycol without catalyst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is one‐pot protocol has the advantage of good yields, simple workup procedure and shorter re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969.
余巍  彭慧  张海波  周晓海 《中国化学》2009,27(8):1471-1475
一系列吗啉离子液晶被合成,包括N-烷基-N-甲基吗啉类盐(Mor1, nX, n = 10, 12, 14, 16, X = BF4-) 和酸性N-十六烷基吗啉类盐(Mor16X, X = BF4-, CH3SO3- and p-CH3C6H4SO3-) 。它们的介晶性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表征。N-十六烷基-N-甲基吗啉氟硼酸离子液晶的分子结构通过单晶衍射和变温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硼酸阴离子利于介晶化合物的形成和稳定,且它与吗啉阳离子形成的氢键导致了介晶相变过程中的构造变化。  相似文献   
970.
QSAR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代氯苯酚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现已有邻氯苯酚等4种酚类化合物被美国环保局定为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1].对此,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取代氯苯酚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构效关系[2-3 ].因此,通过建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对于预测其生物毒性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