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化学   127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6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294篇
物理学   4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Research on short fibers/rubber foam composites is rarely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microcellular rubber foams unfilled (MF), strengthened by pretreated short fibers (MFPS) and untreated short fibers (MFUS) a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composites have been studi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mechanical testing, respectively. The SEM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retreated and untreated short fibers disperse uniformly in the composites and in bidimensional orientation. Moreover, the pretreated short fibers have much better adhesion with the rubber matrix than untreated on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hort fibers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 enhancement of mo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icrocellular rubber foams, and the good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the short fibers with the matrix contributes to the more extensive improvement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short fibers to compressive modulu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density of microcellular rubber foams, the orientation of short fiber and the deformation ratio. The compressive modulus of microcellular rubber foams at the normalized density less than 0.70 and beyond 0.70 is predicted by the modified Simple Blending Model and the Halpin-Kerner Model, respectively. Th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values are in good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2.
5-阿维菌素B1a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维菌素B1a(AVB1a)与羧酸在DMAP/DCC体系中直接酯化,得到10个5-AVB1a酯衍生物,产率50%~79%;其化学结构由IR,1H NMR,13CNMR和MS谱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5-阿维菌素B1a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53.
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在Zn/Al-CLM催化剂上具有一定的的反应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且芳构化主要转化为苯;载体Al-CLM的焙烧温度、金属锌负载量、活化温度等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载体经500℃预焙烧制备的Zn/Al-CLM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柱结构保留度,从而表现出最佳的芳构化性能;随着锌含量的增加,Zn/Al-CLM催化剂的酸量增大,从而使丙烷转化率增大,而选择性则是锌含量质量分数为5.8%时具有极大值;400℃活化处理可使Zn与Al-CLM之间具有适中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Zn/Al-CLM具有较高的芳烃收率。  相似文献   
154.
155.
1,4-二乙氧基苯的相转移催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型交联聚苯乙烯为载体研究制得新型季Lin盐型相转移催化剂Y98B,并将其于1,4-二乙氧基苯的催化合成反应,进行了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和熔点测定,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对苯二酚与溴乙烷物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动力学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在反应温度为70℃,mol对苯二酚:mol溴乙烷=1:3.5,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3.0g的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84.3%。  相似文献   
156.
苯基荧光酮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锗具有增血、抗炎症、抗衰老等多种医疗功能 ,因此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锗已有报道[1~ 4] 。用苯基荧光酮荧光度法测定锗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苯基荧光酮与锗在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络合物形成速度快的优势 ,使其先在缓冲溶液中显色 ,然后在 0 .3mol LHCl介质中测定其荧光强度 ,用于粉煤灰中痕量锗的测定 ,得到满意结果。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RF - 5 4 0荧光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锗标准溶液 ( 1g L) :称取 0 .1 0 0 0g纯锗粉于 5 0ml小烧杯中 ,加入 5mlNaOH ,再加入几滴 30 %H2 O2…  相似文献   
157.
在低钯含量活性非均布Pd/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富氧条件下,氢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低温、富氧条件下NO的转化率高达80%-100%。NO直接分解实验表明,600℃,NO分解转化率在无氧时为17.3%,有0.5%氧存在时接近于0。氢非选择性还原NO条件下,100℃以下,NO转化率为100%。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推测了氢部分选择性还原N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反应,不同的反应温度下,NO脱除反应有所不同。在115℃以下,NO还原产物为NH3;115℃-155℃,NO还原产物为NH3、N2O和N2;155℃以上,NO还原产物中无NH3存在。NO还原反应与氢氧反应是平行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58.
采用不同还原剂(甲醛、甲酸、硼氢化钾和氢气),或于还原Pt(IV)过程中引入少量Pt/AC(AC: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氢气分子,制备了Pt/AC催化剂。其催化氢化硝基苯制对氢基酚的反应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所用的还原剂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但对反应选择性影响较小。用甲醛、甲酸和硼氢化钾还原制成的催化剂的活性皆较高;以氢气还原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差;采用“催化”氢气还原法,可大大提高Pt/AC催化剂的活性,与传统甲醛还原法相比,甲酸和“催化”氢气还原制备Pt/AC催化剂的方法较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59.
高效液相色谱和热重分析在树形聚酰胺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了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合成工艺条件,采用HPLC和热重分析(TG)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合成的树形聚酰胺胺进行分析与表征;HPLC的分析表明,在各不同代的目标化合物中,均有反应物单体存在,在高代产物中除了含有少量反应物外,还有少量的低代数分子;TG分析表明,产物中小分子反应物占的比例很少,一般为2%-3%左右,如果将减压蒸馏后的产物重新进行真空干燥,对半代树形大分子,能进一步有效除去小分子反应物,而对于整数代树形大分子,则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0.
发光多孔硅由于在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1].最近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但是,有关多孔硅的发光机制仍然存在着争论[1,3,4],利由于消除了单晶硅衬底的影响,对脱离了硅衬底的多孔硅自支撑膜能够进行普通多孔硅所不能进行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