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1132篇
化学   1959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233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499篇
物理学   13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本文选择了2-羟基-1-萘醛与水合肼形成的席夫碱,[(HO)(C10H6)CH=N-N=CH(C10H6)(OH)],作为配体,设计组装了双核三螺旋的三价铁配合物。配合物中每一个铁离子以准八面体的配位方式分别与三个NO双齿单元配位, 三个配体分别桥联两个金属形成特定的三螺旋构型。分子内和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对螺旋体的形成和堆积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照,本文还报道了配体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2.
石贤爱  宗敏华  孟春  郭养浩 《催化学报》2005,26(11):982-986
 研究了马肝醇脱氢酶(HLADH)在含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酸盐([bmim]Cl)的反应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以乙醇为底物时,该酶在[bmim]Cl含量≤0.15 g/ml的体系中的活力高于在不含离子液体的体系中的活力; 离子液体浓度过高(>0.15 g/ml)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反应温度和pH对含离子液体的反应介质中酶活力的影响规律与不含离子液体时的规律相似. 与不含离子液体的反应介质相比, HLADH在含0.05 g/ml [bmim]Cl的体系中催化乙醇氧化的活化能下降,酶反应的Vmax和Km均升高. 反应体系中低浓度(≤0.1 g/ml)的离子液体能提高酶的热稳定性,但高浓度(>0.1 g/ml)的离子液体可降低酶的热稳定性. 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显示,在含不同浓度离子液体的反应介质中酶分子构象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3.
Urease was immobilized onto the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ed chitosan beads that were prepared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activity and the yield of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urease was 10.83 U/g B and 47.7%, respectively. The conditions of urease immobilization were optimiz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immobilized urease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ree enzyme.  相似文献   
114.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5.
在无水乙醇中,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菲咯啉(o-phen·H2O)与TmCl3·3.65H2O作用,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确定它的组成为Tm[(C5/sub>H8NS2)3(C12H8N2)]。 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水合氯化铥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298.15 K时标题化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推导了用该热量计测定固态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式,并测定了题目配合物298.15 K的比热容。用RBC-Ⅱ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题目配合物的恒容燃烧热, 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16.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7.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9.
La0.8Sr0.2Ga0.8Mg0.2O2.8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SOFC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具有较高氧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La0.8Sr0.2Ga0.8Mg0.2O2.8粉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于1400℃焙烧后即形成了钙钛矿结构,无杂相存在.探讨了粉料压制坯体的致密化和导电性能在1450℃下与烧结时间的关系,发现烧结时间为18h时其相对密度达98.3%,而在24h的情况下,样品具有最佳的氧离子导电性.采用Ni-Ce0.8Gd0.2O1.9作为阳极,La0.8Sr0.2Ga0.6Ni0.4O2.7作为阴极,组装了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和阴极分别通入含3%H2O的氢气和空气,750℃时的开路电压为1.04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P)达252mW/cm2(U=0.48V,J=525mA/cm2).  相似文献   
120.
YBa2Cu3-xVxO7-y(x=0, 0.1, 0.2, 0.3, 0.4, 0.5 and 0.6) superconductors have been prepared.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remains orthorhombic for all compositions studied, but for x > 0.4 V2O5 was detected as an impurity phase. Substitution of V5+ for Cu2+ occurs in the Cu(2) sites on the Cu(2)-O plan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gh valence element, vanadium, produces the extra free-electrons. These electrons recombine with the positive carrier of the system. It makes depression of the mobility and the Hall number of YBa2Cu3-xVxO7-v and also results in a depression of 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