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化学   791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81篇
物理学   5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s one of the key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s (PIKKs) family members, 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 kinase (ATR) is crucial in maintaining mammalian cell genomic integrity in DNA damage response (DDR) and repair pathways. Dysregulation of ATR has been found across different cancer types. In recent years, the inhibition of ATR 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cancer therapy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Importantly, tumor-specific alterations such as ATM loss and Cyclin E1 (CCNE1) amplification are more sensitive to ATR inhibition and are being exploited in synthetic lethality (SL) strategy. Besides SL, synergistic anticancer effects involving ATRi have been reported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in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different forms of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 summarizes the pharmacological benefits and ongoing clinical trials behind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provides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hope is to draw awareness to the community that targeting ATR should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anticancer medicines.  相似文献   
72.
The polysaccharides,FIII-2,FIII-2-a,FIII-2-b and FIII-2-c were purified from the fruit body of Ganoderma tsugae(G.tsuga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four polysaccharides on the productions of huma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interleukin-1α(IL-1α)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saccharides up-regulated the production of IL-1α and TNFα in THP-1 cells under non-stimulatory condition or under stimulation of both lower concentration lipopolysaccharide(LPS) and phorbol myristate a...  相似文献   
73.
对盐碱法提取酵母核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pH为7.5,NaCl的含量为6.5%,提取时间180 min,对酵母核酸的平均提取率达到5.70%。  相似文献   
74.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 系统研究了40个新型三唑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CoMFA研究中, 研究了两种药效构象对模型的影响, 并考察了网格点步长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在CoMSIA研究中, 系统考察了各种分子场组合、网格点步长和衰减因子对模型统计结果的影响, 发现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和氢键受体场的组合得到最佳模型. 所建立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相关系数q2值分别为0.718和0.655, 并都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CoMFA和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地解释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中苯环上各位置取代基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染料天青A(AA)与鲱鱼精DNA(dsDNA)在0.20 mol/L pH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AA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0.134 V和-0.082 V(vs.SCE)有一个还原峰和相应的氧化峰。加入dsDNA后,AA的还原峰和氧化峰电流均明显减小,但电子转移系数和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基本不变。AA与dsDNA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求得AA与ds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n(AA)∶n(DNA)=3∶1,结合常数β=2.51×101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与循环伏安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6.
中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准确测定中草药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中草药安全性的保证具有一定意义[1-2].  相似文献   
77.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替代传统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从葡萄酒中提取、净化5种农药,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校正方法补偿基质效应。添加3水平(0.01-0.10mg/L)的回收率为85.7%-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3.6%-8.5%;检出限达到0.1-0.8μg/kg。本方法可用于葡萄酒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
利用微型多功能进样技术,通过在线吸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溶液,详细研究了SLS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的影响因素。通过在线吸入SLS可以提高铬的吸收灵敏度,1μg/mL Cr的吸光度可达0.18~0.20,并可抑制绝大部分离子的化学干扰。用本法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浸出液中的微量铬,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用pH计和Cd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金属硫蛋白的加质子常数及其与Cd(Ⅱ)的络合常数, 用改进的简化络合模型处理实验结果, 得到了去金属硫蛋白(apo MT)中6类不同的加质子基团的数目及其加质子常数。对Cd(Ⅱ)滴定数据的计算表明, MT中两个结构域——α和β对Cd(Ⅱ)的络合常数相差约1000倍。从热力学定量描述了MT中两个结构域结合金属离子选择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80.
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建立了测定烟草中两种多羟基吡嗪异构体的方法.烟草中的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2,5-DOF)和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2,6-DOF)用甲醇索氏萃取2h后,提取液用Waters Sep-Park-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选择Waters carbohydrate analysis(3.9 mm×300 mm)色谱柱(NH2柱),V(乙腈)∶V(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烟草中的2,5-DOF及2,6-DOF达到基线分离.两种异构体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6,线性范围为0.5~100 μg/mL;标准回收率分别为98%和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出限为0.2 μg/mL.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卷烟中的2,6-DOF和2,5-DOF两种异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