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8篇 |
免费 | 951篇 |
国内免费 | 186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385篇 |
晶体学 | 119篇 |
力学 | 348篇 |
综合类 | 239篇 |
数学 | 592篇 |
物理学 | 23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170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92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71篇 |
2008年 | 432篇 |
2007年 | 417篇 |
2006年 | 398篇 |
2005年 | 328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21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320篇 |
1999年 | 190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5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以氨水和硝酸锌为前躯体,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在涂敷ZnO晶种层的玻璃衬底上外延生长了ZnO纳米棒晶阵列。应用SEM、TEM、SAED和XRD表征了ZnO纳米晶的形貌和结构。讨论了该组成体系水溶液法纳米棒外延生长的机理及其对棒晶形貌的影响。通过对水溶液pH值的原位二次调整,制备出了ZnO纳米管和表面绒毛状的棒晶阵列,基于生长机理探讨了它们的形成原因,为实现不同形貌ZnO纳米晶阵列的优化控制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ZnO均属沿c轴择优取向的六方纤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944.
制备了对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Ag-MoO3催化剂, 采用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丙烯、环氧丙烷及丙烯+氧气的混合气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 研究表明, 丙烯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 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而环氧丙烷吸附后在较高温度下则发生开环和聚合反应直至产生积炭. 与Ag催化剂相比, 在Ag-MoO3催化剂上, MoO3的加入在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物环氧丙烷的开环及深度反应, 使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提高. 另外,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滞留时间下, 环氧丙烷发生深度反应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45.
将磺化聚苯乙炔(SPPA)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超声共混制备得到SPPA/MWNT复合材料. 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PS、UV-Vis、XRD等方法对复合材料导电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SPPA/MWNT的电导率发生两次突跃;掺杂剂MWNT具有低的临界阈值; 临界阈值附近, 复合材料中MWNT具有不连续分布的现象及复合材料电阻呈负温度系数(NTC)效应; SPPA/MWNT复合材料中MWNT的碳原子对SPPA 进行掺杂. 推测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为, 共轭聚合物SPPA不仅被导电粒子MWNT物理填充, 同时还被MWNT的碳原子掺杂, 使复合材料中存在两种导电通路而导电, 一是因被掺杂而成为高电导率主体的SPPA相互接触形成的导电通路, 二是MWNT相互接触形成的导电通路. 相似文献
946.
提出了用神经网络方法测定无机铬的形态。在Back Propagation(BP)算法的基础上,吸取了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解决了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问题。经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A new Cu(II) coordination polymer, {[Cu(1,3-BIP)(TFBDC)]·DMF}n(1,1,3-BIP is a 1,3-bis(imidazole)propane, and H2TFBDC is 2,3,5,6-tetrafluoroterephthalic acid) was prepared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IR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reveals that 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 1(MCP 1) shows a two-dimensional sheet layer structure, which is further reinforced through strong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to form a 3 D supramolecular framework. Furthermore, the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 result indicates the degradation ratios of methyl orange(MO) reach 83.4% within 180 minutes when MCP 1 acts as catalyst. 相似文献
950.
将白芷药材粉碎至通过孔径为(250±9.9)μm的网筛,并称取此白芷粉末样品2.00g于聚丙烯管中与水10mL混匀,再加入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10.0mL,涡旋1min后加入无水硫酸镁4g和乙酸钠1g,剧烈振荡3min,离心5min,取其上清液5.0mL置于已盛有无水硫酸镁900mg、N-丙基乙二胺(PSA)450mg和硅胶300mg的净化管中,剧烈振荡5min使净化完全,离心5min。移取上清液3.0mL于40℃水浴中减压蒸缩至近干。加入50μg·L^-1的磷酸三苯酯内标溶液300μL,加入乙腈定容至1.0mL,经0.20μm滤膜过滤,取其滤液,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选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和以不同比例的(A)含10mmol·L^-1甲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B)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按梯度洗脱程序对白芷中可能残留的51种禁用农药进行色谱分离,并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ESI+和ESI-)电离方式和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条件下进行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51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并测得其检出限(3S/N)为0.3~5.0μg·kg^-1。标准加入法回收试验的结果显示,其中大部分农药的回收率在71%以上,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按此方法分析了70批白芷样品,共检出16种农药,其中甲拌磷亚砜的检出率达95%,最高检出量为15.2μg·kg^-1;甲拌磷砜和毒死蜱的检出率均为10%,最高检出量依次为3.5,45.0μg·kg^-1,其余13种农药的检出率均低于5%,且检出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