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75篇
  免费   5492篇
  国内免费   3650篇
化学   25770篇
晶体学   358篇
力学   2227篇
综合类   241篇
数学   4280篇
物理学   1354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759篇
  2022年   1224篇
  2021年   1400篇
  2020年   1443篇
  2019年   1329篇
  2018年   1150篇
  2017年   1067篇
  2016年   1610篇
  2015年   1633篇
  2014年   2004篇
  2013年   2578篇
  2012年   3253篇
  2011年   3210篇
  2010年   2180篇
  2009年   2050篇
  2008年   2203篇
  2007年   1960篇
  2006年   1842篇
  2005年   1539篇
  2004年   1301篇
  2003年   984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691篇
  1999年   829篇
  1998年   693篇
  1997年   635篇
  1996年   705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50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364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98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56篇
  1984年   135篇
  1983年   116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26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31篇
  197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a particular metallic particles/semiconductor system, i.e. Ag particles in cesium-oxide thin film, has been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a transition from a poly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to metallic behavior 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 curve (log bs 1/T), and a five order of magnitude increase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value of the conductivity with surface Ag content increasing from an equivalent thickness of 2Å to 20Å. It was observed by TEM that the deposited Ag was mainly in the form of dispersed particles with the particle size varying from 20 to 200Å and their separations varying from hundreds to tens of angstroms over the Ag content range. These results can hardly be explained with the model of direct electron tunneling through the Schottky barrier at the Ag-particle/cesium-oxide interface. A microstructure model with two conduction layers is presented, and an analogy to the hopping condu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electronic conduction behavior. This model predicts that the attenuation length for electronic wavefunctions localized at Ag particles falls in the range 20–50Å.  相似文献   
212.
本文在分析乙烯-α-烯烃共聚物序列结构时,把代表共单体反接单元的亚甲基(CH2)βγγδ分别归属给了二元组VV和三元组EEV。与此同时,CH2-δδδδ+归属给了二元组EE。表征乙烯长序列的CH2-δ+δ+分属二元组EE和三元组EEE,对应峰强度在EE和EEE之间的分配是处理序列分布的关键。在本文中运用序列结构的Bovey关系和Randall统计进行演算,求得了修正值△的数学表达式,严格解和近似解。在规则链条件下得到的近似解与G.J.Ray的结果完全相同。当共单体含量较少时,谱峰强度Iδ+δ+的分配接近相等。在二元组和三元组的水平上,乙烯-α-稀烃共聚物的13C NMR谱中共有十三个峰,属于CH2的有十个,属于CH的有三个。利用这些谱峰的强度数据可以建立一套计算公式,由此提供共聚物序列结构的全部信息。因此这是一个研究乙烯-α-烯烃共聚物序列结构的普适方法。  相似文献   
213.
本文提出一个回波序列,它由四个90和一个45脉冲构成,具有较宽的激发带宽和较短的激发时间,可用于氘核NMR固体线型的测量之中,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回波序列的激发带宽几乎比传统的四极回波宽一倍。2D-PMMA粉末样品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设计的回波序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14.
用高分辨NMR对聚甲基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以及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对NH形成的各种氢键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观察了氢键在力学性能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氢键强烈地影响着力学性能。用固体1H宽线研究这类材料的相分离状况,并总结影响相分离的因素。保持硬段含量不变,增加软段分子量使相分离程度增加;保持软段分子量不变,增加硬段含量使相分离程度降低。软、硬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使相分离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15.
用600keV的Kr~ 离子轰击Al/Cr双层薄膜样品进行界面原子反应及相互混合的研究。实验样品是在单晶硅上蒸镀约500nm厚的铝膜,相继再蒸上所需厚度的铬膜而制成的。轰击剂量为2.0×10~(15)-2.5×10~(16)Kr~ /cm~2。用2.0MeVa粒子对轰击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发现界面处有明显的原子混合存在;当轰击剂量≥1.0×10~(16)Kr~ /cm~2时,RBS谱出现有明显的坪台,经拟合计算和x射线衍射(XRD)测量证实确有化合物Al_(13)Cr_2存在;还分别得到了原子混合量及混合效率与轰击剂量的关系;最后对界面处的原子混合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16.
吴小萍  朱祖华 《光学学报》1994,14(5):28-533
应用一种新颖的无损伤测量技术-连续波电光检测法(CWEOP)对GaAs/GaAlAs单异质结发光管列阵电场分布进行了扫描测量。实验结果反映了器件内电流注入的方向和载流子扩展情况;通过比较各单元电场分布,反映器件发光均匀性。文中详细介绍了测量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及讨论,最后用计算机对电场分布作了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217.
MPT-X是带4个内导体坏的托卡马克装置。本文用差分法计算了MPT-X磁偏滤器的平衡磁面位形。结果表明,迭加上各种强度的八极场都能形成磁偏滤器位形,形成电流的放电中心区域随八极场的增加而收缩。还模拟了从多极器运行模式向托卡马克的过渡。  相似文献   
218.
对以强猝灭气体工作的小间隙多丝室及其放电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因为工作在饱和模式区,这种室同时具有很高的气体放大和相当快的时间特性.文中探讨了放电机制,雪崩中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电离光子的产生和作用是重要的因素,而其中后一因素又受到强猝灭气体的抑制.  相似文献   
219.
采用侧面紫外火花隙自动预电离代替小极上小孔预电离,使放电泵浦氟化氪激光器的主放电均匀性大为改善。输出激光能量由140mJ提高到250mJ,增益区光能密度为2.3J/1,同时电极寿命和气体寿命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