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化学   534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279篇
物理学   40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共掺杂效应对Y2O3:Eu3+和Gd2O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顾牡  刘小林  刘冰洁 《发光学报》2007,28(3):383-388
通过在Y2O3:Eu3 和Gd2O3:Eu3 发光材料中掺入Li ,Mg2 ,Al3 等离子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根据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的结果,认为这些离子多倾向于形成C2格位附近的间隙缺陷对,导致部分Y(Gd)-O的键长增加,提高了材料的量子效率的同时使得激发峰位出现红移,是引起材料发光增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2.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自建立伊始,以创新型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人才为根本目标,历经1993年开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09年开始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2020年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与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的实施,通过近30年化学基地的持续建设,形成了具有吉大特色的以“厚基础、强能力、会创新”的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基地持续建设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不断推进拔尖班、强基班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大优质课程建设、探索国家化培养模式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3.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始终将一流人才的培养作为不懈追求发展的根本目标。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实施多元化、特色化的海外优质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通过搭建外延式实践平台,支持能力阶梯式增长,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构建了多层次、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化学领域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4.
碳酸钴由于受生产工艺的制约,生产的产品组分复杂,且市售碳酸钴产品的命名也存在多样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多功能粉末衍射仪和红外吸收光谱仪对某碳酸钴产品的成分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碳酸钴产品钴、碳、氮的含量分别为46.53%、8.31% 和1.48%,相对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35.
利用无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射成形技术,制备可降解高分子万古霉素缓释纤维,并对其体外万古霉素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最适合的成形工艺参数;选择有代表性的PLGA作为主体缓释材料,万古霉素作为实验对象,建立了上述万古霉素制剂体系的体外缓释模型和分析方法;结合缓释材料的降解情况对万古霉素缓释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核酸工具酶辅助的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在生物分析中的发展和应用,简要介绍了该方法在蛋白质、核酸及一些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核酸工具酶辅助的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一种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生物体液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8种极性农药的方法。8种极性农药经Metrosep A Supp 5阴离子色谱柱(150 mm×4.0 mm,5μm)分离,以纯水-20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含0.1%氨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8种极性农药在0.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S/N≥3)为0.08~0.3 ng/mL,定量下限(S/N≥10)为0.3~1 ng/mL。方法的基质效应为86.5%~106%,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1.5%~11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2.8%,日间RSD为0.50%~5.3%。该方法无需复杂的衍生化过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生物体液中8种极性农药的检测。  相似文献   
3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建立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ACPS)中未知组分的鉴定方法,以BDS 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比较了中国药典方法和HPLC-QTOF/MS方法的相关性;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收集未知组分,并在HPLC-QTOF/MS体系中进行定位和确认,确定未知组分在液质体系中的出峰位置和准确分子量;筛查混合空白辅料成分,并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利用HPLC-QTOF/MS鉴定ACPS的未知组分为糖精钠。方法可为抗生素药品中未知组分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竹屑、棉籽壳和棉秆三种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及差异。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并分析了三种生物质原料在热裂解中气体产物(CO、H_2、CH_4、CO)随温度变化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棉籽壳和竹屑,棉秆的失重率最大约为84%。其次,由热解阶段的产物可知,虽然棉秆在热解时的气体离子流(CH_4和CO_2)释放强度高于棉秆和棉籽壳,但是对于生物质混合气体(H_2和CO)的离子流强度,竹屑的离子流强度高于棉秆和棉籽壳。最后,在热解性能方面,挥发分初始析出的温度和热解特性指数的大小排列结果一致,均为竹屑棉籽壳棉秆,其表观活化能分别48、52和66 kJ/mol,这与热重实验结果一致,在相同条件下竹屑的热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无人区”,校、院层面围绕人才培养建立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充分利用职称评聘、教师能力发展、学生活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健全奖励激励制度,加强配套经费支持,探索构筑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涉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三维”立体化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学院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