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54篇
  免费   10029篇
  国内免费   19013篇
化学   40807篇
晶体学   2181篇
力学   3733篇
综合类   1889篇
数学   8444篇
物理学   25142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1816篇
  2021年   1892篇
  2020年   1820篇
  2019年   1816篇
  2018年   1696篇
  2017年   2565篇
  2016年   1959篇
  2015年   2760篇
  2014年   3379篇
  2013年   4310篇
  2012年   4300篇
  2011年   4727篇
  2010年   4714篇
  2009年   4837篇
  2008年   5430篇
  2007年   4955篇
  2006年   4717篇
  2005年   4083篇
  2004年   3168篇
  2003年   2243篇
  2002年   2327篇
  2001年   2301篇
  2000年   2395篇
  1999年   1370篇
  1998年   764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503篇
  1994年   458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417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215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93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2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Cheung  Yun Kuen  Cole  Richard  Tao  Yixi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2021,190(1-2):615-677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 We seek tight bounds on the viable parallelism in asynchronous implementations of coordinate descent that achieves linear speedup. We focus on asynchronous coordinate...  相似文献   
4.
研究桉树控制授粉后目标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是探索其基因重组规律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数量统计分析精度往往不高,而DNA分析的专业要求高,且费时费力。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研究不同基因型桉树杂交种、亲本及杂交种与亲本间近红外光谱信息的关系,探索NIRs用于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判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控制授粉的桉树亲本及其杂交F1代材料为对象,每种基因型从各自田间试验分别选取10个单株,采集树冠中上部新鲜健康叶片。用手持式近红外仪Phazir Rx(1624)采集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叶片的NIRs信息。每单株选10片完全生理成熟的健康叶片,避开叶脉扫描其正面光谱5次,以50条NIRs信息的均值代表单个叶片的NIRs信息,最终每个基因型获得10条NIRs信息。对原始NIRs采用二阶多项式S.G一阶导数预处理。预处理后的NIRs用于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桉树杂交亲本和子代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直观展示不同基因型的分类情况。然后运用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两种有监督的判别模式验证NIRs用于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树种的分类判别效果。PCA结果显示,不同的亲本间、杂交种间及杂交种与亲本间样本的主因子得分可以清晰地将各基因型分开。SIMCA模式判别分析中,桉树杂交种样本到亲本PCA模型的样本距离显示,待判别样本能够形成单独的聚类,且能直观反映两者的遗传相似。PLS-DA判别结果显示,桉树杂交亲本的PLS模型能通过预测其杂交子代的响应变量将其与亲本准确分开。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的NIRs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桉树杂交子代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NIRs判别模型可以准确地将各种基因型予以区分。因此,NIRs信息不仅可用于桉树杂交种和纯种的定性判别,还可以分析桉树基因重组过程中加性遗传效应的大小,从而为桉树遗传基础分析及其育种改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6.
Silver nanoparticles (NPs) ranging in size from 40 to 100 nm were prepared in high yield by using an improved seed‐mediated method. The homogeneous Ag NPs were used as building blocks for 2D assembled Ag NP arrays by using an oil/water interface. A close‐packed 2D array of Ag NPs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packing molecules (3‐mercaptopropyltrimethoxysilane) to control the interparticle spacing. The homogeneous 2D Ag NP array exhibited a strong quadrupolar cooperative plasmon mode resonance and a dipolar red‐shift relative to individual Ag NPs suspended in solution. A well‐arranged 2D Ag NP array was embedded in polydimethylsiloxane film and, with biaxial stretching to control the interparticle distance, concomitant variations of the quadrupolar and dipolar couplings were observed. As the interparticle distance in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the quadrupolar cooperative plasmon mode resonance decreased and dipolar coupling completely disappeared. The local electric field of the 2D Ag NP array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simulation and qualitatively showe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套基于刀口灰度图红外探测的实验装置,对红外场景生成器的空间分辨率进行了测试。首先通过被测红外场景生成器产生带有刀口标志的红外图像,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红外场景生成器所成的红外图像,通过对采集到的红外热图的数据处理,实现了对红外场景生成器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测得的红外场景生成器的空间分辨率为5lp/mm,标准误差为0.04。  相似文献   
8.
9.
以4-羟基吲哚为原料,经吲哚环4位乙酰基化、3位亲电取代、酰胺化和还原加氢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生物活性测试.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a,7b,7c和7d对DPP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85.25%~90.73%),7e,7f,7g,7h作用较差;目标化合物与Vc相比,对·OH的清除作用稍差,最高清除率25.66%(Vc的最高清除率为34.67),但各化合物整体水平相当;在清除O-2·能力上化合物7a,7d,7g,7h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9.34,35.35,27.93和31.74)均强于同等浓度的Vc(17.58).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