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23篇
化学   1022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112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6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Loess near Lanzhou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is very sensitive to climatic fluctuations. The Beiyuan terrace profile in Linxia City, of which the curve of susceptibility tallies with the trend of isotopic curves of Vostok 2083 m ice core in Antarctica, is 35m thick. There are five layers of paleosols under Malan loess(L_1). Upper three layers (S_(1-a),S(1-b)and S_(1-c) correspond to three warm stages in last interglaciation, Interstadial of Last Glacial (C stage in Antarctic ice core)was clearly recorded in the Beiyuan profile, in which three layers of paleosols and two of loess were formed. The lowest section of the profile belongs to penultimate glaciation, in which fossils of cold-drought-resistant mammal and mollusc have been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32.
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琪  朱若华 《化学教育》2007,28(8):10-13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有关化学问题,如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检测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与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33.
One-carbon unit transfer reaction of folate cofactor model compound, 1-acetyl-2-methyl-imidazolinium, with 1,2-diaminobenzene has been studied theoretically with ONIOM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pathways to complete this reaction because the imidazolinium ring has two breaking patterns. Both the two pathways have six steps. They are combination of two reactants, proton migration, break of five-membered ring, formation of benzimidazole derivate, another proton migration, and formation of final products. In each of the above pathways, the two proton migration steps have higher energy, which illuminate that the reaction is catalyzed by general acid-base. This fact agre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enzymatic one-carbon unit transfer at oxidation level of formate.  相似文献   
34.
用改进的石墨电弧放电方法制备了小直径、高质量的碳纳米管,以水为打弧介质,氢气为保护气体.该方法具有装置简单,电流小,无催化剂,制备出的多壁碳纳米管直径小于10 nm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首次将微量热用于亚细胞层次的研究,测定了鲤鱼肝脏线粒体和亚线粒体代谢的热谱及其漆树漆酶的影响,并用MTD方程和演化计算技术对它们的代谢热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36.
通过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与对苯二胺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N,N'-二(二乙氧基硫代磷酰基)-1,4-苯二胺,并应用元素分析, FTIR及1H NMR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同时应用TG分析法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标题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412.42, 为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6936(16) nm, b=1.2787(2) nm, c=1.8897(3) nm, β=90°, V=2.1006(7) nm3, Z=8, Dc=1.304 g/cm3, μ(Mo Kα)=0.425 mm-1, F(000)=872, S=1.052. 最终偏离因子R=0.0628, wR=0.1860, 可观测衍射点1852个[I>2σ(I)]. 该晶体通过对苯二胺连接并以中心对称分布, 并形成层状结构, 且存在弱的分子内氢键N—H…S. TG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 通过其阻燃聚丙烯腈表明, 该物质是一种高效能的膨胀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37.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38.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39.
通过环己二酮与β-二腈基苯乙烯的Michael加成得到2-氨基-3-氰基-4-芳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1); 4-苯基六氢喹啉(1a)与环己二酮发生胺的加成缩合反应生成2-N-(3-氧代-1-环己烯基)氨基-3-氰基-4-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2), 在碱性和氯化亚铜催化下进一步环合成4-苯基-5-氨基-二-(2-氧代环己烷)并[b,g]-1,3-二氢萘啶(3). 芳醛、α-萘胺和环己二酮在乙醇中共回流, 则一锅法完成9-芳基-5,6,7,8,9,10-六氢苯并[c]吖啶酮(4)的合成. 对合成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新化合物1a~4c均经IR, 1H NMR 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4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丁酮为内标,采用PV-101毛细管色谱柱 (30 m×0.22 m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建立兰索拉唑中五种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残留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五种有机溶剂检出限分别为0.002 4%,0.002 4%, 0.001 2%,0.000 6%,0.000 6%;在10-1000 mg·L-1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对应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3.6%,102.1%±2.3%,99.97%±4.1%,99.63%±2.7%, 102.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