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55篇 |
免费 | 4115篇 |
国内免费 | 751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4405篇 |
晶体学 | 996篇 |
力学 | 1509篇 |
综合类 | 915篇 |
数学 | 3360篇 |
物理学 | 98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660篇 |
2021年 | 660篇 |
2020年 | 635篇 |
2019年 | 604篇 |
2018年 | 581篇 |
2017年 | 829篇 |
2016年 | 639篇 |
2015年 | 959篇 |
2014年 | 1103篇 |
2013年 | 1529篇 |
2012年 | 1514篇 |
2011年 | 1634篇 |
2010年 | 1623篇 |
2009年 | 1778篇 |
2008年 | 2073篇 |
2007年 | 1805篇 |
2006年 | 1774篇 |
2005年 | 1533篇 |
2004年 | 1219篇 |
2003年 | 929篇 |
2002年 | 850篇 |
2001年 | 930篇 |
2000年 | 1024篇 |
1999年 | 653篇 |
1998年 | 373篇 |
1997年 | 294篇 |
1996年 | 332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239篇 |
1992年 | 193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60篇 |
1989年 | 169篇 |
1988年 | 135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88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78篇 |
1983年 | 77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114.
115.
气相爆轰波在分叉管中传播现象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研究气相爆轰波在分叉管中的传播现象.用二阶附加半隐龙格-库塔法和5阶WENO格式求解二维欧拉方程,用基元反应描述爆轰化学反应过程,得到了密度、压力、温度、典型组元质量分数场及数值胞格结构和爆轰波平均速度.结果表明:气相爆轰波在分叉管中传播,分叉口左尖点的稀疏波导致诱导激波后压力、温度急剧下降,诱导激波和化学反应区分离,爆轰波衰减为爆燃波(即爆轰熄灭).分离后的诱导激波在垂直支管右壁面反射,并导致二次起爆.畸变的诱导激波在水平和垂直支管中均发生马赫反射.分叉口上游均匀胞格区和分叉口附近大胞格区的边界不是直线,其起点通常位于分叉口左尖点上游或恰在左尖点.水平支管中马赫反射三波点迹线始于右尖点下游.分叉口左尖点附近的流场中出现了复杂的旋涡结构、未反应区及激波与旋涡作用.旋涡加速了未反应区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射激波与旋涡作用并使旋涡破碎.反射激波与未反应区作用,加速其反应消耗,并形成一个内嵌的射流.数值计算得到的波系演变和胞格结构与实验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解决高功率激光装置光束质量诊断系统的自验证问题,研究了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径向剪切干涉法综合诊断光束质量的实验应用。该方法理论上只需一台干涉仪且从单幅干涉图中获取光束的近场、相位和远场分布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相位分布,由测量近场和相位恢复出的远场同CCD直接测量得到的远场形态相同,环围能量比曲线相当吻合,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提取近场较低空间频率成分,还达不到CCD直接测量的空间分辨水平。 相似文献
117.
118.
溅射功率对直流磁控溅射Ti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纯Ti膜,研究了不同功率下Ti膜的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晶型结构,并对其应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溅射功率为20 W时,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Ti膜光洁、致密,均方根粗糙度最小可达0.9 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薄膜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型,Ti膜应力先随溅射功率增大而增大,在60 W时达到最大值(为945.1 MPa),之后随溅射功率的增大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9.
在“阳”加速器上进行了直径分别为10, 15, 20 μm, 交叉角为32°,45°,60°的钼(Mo)丝X-pinch实验。“阳”加速器产生的电流峰值约520 kA,上升时间80 ns。实验中通过X射线功率谱仪和纳秒分幅相机等仪器对Mo丝X-pinch辐射特性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Mo丝X-pinch过程中会出现多次X射线爆发,箍缩过程中产生的热点辐射出能量超过3 keV的X射线,探测到的最小热点直径小于30 μm。 相似文献
120.
指出了景深、可见光衍射、辐射输运是CCD图像接收系统模糊效应的3个影响因素。用MCNP方法研究了转换屏内的辐射输运,给出了不同入射光子能谱和转换屏厚度下转换屏内能量沉积随半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能量沉积随转换屏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辐射输运引起的模糊与光子能谱有关,但硬化谱引起的模糊随转换屏厚度的变化小于非硬化谱;转换屏内的辐射输运是CCD图像接收系统模糊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辐射输运引起的模糊和高斯模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