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11篇 |
免费 | 3746篇 |
国内免费 | 336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815篇 |
晶体学 | 477篇 |
力学 | 1142篇 |
综合类 | 297篇 |
数学 | 2195篇 |
物理学 | 8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541篇 |
2021年 | 666篇 |
2020年 | 739篇 |
2019年 | 869篇 |
2018年 | 677篇 |
2017年 | 690篇 |
2016年 | 945篇 |
2015年 | 1027篇 |
2014年 | 1174篇 |
2013年 | 1547篇 |
2012年 | 1985篇 |
2011年 | 1919篇 |
2010年 | 1545篇 |
2009年 | 1513篇 |
2008年 | 1688篇 |
2007年 | 1428篇 |
2006年 | 1442篇 |
2005年 | 1300篇 |
2004年 | 1047篇 |
2003年 | 819篇 |
2002年 | 865篇 |
2001年 | 675篇 |
2000年 | 549篇 |
1999年 | 428篇 |
1998年 | 272篇 |
1997年 | 200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61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193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灭活机制.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的细胞形态, 并通过中性红吸收测试定量测定各个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 将功率维持在18 W, 在900 mL/min 氩等离子体中添入氧气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 2%, 4% 和8%的条件下处理Hela细胞, 探讨活性气体氧气在惰性气体氩气中的百分含量对Hela癌细胞灭活效率的影响, 发现添加2%氧气时, 氩/氧等离子体灭活效果最佳, 处理180 s后细胞存活率可降至7%. 当继续添加氧超过2%时, 灭活效果逐渐减弱, 直至8%时, 其效果反而不如单纯氩等离子体. 通过测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活性氧自由基在癌细胞灭活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
Hela癌细胞
存活率
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光梳多外差大尺寸高精度绝对测距的新方法, 结合基于双光梳互相关的多外差距离测量和基于重复频率的梳间拍频距离测量, 在不需要依靠脉冲飞行时间先验判断以及扫描重复频率或扫描参考光路的前提下实现km量程高精度绝对测距. 文章在光梳基本原理和测距方案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双光梳的大尺寸距离测量链理论模型, 讨论了多外差最低谱线和光梳重复频率稳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并进行了大量仿真计算; 仿真结果表明, 在理想相位解调精度的前提下, 该方法的测距误差优于± 50 pm, 且多外差最低谱线的频率偏差对测距造成的影响远低于多外差测量的测距分辨力, 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用于开展大尺寸高精度绝对测距研究.
关键词:
激光测距
飞秒光梳
重复频率
多外差干涉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非对称磁镜场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分别对沉积过程中掺氮和未掺氮的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进行了刻蚀研究, 结果表明: 掺氮制备的金刚石膜的刻蚀主要集中在晶棱处, 经过4h刻蚀后其表面粗糙度由刻蚀前的4.761 μm下降至3.701 μm, 刻蚀对金刚石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 而未掺氮制备的金刚石膜的刻蚀表现为晶面的均匀刻蚀, 晶粒坍塌,刻蚀4h后其表面粗糙度由刻蚀前的3.061 μm下降至1.083 μm. 刻蚀导致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 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刚石膜沉积过程中掺氮导致氮缺陷在金刚石晶棱处富集, 晶棱处电子发射加强, 引导离子向晶棱运动并产生刻蚀, 从而加剧晶棱的刻蚀. 而未掺氮金刚石膜,其缺陷相对较少且分布较均匀 ,刻蚀时整体呈现为 (111) 晶面被均匀刻蚀继而晶粒坍塌的现象.
关键词:
掺氮
金刚石膜
刻蚀
非对称磁镜场 相似文献
104.
提出并制作出一种基于锥体光纤-长周期光纤光栅-锥体光纤结构的全光纤Mach-Zehnder(M-Z)干涉仪传感器,并对其温度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光纤锥体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结构,仅改变两个光纤锥体之间的距离,对应不同的M-Z干涉谐振峰呈现出不同的温度传感特性:随着两个光纤锥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位于短波长处的谐振峰,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减小,而位于长波长处的谐振峰,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增加.当传感器长度为16.5 cm时,在1 680 nm附近的温度灵敏度达到0.102 06 nm/℃.实验结果对于锥体光纤-长周期光纤光栅组合型温度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N2/NO气氛中NO的实验系统,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诊断法分析了NTP技术处理NO的反应机理,以及研究了NTP系统的运行参数和N2体积流量对NO转化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V(P-P)的增加,N2发射光谱强度相对于NO发射光谱强度的比值增加,N2第二正带系发射光谱强度增加,表明放电区间的高能电子浓度增大,有利于N2离解成N原子,从而促使NO还原转化;增加N2体积流量会使NO转化率降低,NO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8.
Xiaobo Xue Xueyong Yuan Wenbin Rui Qingyu Xu Biao You Wei Zhang Shiming Zhou Jun Du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 Condensed Matter and Complex Systems》2013,86(4):1-6
Extensive studies on the temperature (T) dependent exchange bias effect were carried out in polycrystalline BiFeO3(BFO)/NiFe and BFO/Co bilayers. In contrast to single-crystalline BFO/ferromagnet (FM) bilayers, sharp increase of the exchange bias field (H E ) below 50 K were clearly observed in both of these two bilayers. However, when T is higher than 50 K, H E increases with T and decreases further when T is larger than 230 K (for BFO/NiFe) or 200 K (for BFO/Co),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in single-crystalline BFO/FM bilayers. After the exploration of magnetic field cool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exchange bias can be explained considering two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the interfacial spin-glass-like frustrated spins and the polycrystalline grains in the BFO layer. Moreover, obvious exchange bias training effect can be observed at both 5 K and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can be well fitted based on a recently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AFM layer. 相似文献
109.
110.
采用化学浴沉积(CBD)法在FTO(SnO2∶F)/Glass衬底上制备了Cu掺杂的CdS薄膜.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得不同Cu掺杂浓度的薄膜中Cu/Cd原子比分别为0.5%、1.5%、5%.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谱(PL)、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透射谱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Cu掺杂对CdS薄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体内点缺陷的影响.用Cu掺杂的CdS薄膜作为N型层制备CdTe太阳能电池,研究了CdS层中Cu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