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0篇
  免费   1337篇
  国内免费   2801篇
化学   5786篇
晶体学   194篇
力学   360篇
综合类   282篇
数学   1078篇
物理学   33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704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预培红壤中加入定量的有机肥和葡萄糖及不同浓度的Cu,25℃培养14d,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Cmic),N(Nmic)。结果表明,存在有机肥和葡萄糖时,土壤中Cmic和Nmic随着Cu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mic/Nmic随着Cu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施加有机肥和葡萄糖的土壤中,在所有Cu处理浓度下,土壤中Cmic和Nmic均比未加有机物质处理高,特别是有机肥处理中土壤Cmic和Nmic均比其它处理高得多,说明有机肥可明显减轻Cu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毒性,同时也说明有机肥可提供微生物N源。不含Cu时,加入有机肥和葡萄糖导致土壤中Cmic和Nmic增加,其中有机肥明显。  相似文献   
82.
以邻菲咯啉-5,6二-酮和3醛-基吡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配体——2-(3吡-唑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1),其结构经1H NMR,IR及MS表征。研究了1的电子吸收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3.
The effects of ion implantation on ployacetylene films PA have been studied with Ar~+, Fe~+, C1~+, I~+, Na~+ and K~+ ions in the energy range of 15—30 keV. The changes of PA films i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ue to chemical doping and ion implan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tructure and depth profiles of impurities, were measured through infrared (ATR/FTIK),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RBS) and the four probe technique. In all cases, ion implantation of active ions exhibits the same effects as chemical doping. The formation of p-n junction i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of implanted region and chemical doped PA substrate.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ion beam and polymer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4.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85.
AnOscillationConditionforanElectrode-separatedPiezoelectricSensorinNon-electrolyteLiquidSHENDa-zhong,HUANGMing-shan,LINSong,N...  相似文献   
86.
用pH法在25.0±0.1℃、I=0.1mol/L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7.
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13)C NMR对平均链段长度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报道聚乙二醇(PEG)在辛酸亚锡存在下与丙交酯(LA)反应合成PEG-PLA嵌段共聚物,用~(13)C NMR测定了共聚物的结构,估算了平均链段长度.实验结果表明,L_(PEG)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而L_(PLA)随反应时间和LA在原料配比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呈逐步聚合反应特点.对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88.
从团簇角度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算研究。设计并优化了等原子比(TiNi)x(x=2~4)簇的多种可能几何结构,并对较稳定构型进行电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等原子比的(TiNi)n团簇以TiNi成键为主要分子骨架,小团簇有较多能量接近的异构体,TiTi成键对能量降低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9.
Pr原子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催化特性.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0.7%的PrCl3就可使漆酚(U)于110℃固化成膜的时间从5h降低到1h.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子能谱、紫外和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U在PrCl3作用下的固化成膜历程.结果表明,在Pr(Ⅲ)催化U聚合的过程中首先是U与PrCl3发生配位作用,生成U镨配合物(UPr),然后该配合物分子中的Pr(Ⅲ)催化U聚合成体形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2,2'-联吡啶的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可在4h内达到85%的转化率,分子量分布在1.5以下,分子量控制误差在20%以下。设计分子量在10,000~90,000,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