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1575篇
化学   2875篇
晶体学   138篇
力学   264篇
综合类   197篇
数学   443篇
物理学   20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从理论上分析了玻璃微珠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利用近轴光线球面折射理论分析了玻璃微珠实现回归反射的折射率,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在最大可能增加回归反射的基础上,讨论了入射光线到主光轴的距离与回归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了实现最大反射时玻璃微珠的折射率范围为1.80~1.95,研究结果对回归反射标志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2.
以丙烯酸和甲醇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丙烯酸甲酯。 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温度或者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丙烯酸的转化率也不断提高。 醇酸摩尔比的增加能提高丙烯酸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出现先增加后减缓的现象。 与此同时,建立该催化酯化反应的Pseudo-Homogeneous(PH)的理想和非理想以及Langmuir-Hinshelwood(LH)反应动力学模型,辨识得到相应反应动力学方程。 经比较,采用活度替代物质的量浓度的LH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MRD)最小,计算值为1.466%,最适合实际反应。  相似文献   
173.
ω-芋螺毒素属于海洋生物活性多肽,由24-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特异性作用于电压敏感的钙离子通道(VGCCs),能够直接开发成药物或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开发.本文应用新型氨基酸残基结构描述符cscales和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对ω-芋螺毒素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并设计、构建了容量为2244个化合物的N-型和P/Q-型VGCC拮抗剂虚拟组合多肽库,然后分别采用QSAR模型预测和相似性搜索方法对组合多肽库进行了虚拟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N-型和P/Q-型VGCC拮抗剂QSAR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CV-r2)均大于0.89.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组合多肽库中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虚拟筛选,得到了具有高预测活性的6个N-型和19个P/Q-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为进一步的合成和活性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文建立的多肽QSAR预测模型和虚拟筛选策略,为其它多肽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和虚拟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报道了一个高效的以苯甲酰胺和N,N-二溴苯甲酰胺为氮溴源的胺溴化反应。这个反应有广泛的底物适应性、很好的产率及较高的非对映选择性。本文报道的胺溴化反应用金属无机盐和碱作为共同催化剂,与作者们以前报道的胺卤化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5.
以惰性盐KCl为模板、硝酸镍为金属催化剂镍源、葡萄糖为碳源,通过碳化处理制备了介孔石墨化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测试仪对介孔石墨化碳片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碳片形成的机理,采用三电极测试体系研究了介孔石墨化碳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0 g KCl制备的碳片比表面积最大(989 m2·g-1),在6 mol·L-1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达到180 F·g-1;当电流密度达到10 A·g-1时,比电容维持在148 F·g-1,显示了电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g-1条件下,2 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电容没有发生衰减,展示了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6.
制备了高岭土修饰碳糊电极(KCPE),并以氢醌(HQ)为电催化介质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电极上谷胱甘肽(GSH)的加入对氢醌的电化学响应有明显提高,且电催化氧化峰电流与GSH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可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GSH进行定量测定。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得电极有效表面积为0.118 6 cm2、电荷传递系数为0.68、表观速率常数为1.08×104cm3·mol-1·s-1。在优化条件下,测得GSH在KCPE上的线性范围为0.1~1,2.5~25μmol/L,检出限为0.073μmol/L。用该方法对含GSH的市售药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7.
建立了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对映体在茶叶基质中的手性拆分与定量方法。比较了2种手性柱对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对映体的分离效果,并对分离效果较优的BGB-176手性柱进行色谱条件优化。茶叶样品经改良QuEChERS法处理后,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4,0.08,0.4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的回收率分别为58.3%~66.4%和50.8%~57.6%,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7%。方法检出限为0.003~0.01 mg/kg。该方法简便、可靠,满足分析要求。通过实际样品的检测,发现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对映体在茶树上存在一定的降解差异。  相似文献   
178.
"中药微量元素数据"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生物甲壳药、矿物药和中成药刊出,其中又细分为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温里祛寒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理血药、补养药、固涩药、化痰止咳药、消导药、熄风镇痛药、养心安神药、芳香开窍药、外用药、驱虫药、各类中药煎煮液。 检测的中药747种,共6 780味。每种药包括药名、学名、科属、部位、产地、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和文献来源等8个内容。以表格形式表示。每味药物最多测定38种元素,最少测定4种元素,平均测定17种元素,共展示出的元素数据约12万个。 每一个数据含义非常深刻,如序号为113的黄芩,共测定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云南、四川、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等50个不同产地黄芩中的20种元素。又如序号为114的猕猴桃,共测定其中花、果、叶、枝、茎、根、皮、汁等8个不同部位中的23种元素。从元素的角度去研究中药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药用功效,很有科研价值和实用意义。还可以用模式识别法去研究微量元素与中药的解表、清热、理气、理血等药性的关系,指导合理用药和配伍,深入研究中药与元素数据的关系,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意想不到的科学规律。 "数据"所参考的1 036条文献,全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是中国科研人员使用34种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所得的分析测试数据,是研究课题的"数据",有高度的可靠性。对中药进行"解剖"测试,不但测定其"全身"中的元素,还测定其不同"器官"中的元素含量,如人参,既测定全参,又测定人参子、人参叶、人参皮、人参花、人参芦、人参茎、人参果、人参须等8个不同部位的元素含量,用元素功能指导临床用药很有帮助,甚至有些可用替代药,而且用中药治疗的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179.
Two macrocyclic zinc(II) complexes {[ZnL(VO3)2]·0.33H2O}n(1) and [ZnL(H2O)2][Ni(CN)4](2)(L = 5,5,7,12,12,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s of [ZnL](ClO4)2 with NH4VO3 and K2[Ni(CN)4], respectively,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XRPD, TG 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Zn(II) atom lies on an inversion center and is octahedrally coordinated by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he tetradentate macrocyclic ligand in the equatorial plane and two oxygen atoms of [VO4] tetrahedra in the axial positions in 1, and two oxygen atoms of two water molecules in 2. Complex 1 shows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the links of [VO3]nn- chains with [ZnL]2+, forming one-dimensional channels occupied by guest water molecules. The monomers of [ZnL(H2O)2]2+ and [Ni(CN)4]2-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to form a two-dimensional sheet in complex 2.  相似文献   
180.
The complex [Cd(bbb)Cl2]·DMF·H2O, where bbb is 2-(2-(1H-benzo[d]imidazol-2-yl)benzyl)-1H-benzo[d]imidazol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analyses. For the complex: C24H25Cl2CdN5O2, Mr = 598.77, crystal system,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a = 9.9878(12), b = 10.0008(12), c = 13.2217(15) , α = 80.674(2), β = 72.158(2), γ = 86.776(2)°, V = 1240.5(3) 3, Z = 2, Dc = 1.598 g/cm3, λ = 0.71073, μ(MoKα) = 1.127 mm–1, F(000) = 600, S = 1.04, R = 0.0905 and wR = 0.3088 for 480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It is a neutral complex. The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of cadmium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 atoms of ligand and two chloride ions. The complex emits blue green luminescence with emission peaks at 480 nm in DMF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