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4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化学   2056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282篇
综合类   126篇
数学   504篇
物理学   14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溶胶凝胶法制备取向性氧化铝超滤陶瓷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金属醇盐的溶胶-凝胶法在多孔α-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孔径均一的γ-Al_2O_3超滤膜.经X射线衍射仪、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静态氮吸附等手段对膜的结构、形貌与孔径大小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顶层膜取向生长,膜厚受浸取时间、溶胶浓度、粘度和实验温度等因素影响.典型条件下可在20mm×20mm衬底上制备孔径均一、大小为3.8~4.8nm和厚度2μm左右的无裂纹、无孔洞等表面缺陷的多孔γ-Al_2O_3陶瓷膜.  相似文献   
992.
The interaction of several anti-tumor metal complexes with dGMP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rans-[en2Os(η2-H2)]2+ as a 1H NMR probe in a competitive mode. Me2SnCl2, Bu2SnCl2, Et2Sn(phen)Cl2 and Et2SnCl2 can bind to dGMP mainly via phosphate; Cp2TiCl2 binds to dGMP mainly via phosphate and N7. The binding constant for (CH3)2SnCl2 binding to phosphate of dGMP exceeds 2.71×104. The binding constant for Cp2TiCl2 to phosphate is even greater than that of Sn(IV). Cis-platin has high affinity for both N7 and phosphate, but mainly for N7. Binding of the probe to N7 of dGMP reduces the binding affinity for phosphate of the same dGMP molecule by a factor of 5 to 6. Much the same factor is expected to apply to other metals containing agents interacting with dGMP.  相似文献   
993.
大孔树脂对磺酸类化合物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4种大孔树脂ND-022,ND-900,NDA-99和NDA-100作为吸附剂,分别对水溶液中甲基磺酸钠、苯磺酸钠、对甲基苯磺酸钠和2-萘磺酸钠等磺酸盐进行吸附.探讨了溶液的初始pH值对不同类型树脂吸附磺酸类物质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SO4^2-对树脂吸附磺酸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功能树脂NDA-99对磺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其选择性优于弱碱树脂ND-900,这为进一步研究大孔树脂对磺酸类物质的吸附机理和实际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二酰氧碘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三价碘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与药物化学中主要起氧化和偶联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廉价氧化剂Oxone和高级羧酸交换制备二酰氧碘苯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氧化反应与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并对二酰氧碘苯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995.
A novel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to 1,3-dihydrobenzo[c]furan glycone was develop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5-fluoro, 5-iodo uracil and guanosine derivatives, the aromatic analogues of the well known antiviral 2',3'-dideoxy-2',3'-dihydronucleosides (d4N), were synthesized.  相似文献   
996.
以 (R) pantolactone为原料 ,经还原、羟基保护、环合、开环、脱保护、氧化等 8步反应 ,合成了 (3S) 2 ,2 二甲基 3 苄氧基癸酸 ,总收率为 40 0 % .  相似文献   
997.
稀土元素对Cu-6%Ag及Cu-24%A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Cu-6%Ag及Cu-24%Ag合金铸锭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通过在合金中添加0.1%混合稀土的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高Ag含量和低Ag含量两种合金原始组织的影响。稀土元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共晶体数量增加,细化低Ag含量合金的铸态α基体晶粒,降低高Ag含量合金中被连续网状共晶组织包围的枝晶轴问距。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稀土元素可明显细化在α基体中析出的次生相,并使共晶组织更趋于分散和向离异共晶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两个易扭转异构的双三齿有机配体,双吡啶二甲基-6,6′-二酰肼-2,2′-连吡啶(H2L1)和双吡啶二乙基-6,6′-二酰肼-2,2′-连吡啶(H2L2),和金属镍离子组装得到2个金属螺旋体(helicate),Ni2(HL1)2(PF6)(BF4)(CH3OH)(H2O)2 (1)和Ni2(HL2)(H2L2)(ClO4)3(C2H5OH)(CH3OH)H2O)3 (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由配体H2L3出发,通过逐级组装的方法,得到一个镍-银杂金属的配位聚合物Ni2Ag2(HL3)2(ClO4)2(CH3CN)3 (3)。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3中配体H2L3首先与镍离子组装成分子盒化合物(molecular box),该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Ag离子与分子盒外围N原子配位,使分子盒互相串连成一维配位聚合物3,分子盒聚集体沿c方向伸展成一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堆积成二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了MCM-22和具有相同硅铝比的β沸石的酸中心数及其分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结合扩散系数与扩散势能,讨论了产物分布与MCM-22沸石孔道及酸性质的关系,并与β沸石进行了比较.苯烷基化反应发生在MCM-22沸石的外表面上,其空间位阻较小;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与发生在β沸石十二元环孔道内的苯烷基化反应相比,异丙苯的选择性低2%~4%,二异丙苯的选择性高0.5%~5%,三异丙苯的生成量多10余倍.位于MCM-22沸石十元环二维正弦波形孔道的B酸中心,由于空间位阻大,很难发生苯烷基化反应,但可发生丙烯齐聚反应,故MCM-22沸石上有较多的丙烯齐聚物生成.β沸石上生成正丙苯的量是MCM-22沸石上的3~4倍.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