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6篇
  免费   3610篇
  国内免费   4267篇
化学   15513篇
晶体学   468篇
力学   1007篇
综合类   422篇
数学   2068篇
物理学   788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837篇
  2016年   961篇
  2015年   1089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1666篇
  2012年   1945篇
  2011年   1991篇
  2010年   1551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623篇
  2007年   1446篇
  2006年   1334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In2S4固溶体, 并通过用盐酸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了系列ZnmIn2Sm+3(m≥2, 整数)固溶体.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荧光光谱(PL)和电化学测试对催化剂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系列固溶体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活性. 结果表明, ZnIn2S4固溶体经0.5 mol/L HCl处理后能转化为Zn2In2S5固溶体, 其制氢活性为ZnIn2S4固溶体的2.2倍, 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在非醋酸体系下分别通过动态和静态水热晶化方法合成了SAPO-5分子筛, 并考察了转速、 晶化时间及凝胶体系水硅比对SAPO-5分子筛晶相及形貌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静态、 动态水热条件下SAPO-5分子筛的晶化过程. 结果表明, 静态水热条件下晶化6 h得到的SAPO-5分子筛为球状、 六边形柱状聚集晶体; 而在20 r/min转速下晶化2和6 h得到的SAPO-5分子筛分别为分散的凹面柱状晶体(凹面直径约6~8 μm)及均一分散的球状晶体(直径为16 μm); 在60 r/min转速下晶化3 h即可得到高度分散的六边形柱状晶体(六边形直径约5~8 μm); 提高转速至100和140 r/min时仅需晶化1 h即可得到六边形柱状晶体. 通过考察体系水硅比(H2O/Si摩尔比)的影响, 确定最佳的水硅比为70, 此条件下所得晶相为纯相且分子筛的分散度最好. 综上可知, 相较于静态晶化, 动态晶化不仅从形貌上改善了晶体的分散度, 通过缩短晶化时间、 降低晶化转速也提高了SAPO-5分子筛的晶化效率. 本文采用较小的水硅比(H2O/Si摩尔比为70)、 较低的模板剂用量在非醋酸体系下合成了SAPO-5分子筛, 为SAPO-5分子筛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更简单、 经济的路线.  相似文献   
993.
在苯乙烯单体的对位引入具有亲水性链段的乙二醇单元, 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RAFT), 可控合成了几种新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苄基乙二醇单甲醚)-b-聚丙烯酸(PMnEOS-b-PAA, n=1~3), 对其温敏和pH敏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 研究了PMnEOS-b-PAA分别在亲水性环境下(四氢呋喃/水)和亲脂性环境下(四氢呋喃/甲苯)自组装体的形貌. 将聚对二乙二醇单甲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与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按质量比1:1[m(PMDEOS-b-PAA)/m(PS-b-PAA)=1:1]共混进行共组装, 在四氢呋喃/甲苯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中, 发现了一类新型具有均匀分布内部孔道且表面光滑的球形组装体. 进一步研究了该组装体的可重复性和组装机理, 为其后期应用于工业上的负载催化、 小分子识别与释放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包埋法将离子液体封装在分子筛KIT-5孔笼内,制备了四种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甲缩醛和三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醚(PODE_n),研究了不同条件对三聚甲醛转化率和目标产物PODE_(3-5)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合成PODEn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100℃、甲缩醛与三聚甲醛物质的量比1.5、催化剂含量3%,在此条件下,四种催化剂均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效果。与离子液体催化剂相比,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且性能稳定,可多次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方乐  #  虞敬  #  郭冠伦  * 《燃料化学学报》2020,48(6):735-740
为了研究La_(0.7)Sr_(0.3)CoO_(3-δ)钙钛矿催化剂对碳黑的催化氧化过程,本研究通过研究催化剂和碳黑的两种不同接触方式,即紧密接触与松散接触,讨论了其对碳黑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松散接触和无催化剂接触条件相比,紧密接触条件下碳黑的tig(起燃温度)分别下降了89.5和157.4℃,同时随着催化剂/碳黑的比例增加,碳黑氧化的tig、tm(最大转化温度)、tf(燃净温度)均向低温区域移动,表明该催化剂对碳黑有着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6.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_(0.9)Co_(0.1)O_3和LaNi_(0.9)Cu_(0.1)O_3为前驱体制备了Ni-Co/La_2O_3和Ni-Cu/La_2O_3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相互稀释,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取决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态,Ni-Co双金属催化剂中,Co掺杂改变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式和吸附强度,使得Ni-Co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炭性能。Ni-Co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反应时,显现出较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F-T组分(Fe、Co、Ni)改性的KCuZr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异丁醇。通过BET、XRD、TEM、XPS、H_2-TPR、CO-TPD以及in-situ DRIFT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T组分的加入促进了乙醇和丙醇的形成,但是对异丁醇选择性影响不同。结果表明,Fe促进了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分散,活性组分Cu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了富集,提高了H_2/CO活化吸附;另外,KFeCuZrO_2的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C_1物种,有利于乙醇和丙醇进一步发生β-加成反应得到异丁醇,而Co和Ni改性的催化剂上缺少足够的C_1物种,因此,异丁醇的选择性并未明显增加。Co的引入对催化剂结构以及Cu的分散影响不大,但是Co改性后催化剂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催化剂发生了失活;Ni添加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且催化剂表面Cu/Zr物质的量比也降低到0.19,催化剂粒径增大,Cu-Zr之间相互作用减弱,异丁醇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8.
烷基羧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开发以来源丰富的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起始原料的反应.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氧化还原作用下可以高效地生成烷基自由基,从而在温和条件下用于构筑各类化学键.以可见光催化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脱羧自由基反应类型为线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在可见光条件下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脱羧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Demand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have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layered transition-metal oxide cathodes for room-temperature rechargeable sodium ion batteries (SIBs). Now, an abnormal layered-tunnel heterostructure Na0.44Co0.1Mn0.9O2 cathode material induced by chemical element substitution is reported. By virtue of beneficial synergistic effects, this layered-tunnel electrode shows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sodium half-cell system and excellent compatibility with hard carbon anode in sodium full-cell system. The underlying formation process, char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hase transition, and sodium-ion storage electrochemistry are clearly articulated and confirmed through combined analyses of in situ high-energy X-ray diffraction and ex situ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operando X-ray diffraction. This cryst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regulation strategy offers a future outlook into advanc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SIBs.  相似文献   
1000.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3D) d-f hetero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formulated as [EuCd1.5L2(H2O)3] · 2H2O ( 1 ) [H3L = 5-(4-(tetrazol-5-yl)phenyl)isophthalic acid]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Structural analysis displays that 1 features a 3D (3, 12)-connected framework constructed by [Eu2Cd3(tetrazole)4(COO)8] units. Th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 of 1 immersed in different solvents reveals that 1 possess good solvent stabilit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1 displays highly selective detection for ronidazole (RDZ) and 4-nitrophenol (4-NP) through luminescence quenching.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luminescent sensing is also well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