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化学   48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2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由磷钼钒杂多酸和邻苯二胺组成的支持电解质中,以0.100V.s-1扫速在碳糊电极上,于0.800~-0.800V范围内循环扫描20周后,制得磷钼钒杂多酸-聚邻苯二胺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C)在该修饰电极上均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发现:HQ和CC分别在0.140V和0.288V处出现二次微分溶出峰,两峰电位差为0.148V。HQ和CC的线性范围均为1.50×10-7~7.50×10-4 mol.L-1,检出限(3S/N)均为6.80×10-8 mol.L-1。据此提出了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模拟水样中HQ和CC,测得回收率在94.0%~106.0%之间。  相似文献   
72.
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应用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OOH/CPE)测定铋(Ⅲ)时,将试液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500mV处预富集120s,使铋(Ⅲ)与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生成络合物,然后在-500~500mV范围内扫描,使络合物中的铋(Ⅲ)从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铋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32mV处可得铋离子的氧化峰电位,其峰电流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9~4.0×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0×10-10 mol.L-1。  相似文献   
73.
邻氯苄基氯与锡反应合成三(邻氯苄基)氯化锡,经x射线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 的晶体结构,化合物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体学参数:α=b=1.3583(4) mn,c=2.1147(8)am,v=3.3790(19)nm~3,Z=6,μ(Mo kα)=16.11cm~-1, r (000):1572,R_1=O.0755;Sn-C键长分别为0.2148(13)和0.220(2)nm,Sn-C1 键为0.2528(15)和0.2477(13)Bill.中心锡原子与亚甲基碳和氯原子构成畸型四 面体.并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 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4.
The tetra(o-cyanobenzyl)tin compound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yanobenzyl chloride with tin, an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1H NMR and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data for this compound: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Mr = 583.24, a = 1.9629(2), b = 1.05967(13), c = 1.41249(18) nm, β= 118.180(2)^o, V = 2.5898(5) nm^3, Z = 4, Dc =1.496 g/cm^3, μ(MoKa) = 1.015 cm^-1, F(000) = 1176, R = 0.0189, wR = 0.049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0(I)) and R = 0.0218, wR = 0.0513 (all reflection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dopts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around the tin atom. The Sn'"N weak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n and N atoms of cyano forms an intermolecular H-bonding, and the bond length is 0.3570 n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gen of methylene and benzene ring of benzyl forms C-H…C with its bond length of 0.2817 nm;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hydrogen of benzene ring and carbon of cyano forms Ph-H…C bond (0.2897 nm) Of the σ…π interaction. A 3D chain structure is formed by the above weak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75.
合成了1到5代外端修饰有偶氮苯基团的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分子.H-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外端接枝率在70%~90%.结构分析表明经修饰的PAMAM分子在3代和4代之间存在一个结构转变.UV-Vis和H-NMR分析结构显示,在中性条件下,Gn-azo表现出类似于小分子偶氮苯基团的光响应行为.而在酸性条件下,偶氮苯基团的顺反异构转化率较质子化前低.包裹及释放实验表明,虽然G4-azo包裹水杨酸分子的能力弱于G4PAMAM,但它对于客体小分子具有缓释作用,光照使偶氮苯基团发生由反式到顺式的异构转化之后,缓释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76.
邻香草醛缩2-氨基4-硝基苯酚(H2L)分别与二丁基氧化锡、二苄基二氯化锡反应, 合成了二丁基锡Schiff碱配合物(1)和单苄基Schiff碱配合物(2)。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分子结构。研究了配体H2L及配合物1、2对癌细胞Hela、MCF7、HepG2、Colo205、NCI-H460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这5种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现有抗癌药物卡铂, 可作为抗癌药物的候选化合物。在Tris缓冲溶液中, 以EB做为荧光探针,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体H2L及配合物2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主要是由于Schiff碱配体协同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77.
在乙醇-苯溶剂中,对碘苯甲酸分别与三苯基氢氧化锡、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有机锡对碘苯甲酸酯,Ph3Sn(p-IC6H4O2)(1)和{[n-Bu2Sn(p-I-C6H4O2)]2O}2(2)。经IR、1H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中心锡原子与苯基碳原子、羧基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并且分子间通过氢键和C-I…π共同作用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是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的二聚体结构,并且分子间通过I…I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在23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1、2对杂草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抑制活性大于对农作物绿豆的影响,且配合物1的抑制活性高于配合物2的抑制活性,为刺苋、马齿苋除草剂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8.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F-T组分(Fe、Co、Ni)改性的KCuZr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异丁醇。通过BET、XRD、TEM、XPS、H_2-TPR、CO-TPD以及in-situ DRIFT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T组分的加入促进了乙醇和丙醇的形成,但是对异丁醇选择性影响不同。结果表明,Fe促进了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分散,活性组分Cu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了富集,提高了H_2/CO活化吸附;另外,KFeCuZrO_2的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C_1物种,有利于乙醇和丙醇进一步发生β-加成反应得到异丁醇,而Co和Ni改性的催化剂上缺少足够的C_1物种,因此,异丁醇的选择性并未明显增加。Co的引入对催化剂结构以及Cu的分散影响不大,但是Co改性后催化剂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催化剂发生了失活;Ni添加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且催化剂表面Cu/Zr物质的量比也降低到0.19,催化剂粒径增大,Cu-Zr之间相互作用减弱,异丁醇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79.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with the stoichiometric formula [Cu(PTA)(Phen)2](p-MBA)(H6O) (Phen=1,10-phenanthroline, PTA=terephthalic acid, p-MBA=p-toluic acid)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C48H40CuN4O10, Mr=896.38)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the following crystallographic parameters: a=1.778 6(3) nm, b=1.912 5(3) nm, c=1.389 9(2) nm, β=114.686(2)°, V=4.295 7(12) nm3, Dc=1.386 g·cm-3, Z=4, μ(Mo Kα)=0.574 mm-1, F(000)=1 860, final GooF=1.019, R=0.054 0, wR=0.148 3 for 2 644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copper(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toms from one terephthalic acid molecule and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1,10-phenanthroline molecules,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yclic voltametric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s also reported. CCDC: 298809.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 4.5(pH 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 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为1×10-6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多巴胺针剂试样的分析,测定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2.4%,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6%~102%之间。此方法所测得结果与碘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