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02篇 |
免费 | 9235篇 |
国内免费 | 1815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5523篇 |
晶体学 | 2089篇 |
力学 | 3735篇 |
综合类 | 1819篇 |
数学 | 7721篇 |
物理学 | 240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485篇 |
2022年 | 1769篇 |
2021年 | 1785篇 |
2020年 | 1725篇 |
2019年 | 1671篇 |
2018年 | 1578篇 |
2017年 | 2403篇 |
2016年 | 1687篇 |
2015年 | 2443篇 |
2014年 | 3040篇 |
2013年 | 3867篇 |
2012年 | 3755篇 |
2011年 | 4102篇 |
2010年 | 4273篇 |
2009年 | 4431篇 |
2008年 | 4950篇 |
2007年 | 4541篇 |
2006年 | 4343篇 |
2005年 | 3762篇 |
2004年 | 2914篇 |
2003年 | 2007篇 |
2002年 | 2045篇 |
2001年 | 2121篇 |
2000年 | 2272篇 |
1999年 | 1236篇 |
1998年 | 672篇 |
1997年 | 483篇 |
1996年 | 452篇 |
1995年 | 457篇 |
1994年 | 428篇 |
1993年 | 442篇 |
1992年 | 392篇 |
1991年 | 272篇 |
1990年 | 291篇 |
1989年 | 295篇 |
1988年 | 195篇 |
1987年 | 192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121篇 |
1984年 | 138篇 |
1983年 | 91篇 |
1982年 | 83篇 |
1981年 | 93篇 |
1980年 | 64篇 |
1979年 | 81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21篇 |
1965年 | 19篇 |
1959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通过声散射理论,将水中粒子的Bessel波束声散射场的分波序列(PWS)表达公式加以推广,进而推导出声辐射力的表达公式,获得了液体球及弹性球在Bessel波束下声辐射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不同散射角形态函数,可发现声辐射力的产生与粒子背向散射抑制程度有关。对于液体球粒子,球壳厚度及材料介质对粒子声辐射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Bessel波束波锥角越大,产生负声辐射力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弹性球和弹性单层壳粒子,声辐射力的产生与其本身的共振特征存在很大的关系。同时,通过改变球壳内介质及壳层厚度的方法,可增加产生的负声辐射力的频率范围及幅值强度. 相似文献
997.
998.
提出一种球谐域类正则化宽带超指向性波束形成算法,通过结合超指向性波束形成器与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器控制阵列白噪声增益和指向性因数,推导类正则化宽带超指向性波束形器的球谐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可控指向性因数波束形成器,可在不显著放大低频白噪声的前提下实现设定的波束宽度。采用32元球阵的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语音测试场景,类正则化波束形成器的最高PESQ得分相比于传统的超指向性波束形成器与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器分别提高了约0.5和0.4,平均词错率分别减少了约9.5%和8.1%。主观测试实验也表明类正则化波束形成器在方向性噪声和扩散场噪声环境下都可以获得更好的主观听觉感受。利用实验数据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同样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声学环境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低信噪比条件下水下目标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通道水听器阵列的深度学习水下目标识别方法。首先是采用子通道特征级联的方法利用多通道信息;在特征提取方面,采用对信号的不同频率区间进行加权的特征提取器,并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正则规整;最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实现目标识别。实验首先在仿真条件下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15 dB信噪比条件下的五目标识别任务中,使用多通道级联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6.7%,显著高于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方法。在后续的湖上试验中,深度神经网络的平均正确率达到96.0%,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某型机在飞行训练过程中,进近段的二维相对姿态数据对于该型机安全着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无线网络电台的双向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时获取进近段飞机相对理想着陆点的水平、垂直相对位置数据。通过上行链路上传着陆点的姿态数据,下行链路实时下传动动差分后的差分数据,最后在中心控制站进行二次数据处理。该技术获得的进近段二维相对姿态精度达到厘米级,满足飞行训练的需求。同时结合飞机显控数据以及视景图,以多角化动态关联的方式将实时获取的姿态数据等呈现给指挥员,更好地辅助指挥员进行着陆指挥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